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盟对国家崛起、发展的影响--以日本为例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全 《日本学刊》2006,3(3):52-64
结盟与国家崛起之间存在着联系。它对塑造国家崛起所需要的国际、国内环境有一定作用,但也可能给参与国带来危险,它可能为崛起国家所用,也可能为防范其崛起的国家所用。因此,崛起阶段的国家在加入同盟前要慎重衡量其目的及利弊得失。结盟对日本国家的崛起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也对其崛起、发展及地区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结盟对于日本的崛起以及崛起的东亚存在挑战。  相似文献   

2.
日本海洋战略作为一项国家综合性战略,其核心是日美海权同盟,实现海洋战略的方式是采取以日、美为主轴,联合具有共同价值观的民主国家形成全球性海洋伙伴联盟,将日本的国家力量和国际影响扩展至世界各大主要海域,最终建立起一套确保日本国家安全、经济等利益的海洋综合安全保障体系,在新的国际海洋新秩序中成为海洋大国。这对未来的日本国家发展战略、中国的海洋国家权以及国际海洋秩序的形成产生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3.
国际体系与日本对外结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景全 《日本学刊》2005,44(3):76-89
国际体系与同盟之间存在着联系。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位置对该国的结盟外交产生影响。日本长期处于国际体系和地缘的双重边缘位置,滋生出现实的机会主义、孤儿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易受到攻击的意识,这使日本产生了强烈的结盟意识。日本从未停止对国际体系重心位置的追逐,这与处于国际体系重心位置国家的东亚均势战略相互动,也对日本长期结盟外交的实践起到了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4.
由美国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其恐慌程度,波及的范围,所引发的全球性问题都是空前的.它影响着国际社会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国际秩序、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同时,也影响着日美同盟关系的转型与走向.本文试以全球金融危机为切入点,来分析日美同盟关系在新形势下的再强化与转型,进而从日美同盟关系的变化来揭示其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波 《日本学刊》2010,(4):44-52
日本民主党上台后,积极推动冷战时期日美关系史上秘密协议的公开。同时,美国也解密了对日部署核武器的有关档案,内容涉及在冲绳、硫磺岛和父岛的核部署以及美日核密约。这些档案文献所提供的信息勾勒出冷战前期美国在远东地区以日本和琉球群岛为中心的核部署史,打破了日本政府长期宣称的"无核三原则"的神话。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日美同盟不仅没有终结,反而在强化。得以强化的日美同盟,显示出了新的特征,其原因涉及谋求同盟整体功能的最大化与同盟运行成本的最小化、同盟国相互约束的强化、同盟参与国际和国内需求的强化以及同盟过去的收益产生对未来收益的预期等。在实现中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日美同盟的强化是中国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胡伟  倪海宁 《日本学刊》2005,22(6):52-69
由于地缘因素的限制,自近代以来,日本形成了即使在国力上升时期也对外结盟的政策定式.日本奉行"与强者为伍"的原则,先后同英、美两个全球主导国结盟,打压其他竞争对手,最终使自己成为了地区性大国.然而,日本在结盟过程中带有较强的自利性,与盟友的矛盾也不断增加,再加上地区力量的多元化,不断"再定义"下的日美同盟很可能重蹈日英同盟走向消亡的覆辙.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冲击日美同盟传统的成本分担结构,侵蚀调整中的驻日美军重组计划的财政基础,从而对广泛意义上的日美同盟调整构成冲击。日美同盟战略目标的扩张,需要国内民众及相应财力物力支撑。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日美同盟目标的多元化受到同盟资源有限化的制约。从短期来看,金融危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某些局部矛盾恶化,在此情况下,日美同盟将继续沿着固有的同盟轨迹前行。从长期来看,全球化金融危机促使合作性机制的构建,从而有利于化解日美同盟的对抗性。  相似文献   

9.
范强  徐学斐 《日本学刊》2020,(5):102-126
面对特朗普冲击,美日主流智库的同盟认知不仅没有动摇反而更加牢固。基于对中国安全挑战的一致认识,美日智库不断为两国持续强化同盟关系提供智力支持。基于美国国内的意见分歧和特朗普的独特性,美日智库在多边主义、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等方面的建议无法阻止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行为,但是美日智库的国际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美国对日本的重视,也为日本提供了缓解美国对日中接近的疑虑的渠道,有利于双方避免误判、巩固共识。中国可以促进日本在中美日三边关系中发挥桥梁作用,但是利用特朗普冲击分化美日同盟的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当前中日关系的最大公约数在于两国对多边国际贸易秩序的重视,中日关系能否顺利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在于两国在维护多边贸易秩序方面是否能持续满足彼此的期待。  相似文献   

