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资产证券化中SPV破产风险隔离法律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培尧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0-15
风险隔离机制被认为是资产证券化的核心特点和优势所在,如何构建合格的SPV,并实现SPV的破产隔离是证券化风险隔离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也是资产证券化立法的重要内容。联系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应加强对SPV破产隔离法律机制的研究,选取合适的SPV组织形式,完善有关立法,构建合格的SPV破产隔离机制,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Z2)
在当前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框架下,未区别对待原始权益人和SPV之间的特殊债权转让与一般债权转让,对真实出售的标准认定不清晰,证券投资者对原始权益人享有追索权这一投资者保护措施却可能违背真实出售的认定等问题,都在阻碍着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本文将厘清这些问题,并借鉴国际通行做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立法、修法的建议,以期改善企业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3.
张建深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8,(4):145-151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制定一套能够切实有效解决银行资产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方案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迫切需求,借鉴和引进新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管理理念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基于此,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新型的金融创新工具,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取得显著的成就,其市场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资产证券化引发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其有效运作和风险控制离不开法律制度的支持和保障。在我国,资产证券化刚刚起步,有关部门正着手研究利用资产证券化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但现阶段开展资产证券化存在若干法律障碍,必须加深相关法律制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甘勇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4,17(2):225-228
资产证券化是起源于美国的新兴融资方法,资产证券化构造主要涉及到三个法律问题:SPV的“破产隔离”、应收账款的“真实买卖”、以及应收账款的转让“完善”。美国的实践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资参照的标准,中国的资产证券化立法也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来解决这些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6.
甘勇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2):225-228
资产证券化是起源于美国的新兴融资方法,资产证券化构造主要涉及到三个法律问题:SPV的"破产隔离"、应收账款的"真实买卖"、以及应收账款的转让"完善"。美国的实践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资参照的标准,中国的资产证券化立法也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来解决这些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7.
资产证券化中SPV法律问题之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前川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12):130-133
SPV是一个专门为实现资产证券化而设立的特设的机构 ,具有专设性的特征。笔者首先分析了它的法律性质 ,认为它是一个经营范围只限于资产证券化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法人 ;其次 ,阐述了它的法律地位 ;接着从必要的费用、投资者和设立登记制度三个方面就其设立的特殊性进行了论述 ;最后探讨了对我国在SPV构建上的法律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具有复杂的交易结构,其中,特殊目的机构具有重要地位,其法律问题也相应地成为资产证券化立法的重要内容。我国有关特殊目的机构的立法应遵循大胆借鉴先进国家立法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单行立法以及保护投资者利益三项原则,采取特殊目的信托与特殊目的公司两种法律形式,并加强特殊目的机构的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机构的法律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具有复杂的交易结构,其中,特殊目的机构具有重要地位,其法律问题也相应地成为资产证券化立法的重要内容。我国有关特殊目的机构的立法应遵循大胆借鉴先进国家立法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单行立法以及保护投资者利益三项原则,采取特殊目的信托与特殊目的公司两种法律形式,并加强特殊目的机构的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0.
资产证券化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极受关注的一项重要金融创新,它在稳定金融体系、提高资产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其运作来看,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所具有的破产隔离功能是证券化能否成功的核心环节。在我国当前的法律和制度环境下,以信托公司为主导实施特殊目的信托(Special Purpose Trust,SPT)成为资产证券化的最现实选择。同时,为了促进国内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实现特殊目的信托功能的顺利发挥,仍需继续完善我国的法律、税收、监管等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斌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4)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深化的必然产物 ,是市场退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作用犹如股权交易市场相对于权益的作用 ,为项目资产和信贷资产的退出提供了有效场所。我国银行资产的证券化与市场化进程密切相关 ,如何完善相应的市场制度 ,确保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逐步形成和健康发展 ?本文通过以下课题的探讨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资产证券化的准备工作 ,资产证券化关键环节的认识 ,有效的监管体系和规范的担保与评级机构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法制环境下的资产证券化对象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资产证券化之交易机制、法律关系等基本问题的分析,讨论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的对象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最后对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的一些资产状况进行分析,在我国目前可以证券化的对象包括住房抵押贷款、生产工具抵押贷款、银行的汽车抵押贷款、基础设施的收费类资产等,以及在我国目前暂时不宜证券化的资产———银行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13.
论信托型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法律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资产证券化作为从借款人信用向资产信用转换的金融创新,以特定商事主体形式为载体。我国目前选择了“信托”作为唯一的特殊目的载体形式。但信托作为普通法的遗产,其财产转移方式的特点与证券化的破产隔离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冲突,我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对信托制度短暂的移植历史使得该问题更加突出。本文力图从理论上建立信托应用于金融交易的基本分析模型。通过对融资实践中信托方式的考察,本文提出自益信托是资产证券化交易中信托的基本形态,存在融资人信托和投资人信托两种基本模型。其中,融资人信托最符合资产证券化交易的实际运作方式,但是在现有的制度约束条件下,投资人信托可能是一种更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资产证券化交易过程中的会计和税务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金融工具之一。就目前我国来讲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缺乏实践经验 ,因此在会计和税务制度等方面尚难以对资产证券化形成支持 ,这将成为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的障碍。在借鉴发达国家运用证券化融资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着重讨论了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会计和税务问题 ,并结合资产证券化本身的特性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魏晓东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1):151-155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机构为降低市场利率风险和规避监管创造性的产物.对这场次贷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资产证券化本身并没有错,错误的是它被不恰当的利用。资产证券化是金融虚拟性演进到高级阶段的结果,是被监管者为规避监管以追逐最高利润为目的设计的行为模式。次贷危机为我国资产证券化监管提供的启示是明确真实买卖标准、强化信息披露.规范基础资产范围。 相似文献
16.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郁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9(4):101-104
我国商业银行自2005年实行资产证券化以来,在转移风险、提高收益,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增强盈利能力,缓解日益趋紧的流动性等方面成效显著。借鉴美国此次次贷危机的经验和教训,我国政府应当为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提供良好的金融和法律环境。同时,商业银行更应当加强自身风险管理以保证资产证券化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韩国《资产流动化法》解决了1997年金融危机中发生的金融机构的巨额不良债权,2011年韩国又公布了《资产流动化法》的修改草案,试图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值得我国借鉴。我国的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尚缺乏法律支持,特别是利用SPC方式的资产证券化必需借助法律平台,应制定相应的税法特惠制度降低资产证券化的成本,规定与民法不同的有关债权让与对抗要件、抵押权的取得等规定,以此来推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