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人类是地球演化到一定时期的产物.自地球上分化出人类以后,人和自然界的矛盾就产生了.人类自身也是一种自然物,是一种特殊的高等自然物,因而,人和自然的矛盾实际上是人作为特殊的自然物与一般自然物的矛盾.人类要利用和改造自然,就必然作为自然界的对立物而存在;同时人又要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所以,人和自然的矛盾关系与自然界的一切矛盾关系一样,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一矛盾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其正确认识,不仅能从理论上丰富、深化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而且在当前“危机”四起的地球自然环境里,还能促使人和自然的关系达到协调平衡,使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处于最优状态.本文试图对这一矛盾的产生、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以及人在这一矛盾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结构的变动、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再加上国外资本主义制度对我国的影响,就造成了异化现象在我国的显露,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人和人的矛盾、人和自然的矛盾,影响社会的安定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现在研究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内容及其特点,从现实和历史相结合的角度去对其加以考察,对于我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把最根本的重点放在人的上面,充分重视人的自由及全面的发展、恢复生命的本真意义以及防止异化现象的扩散和蔓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导向作用,而且还有着深刻而重要的现实启迪作用、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从生态环境哲学出发,不仅颠覆了传统抽象的自然界,提出了“人化自然”的概念,而且阐述了人与自然互为对象的关系,揭示出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的唯一手段,异化劳动造成了人与自然现实的对立,共产主义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理想社会,从而实现了认识上的哥白尼革命。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生态环境哲学出发,不仅颠覆了传统抽象的自然界,提出了"人化自然"的概念,而且阐述了人与自然互为对象的关系,揭示出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的唯一手段,异化劳动造成了人与自然现实的对立,共产主义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理想社会,从而实现了认识上的哥白尼革命。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自然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又通过生产劳动能动地改造着自然界。过去由于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在认识和实践上的失误,人与自然关系发生了尖锐矛盾,导致了生态环境危机的出现。当前迫切要求人们必须把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规范扩大到人与自然关系的领域,在认识上充分肯定自然界的价值和权利,在实践.广制定出协调人与自然之间道德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用道德手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科学技术表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人类是自然界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社会异化的角度,对20世纪90年代一部美国当代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加以介绍分析,揭示了权力异化与人性异化之间的矛盾和关系,从而探究影片的人性异化的原因,揭示出更深刻的悲剧主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当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认识论维度,注重人类怎样认识自然规律进而改变自然界,它是人和人之间关系形成的基础,具有发生学的意义;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本体论维度,它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开展形式、程度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始终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彼此交织,这二者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史的不断进步.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透过辩证思维来把握人和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为我们透察当代中国生态问题的特性寻觅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不仅通过劳动阐述了人和自然应然的合一关系.而且还揭示出异化劳动导致了人和自然应然合一的丧失,通过分析异化劳动。提出在扬弃了异化劳动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和自然应然合一的复归。马克思的这一人和自然辩证关系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实践概念内涵的丰富性和多义性,本文试图从生存论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认识论的角度来探讨实践,从而揭示出马克思哲学对整个传统哲学的超越,凸显出马克思哲学的现代哲学特征。马克思从对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的分析入手,揭示了人和自然的原初关联,揭示了人是一种对象性、关系性的存在,揭示了这种活动导致异化又最终消除异化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哲学对人类的生活世界和生存状态的关注对现代西方哲学影响深远。但是马克思强调的是人的现实的感性对象性活动,所以不可能仅仅停留于唤醒人们的生命体验和个体意识,而是要通过批判的、革命的实践扬弃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适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切生命有机体在本质上是一个开放系统,一个开放系统也是一个适应系统。对外部自然界的开放性适应是生命有机体的生存方式。自然存在的生命有机体对外部自然界的适应是以自然工艺为基础的自然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而人作为社会存在的生命有机体对外部自然界的适应虽然包括自然适应的层次,但它本质上是一种以人工技艺为基础、通过自由自觉自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具有文化性质的双向适应。这种实践领域的双向适应是人类文化世界的基础,但人的反理性、反"仁道"的行为,对技术发明创造的反理性、反"仁道"的应用,也会破坏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双向适应关系,会产生反文化的效应,造成适应危机。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的一个重大理论命题,社会主义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应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成为当代世界理论热点的背景下,统筹人和自然的和谐,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保持生态的平衡与稳定,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理论从整体的角度上看,人类是整个自然界的一员,而人类社会的历史只是自然史的一部分(马克思曾经把人类社会的历史称为“自然的历史过程”)。人类的历史与自然的历史不同,它既是“自然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主体的活…  相似文献   

