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恩铭 《北方论丛》2020,(2):69-81,86
盛唐时期胡姓士人的文学活动对于胡姓士族文学群体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史之乱后,大历时期是胡姓士人的成长期,贞元、元和时期,胡姓士族文学群体已经形成并举足轻重。胡姓士人群体堪称是中唐政事与文学空间的中流砥柱,与山东士族、关中士族、江南士族鼎足而立且毫无愧色。贞元、元和时期的文学活动场域与德行、政事、言语建立不可分割的联系,胡姓文学家族从地方进入台阁,从边缘到核心,进入文学活动的中心地带。唐人选唐诗选本采摭胡姓士人诗作入集发挥了保存文本的文化传承功能,突出了中唐胡姓士人的创作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学史意义。胡姓与其他家族联姻是民族融合的组成部分,基于此产生的文学活动便具有了特殊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脱胎于内徙胡人的北朝胡姓是中古门阀士族群体的重要成员,在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的士族化道路与汉人迥异,体制层面的门第建构与文化心态的华夏认同双管齐下,在门阀化的同时潜移默化间变夷从夏,汉化归根结底是以上流阶级为导向的门阀士族化。故籍善无郡的北齐鲜卑尉氏家族的发迹堪称明证,他们并非著籍河南洛阳之北魏勋臣尉迟氏,而是东魏、北齐因缘际会的新贵,符合士族社会门第再造的规律。河北保定曲阳县产德乡近年出土大量尉景家族墓志,以墓志为中心,揭示其门第形成和观念嬗变,反映了胡姓士族的演进趋势。门阀化与华夏化是这些墓志修撰的并行主线,表明二者一体两面的紧密关系,而围绕婚(社会)嫁、宦(体制)、学(文化)展开的篇章,更能展现尉氏新贵高度的门第与华夏自觉。  相似文献   

3.
北魏早期的朝廷体制 ,经历了立国初仿汉制设立 ,尔后回归拓拔旧制 ,几反几复 ,步步倒退 ,至太武朝方厉行汉制这样的一个变动历程。这一历程折射出了胡汉上层之间的矛盾 ,反映了北魏在早期走向汉化所经历的曲折与反复  相似文献   

4.
胡阿祥胡阿祥,1963年生,安徽桐城人,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为“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研究”(02CZS005)。胡阿祥认为,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的历史,错综复杂,但其中有主要线索可循。此主要线索,在十六国北朝为胡汉问题,在东晋南朝为侨旧问题。胡汉之间因有矛盾,引起了大量北方人口侨流南方,侨旧之间因有矛盾,促成了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大量设置;胡汉之间、侨旧之间又有合作,从而十六国北朝得以立国于北方,东晋南朝得以立国于南方。因此,研治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历史,理解侨州郡县…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涉猎面广,研究成果丰硕,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内涵、对策等方面.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背景的主要论点有阶段特征论、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论、历史方位论、改革矛盾凸显论、形势变化影响和谐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研究的主要观点有全面系统论、广义狭义论、基本特征论、本质内涵论、学科领域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对策包括全面发展,协调关系,强调以人为本,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等内容.虽然研究成效和实践成效显著,但也存在整合性研究不足,多因素与单因素关系研究欠缺,实证研究和定量研究少,可操作性对策建议研究欠缺等问题,需要在总结中深化.  相似文献   

