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章在论述彝族先民(古羌人)各部落群体服饰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彝族服饰的因素,认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经济状况等因素是影响彝族服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彝族服饰     
彝族有6,572,000余人,分布在我国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各地彝族群众的服饰有所不同。四川大、小凉山的彝族服饰,本民族特点尤为浓厚。 彝族妇女穿镶边或绣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长裙。上衣一般为浅天蓝色,衣长过腰,领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瑶族的服饰,包括头饰、胸饰和佩饰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由于瑶族居住地区不同,各地区服饰的特色也有所不同。瑶族男子和妇女都喜欢穿自织棉布缝制的绣花服装。男子上穿对襟短衣,下着长裤,束腰。  相似文献   

4.
明清西南地区彝族服饰文化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服饰文化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地理环境有不同的彝族服饰与之相适应。明代中国西南地区彝族先民罗罗服饰的共同特征:男子椎髻,摘髯,带竹笠,着短衣,披毡,跣足或着履。女子发式和头饰复杂,披毡,衣黑,着短衣,着长裙或齐膝裙,带耳饰。清代中国西南地区彝族服饰的总特征:男子椎髻,剃须缠头,披毡戴笠,短衣。女子短衣配百褶长裙或短裙(根据社会等级),服色尚青。山区或交通闭塞之处彝族多继承传统服饰特征,坝区或交通方便之处因民族间的互相影响和渗透而产生变异。  相似文献   

5.
彝族服饰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其市场有密切的关系,要创办和发展彝族服饰产业就必须研究彝族服饰的市场,了解和把握彝族服饰市场。目前,彝族服饰市场没有形成规模,不活跃。应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以彝族服饰产业自身的改革发展,并结合民族文化旅游,采取多种措施开辟市场、扩大市场、巩固市场,从而为彝族服饰文化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市场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上藏族和纳西族迁徙之路和当代两族聚居区发现了大量的石棺墓葬群,通过分析这些丰富的考古资料,加上汉藏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论述了滇川藏横断山脉地区所发现的石棺葬与藏族和纳西族这两个民族的先民之间的关系.另外,通过在这些地区的石棺墓中所发现的绿松石等器物,对藏族、纳西族共有的一些宗教文化现象进行独到的分析,认为这些地区发现的石棺葬习俗与作为藏族和纳西族共同祖先的古羌人中的牦牛羌、白狼羌以及本教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彝族何时始迁广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彝族,无论是居住在滇桂交界地、六韶山麓的那坡县白彝、红彝,还是聚集在毗邻贵州省、南盘江南岸的隆林、西林县(自治县)的黑彝,都被认定为古代氏羌后裔,其先祖曾在四川的邛都(今大凉山地区西昌一带)、贵州的乌蒙和云南的滇南等地区繁衍生息,后来陆续向各地迁徙,直至广西那坡、隆林等地。这点说法比较一致,而且得到较多的文字资料所证实。然而,在迁徙的路线、原因和进入广西的时间(朝代)上,却有较大分歧。这里,根据本人所接触的资料和彝族地区的传说,就广西彝族出现的朝代上,发表个人的一些浅见。过去广西部分同志曾认定彝族是明朝以后才进  相似文献   

8.
黄蓓 《成才与就业》2009,(24):35-37
不少人,特别是那些爱漂亮的女性认为,职业装单一色彩与款式,彰显不出自己的个性美,穿职业装只是工作的需要。其实,只要善用饰品搭配职业装,比如项链、手饰、头饰、胸饰、丝巾、手表、领带等,也能起到点缀的作用,丰富服饰的表达力,增加服饰的感染力,从而点亮你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9.
云南寻甸自古就是彝族聚居之地。这里彝族的服饰种类繁多,异彩纷呈。 六哨乡一带彝族的男子,穿自织黑羊毛对襟宽袖上衣,外加麻布花边短褂,腰系白色麻布带,下着白麻布宽口裤子,裤长仅过  相似文献   

10.
彝族族源源于羌,也源于濮。濮在西南分布广泛,百濮为西南土著。彝族的基础为外来羌与土著濮的融合,濮是彝族族 源的一元。至今,我们仍可在彝族习俗中看到濮人的遗俗:龙崇拜,竹崇拜、“衣著尾”。  相似文献   

11.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4.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6.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门神观念是我国传统民俗观念之一,其产生与早期人们对门户的认识与理解相关。门户不仅是建筑实体,且具有多重社会文化意义,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出于装点、神秘化门户的需要,门画这种艺术形式得以出现并传承至今,成为当代一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9.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20.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