12.
作为生态先驱的托马斯·哈代,在其小说《无名的裘德》中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异化所招致的自然生态危机、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在自然生态危机的描绘中,哈代呈现了自然的凋敝残败、模糊缺失;在社会生态危机的描述中,哈代突出了人在异化社会中的孤独感与幻灭感;在精神生态危机的展现中,哈代则强烈对比了人自身异化前后的精神世界。通过对这三种生态危机的书写,哈代旨在警醒时人:生态危机之严重;摆脱桎梏克服异化之必要;重建人与自然、社会、自我和谐关系之重要。而哈代前瞻性的生态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脑体矛盾运动规律所决定的。自然属性是教育的永恒特征,是教育有别于其它活动的标志。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这是教育本质属性的演化规律。教育本质属性此消彼长的规律可称为教育学第二定律。  相似文献   

14.
人性浅议     
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猿相揖别”,人是从动物发展而成的。一当脱离了动物界,这便是人类社会。没有社会便没有人,没有人便没有社会。但从自然属性这一面而言,人仍然是动物的一种。人的物质生活资料一概来自自然界,所以人绝对离不开自然界。但是人去获取生活资料都不是单个人孤立进行的,而是人与人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进行的;由生产关系又决定了人的婚姻关系、政治关系等等,所以任何人又绝对离不开社会。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创立和发展 ,从根本上改变了对于自然观的片面理解 ,自然不再是与人对立和分离的存在 ,而是与人一体化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马克思着重从人类社会的某一特定形态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 ,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社会条件 ;而恩格斯则从自然的历史考察自然 ,利用自然科学的发展成果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 ,进而描述物质自然界从无机界向人类社会的演化过程。然而无论如何 ,以上区别都建立在人与自然根本性一致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伦理属于自然演化过程在社会中得以继续的最佳准则,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既自然又自觉地遵循着的一种关系准则。人类社会面对环境危机,需要环境伦理,环境伦理是人与自然共生的自然法则,是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延伸到自然,参与自然生生不息的共生过程。技术异化的解决,需要科技伦理,科技伦理从人的行为向度考察人类生而面对的危机,涉及危机的极限。“模糊界限”原则阐明了危机极限的内涵及其严峻的现实,这也肯定了科技伦理的意义,从而提出走向生态纪元是地球共同体的未来,也是伦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考察了国民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和人的劳动的异化,指出对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积极的扬弃的结果,应该是我们"作为人"来进行生产劳动。同时,针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及其精神哲学的抽象性和虚幻性,马克思揭示了意识或自我意识的异化就是人的本质的全部异化,明确了自然的、现实的、感性的人是在其类生活中确证类存在和类意识的彼此统一。由此,社会正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扬弃了异化的共产主义才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人作为总体的人将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本质,那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则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最终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8.
道德责任与道德评价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具有自然的、社会的两种属性,那么,人的需要也就表现在自然的、社会的两个方面,即人的自然需要和人的社会需要,这两个需要使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多种的可能性。这样,人在一生活动中,为了谋得生活和生产资料,不仅要和自然界打交道。从而产生人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而且还有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问题。人的生活中,不仅有物质生活的需要,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每个人都必然地为了自身的需求而选择个人认为合适的行为。人是怎样选择自己的行为的呢?行为的善恶是如何判断的?善,既然是一种美好的道德,那么道德的基础又是什么?等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它认为,不论是从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劳动工具,还是从人的类本质来看,人都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自然界只有作为属人的自然界,才能获得它的全部意义和价值。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人与自然在生存本体上的和谐统一被人为地割裂,导致了人被异化、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状况。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本质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到完全的外化和实现。《手稿》初步确立了人和自然界和谐统一的生态自然观。  相似文献   

20.
论技术异化的二重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是满足人不断增长的需要的手段和方法,属生产力范畴,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本身成为控制社会和人类的一种异己力量,这种现象叫技术异化.技术异化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表现方式,本文从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探讨技术异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