6.
在内蒙呼和浩特市郊的昭君墓前,矗立着一块闪耀着金字的石碑,上面镌刻着这样的诗句: 昭君自有千秋在, 胡汉和亲识见高;  相似文献   

7.
北魏发展到太武时代,北天师道进入北魏与北魏政治结合,用神学为北魏政权作正统辩护,这是北魏胡汉上层关系发展的一个结果,又成为促进北魏汉化和胡汉上层关系发展的一支力量。其与拓跋统治者的关系,既有被利用的一面,也有主动有为的一面,这就是以神学服务于用夏变夷。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社会”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是经济和政治的从属性存在,而很少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展开研究.故对学界而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实际上是一个新问题,缺少必要的理论积累.此外,人们也常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看作是一个单纯的实践问题,对其理论逻辑关注不够,这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社会体制改革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理解.本文试图围绕着“体制生成论”——“体制构造论”——“体制转换论”——“体制协调论”这一系列理论分析框架,以发现社会管理体制的生成、结构特征及其变革转化的一般性规律,为新时期中国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陈寅恪先生关于唐初关陇集团、“山东豪杰”及蕃将等胡汉文化合作的论说认为我国北朝隋唐时期的胡汉合作 ,不论形成何种“Synthesized的胡汉融合形态的文化” ,必有一文化占主体地位。这个主体文化非汉即胡 ,或非胡即汉 ,似无非汉非胡形态可言  相似文献   

10.
争鸣与信息     
我国僵化体制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我国原有经济体制模式是照搬苏联的,孙冶方、刘国光等同志都认为这种僵化的体制模式是在自然经济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王琢在《社会科学战线》今年第2期发表文章认为,僵化体制模式的理论基础不是“自然经济论”,而是产品经济论。把产品生产的计划经济模式搬到社会主义阶段来,把产品经济论奉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金科玉律,起决定作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包括经济发展本质论、经济发展战略论、经济发展动力论、经济发展体制论、经济发展速度论和经济发展地位论等。  相似文献   

12.
孝文帝改革使河北大族在朝廷和地方乡里的权势地位得到承认和提高,河北大族由此成为北魏维持门阀统治的重要势力。六镇降户发动河北暴动,将河北大族推上北魏末年的政治舞台。尔朱荣家族执政,对北魏皇室、胡汉门阀的政治特权构成巨大冲击。拥有雄厚部曲武装的河北大族,是孝庄帝及胡汉门阀用来对抗尔朱氏的重要势力。尔朱氏在河北扩张势力,遭到河北大族坚决反抗。无力消灭尔朱氏、高欢转向承认门阀制,是河北大族向高欢让出冀州与之联合的原因。东魏是高欢六镇豪帅与河北大族在反抗尔朱氏专权、与北魏宗室胡汉门阀较量过程中相互联合妥协的结果,其性质是继承孝文帝汉化改革成果的汉化政权。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三大的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机制。”建立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必须破除调节手段具有社会性质论、破除计划调节直接论、破除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作用范围局部论,否则,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是无法建立起来的。 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必须破除调节手段具有社会性质论 调节手段是否具有社会性质,或者说计划调节是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特有调节手  相似文献   

14.
论公有制经济中低效率委托的两种类型石奇(南京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南京210003)现代经济理论一般假设经济活动的体制环境为既定,而且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为这种体制环境的“标定版本”。扎克试图打破这一理论均衡,认为“体制结构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积聚的资本”,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论转型期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钱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分配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大经济关系之一。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分配关系发生产十分剧烈的变化,其中国有企业与国家、国有企业与职工个人的分配关系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依据《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刊布的文书,考证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吐鲁番文书中所见的坞堡,并探讨文书中反映的胡姓与胡名问题,以期进一步深化对中古西域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体制作为社会基本制度在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领域的具体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毫无疑问,对保证整个社会的健康有序运行具有客观的、长期的、稳定的、根本的作用。显而易见,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是无法也不容否认的。所谓“体制唯一论”显然不是指对体制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作用的正确而充分的肯定,而是指把体制及其作用绝对化和实际工作中的“唯体制论”的新造神论。比如,有人在谈到社会生活中的弊端时,往往一言以蔽之,将其全部归罪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似乎只要市场经济体制一旦建成,一切弊…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诉讼模式.体制论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审判方式改革背景下兴起、并持续引起关注的一个法学论题。本文概述了这一理论的发展和现状,对该领域的代表作,特别是《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一书及其作者张卫平先生的学术思想进行了评点,最后论及法学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金融危机形成机理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广泛地探讨研究此次危机的根源和形成机理,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实体经济危机论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实体经济长期的生产过剩或利润率持续下降。资本主义金融化危机论主张,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金融化的危机。新自由主义危机论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实质是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模式的体制危机,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政府职能与机构总体配置李军鹏《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机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因此,在新的形势下研究政府职能与政府机构的设置,对于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有着十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