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立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为中国的发展构筑了一套完整的战略体系。邓小平的发展战略,以人民群众作为出发点、保证、检验标准和归宿,体现了其深刻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群众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菡 《南都学坛》2004,24(5):121-122
邓小平的群众观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认为 ,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 ,群众满意与否是判断我们工作的惟一标准 ,贯彻群众路线必须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 ,形成并确立了全面、系统的人民群众观 ,成为我们党群众路线的主要理论依据。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是对毛泽东人民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邓小平关于尊重群众的实践和创造、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密切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监督等一系列思想的分析 ,概述了邓小平的群众观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5.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群众观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人民创造历史是邓小平群众观的基础和出发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邓小平群众观的核心内容。尊重实践、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同改善群众生活、物质利益相结合,是邓小平群众观的一大特色。邓小平的群众观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群众观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邓小平同志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赋予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以鲜明的时代气息。(1)以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党的工作成败的标准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提出的要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价值标准,就是一切了为群众这种观点的体现。正如江泽民指出的,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同志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邓小平群众观是我们党制订方针路线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科学地揭示了党的群众观的理论新内涵 ,明确地阐述了确立群众的重大作用 ,全面地提出了坚持群众观的决策方略 ,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实践中发展到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邓小平群众观的研究,本文认为在邓小平一生中,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他在思想上尊重群众、相信群众,感情上贴紧群众、关心群众,行动上联系群众、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对群众负责。目前,有不少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不尊重群众的利益,不关心群众的疾苦,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学习邓小平的群众观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来临之际,回顾、分析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制定的重要奋斗纲领文件中我党至上的“人民群众观”,对新时期继续保持党为民谋幸福的初心,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国人民更加幸福安康,建设现代化强国,执行和完成好党制定的新时代行动纲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在对党各个时期制定的奋斗纲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党的奋斗纲领中体现的人民群众观: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勇敢起航,制定《中国共产党纲领》;为中国人民站起来,带领人民大众进行民主革命,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免遭日本侵略者涂炭蹂躏,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建立和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领导制定《共同纲领》;为中国人民享有社会主义优越性成果,制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基本纲领;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制定新时代行动纲领。党的百年历程中制定的奋斗纲领,充分展现了我们党是为民而生、为民而奋斗的人民的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群众观。  相似文献   

11.
论毛泽东的人民群众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毛泽东的人民群众观王立民,张晓东(学报编辑部)(宣传部)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三个核心内容之一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所形成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而毛泽东的人民群众观则是他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是整个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认为,群众的利益是共产党员的最高追求,群众的拥护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基础,群众的智慧是科学理论的不竭源泉,群众的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邓小平的群众观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牢固树立群众观念;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3.
瞿秋白在论述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始终把群众观念作为指导工作的根本观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重视宣传群众的科学性与通俗化,关心民众疾苦,深入了解群众的需要和觉悟程度,支持工农运动,在实践中探索了党的作风建设。这一历史奉献为党建理论提供了历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朱执信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其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充满了追求革命真理的精神。他认为农工是中国最有力量、最有前途的阶级,是社会改革的真正力量。这在当时中国资产阶级思想家中是独树一帜的卓越见解。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群众观 ,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又有新的发展 ,内涵十分丰富 ,可以概括为重民、爱民、利民、富民、信民、教民以及民认、民监八个方面。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只有全面学习和实践这八个方面的思想观点 ,才能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相似文献   

16.
17.
毛泽东的人民群众观主要包括:相信人民创造历史、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向人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等内容,这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深入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人民群众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毕生的实践中,始终高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伟大旗帜,尊重人民群众利益,并努力谋求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从阐明党执政的实质、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及大力惩治腐败等三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践中,致力于构建和倡导以人民利益为本位的社会价值观。他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人民利益观,并赋予它以时代特点。无论是他提出的发展生产力,还是改革开放政策,社会主义本质论;无论是"三个有利于"标准,还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端正党风建设等等,都是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体现着人民在经济、政治与文化各方面的要求。从而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更注重实效性、注重人民功利为特点的人民利益观。  相似文献   

20.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同志以人民为本的人民观,阐述了邓小平同志时时处处相信人民、依靠人 民,以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以人民利益作为判断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的光辉思想,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