10.
陈波 《太平洋学报》2010,18(10):50-55
近期,由美日核密约以及日本内阁更迭引出的冲绳问题再次成为两国媒体上的热点。"二战"以来,对冲绳的争夺反映出日美同盟关系由"不对等"向"对等"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而历史形成并延续下来的冲绳"民间—官方"模式既提供了一扇解读日本国内政治的窗口,也成为观测日美同盟关系走向的风向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九一一”事件以来,日美同盟与美韩同盟出现较大差异性。对美军全球部署调整中两同盟的军事功能进行比较可见:在美国亚太战略中,日美同盟地位中心化、美韩同盟地位边缘化;对两同盟在应对“朝鲜威胁”中的行为进行比较可见:在地区安全难题中,日美同盟手段军事化,美韩同盟手段政治化;对两同盟与中国、印度、俄罗斯的关系态势进行比较可知:在大国政治博弈中,日美同盟紧密化,美韩同盟离心化。  相似文献   

12.
宋永成 《唐都学刊》2001,17(2):75-78
1879年10月建立的德奥同盟是在德俄关系恶化的情况下,德国为了维护普法战争结束后对自己有利的欧洲格局而与奥地利签订的双边条约.1890年俾斯麦下台后,德皇威廉二世开始推行"世界政策",这一条约的本质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因此,把1879年的德奥同盟说成是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的外交工具是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重返亚太的背景下,美澳同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其原因包括:从美国的角度看,澳大利亚拥有极佳的战略地理位置,美军急需加强亚太二三线基地群的建设以拓展自己的战略纵深,通过驻军的方式减少澳大利亚"变节"的可能性;从澳大利亚的角度看,出于对中国崛起的不适应,在大幅削减国防预算的情况下需搭美国"便车"以更好地寻求安全庇护,迎合其国内军事战略转移——实施"印-太"战略的需要。本文认为,美澳同盟在美国重返亚太的过程中,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石、通道、支撑和补充作用,但美澳间依然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同盟困境。  相似文献   

14.
崔世广 《日本学刊》2005,7(4):71-82
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与日本近代家族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家族制度为军国主义体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军国主义在膨胀和扩张的过程中也充分利用了家族制度的特性与功能。本文从日本近代家族制度的变迁入手,通过家族与军国主义国家理论的关联、家族主义在军队的实践、战时家庭动员和统制等若干方面的探讨,揭示日本近代家族制度的性格与日本近代军国主义性格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美国霸权的获得是一个历史演进过程,它既根源于美国超强的国家实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也离不开在国际战略方面对世界霸权的追求和谋划,这其中包括对实力的崇尚、对世界大战的利用、倡导"国际规范"、保持对地缘政治的关注、掌控联盟体系及对潜在竞争者的遏制和打击等。当前,随着美国国内力量基础生变、国际战略调整失误和外部环境的演变,美国霸权正在步入结构性式微阶段,有可能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个风险因素,其何去何从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6.
日元汇率与日本物价的异常互动及其后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日元汇率与日本物价异常互动——在日元汇率持续下贬的同时 ,日本物价亦呈持续下跌之势这一重要现象 ,分析了日本持续贬值却未能提升日本物价水平的主要原因 ,探讨了加速日元贬值的非物价因素 ,进而说明了日元贬值对日本物价下跌乃至通货紧缩的恶劣影响 ,指出在日元贬值与日本物价下跌或通货紧缩之间 ,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关系 ,而日元贬值与日本物价的这种异常互动关系 ,还进一步加重了其对东亚经济的恶劣影响 ,使东亚经济受到了比上一轮日元贬值高潮 (1 997— 1 998年前后 )更加严重的双重打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叙述了现代美国国会和总统关系的基本模式 ,即战争时期的总统在国家对外政策中占居支配地位 ,国会一般依从总统的权力 ;在和平时期 ,国会力量会更多地制约总统权力。然后 ,本文探讨了 90年代美国国内政治的若干变化 ,如共和党支配国会、民主党主导白宫、国会本身组织结构的调整 ,以及这些变化对国会和总统权力平衡关系所构成的影响。最后 ,本文以美国对华关系中的贸易问题、台湾问题、安全问题为例 ,考察了90年代国会和总统之间权力关系的较量。  相似文献   

18.
在介绍和分析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MD)和克林顿政府的有关计划之后 ,作者重点研究了国会对此的考虑和反应。  相似文献   

19.
邓靖 《创新》2012,6(3):68-70,127
我国把文化产业作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通过介绍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分析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从资本要素供给、人力资本形成、科学技术与文化产品有机融合以及产业集群效应四个方面提出了其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