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隋鸿斌 《现代交际》2013,(10):72-72
歌唱是人类用声音传递、抒发情感和相互交流思想的一种语言形式。歌者能在歌唱中做到声情并茂是非常难的,“声”是歌唱的形象,不同的声音有着不同的形象,不同的声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又有不同的声音。“情”是歌唱的灵魂。情是最能打动人的,开怀的大笑和无声的哭泣都能感染到人,这是情感的传递。歌唱是声音的艺术,歌者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才能唱出最动人的旋律。因此,在歌唱中做到声情并茂是每一位歌唱者必须解决的问题和为之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主骞  廉卫东 《老年世界》2008,(10):20-20
两种声音.正在北京的赛场上较劲。 一种是突然爆发的、带着京腔的国骂声:另一种是一支“绿色狂飙文明啦啦队”的助威声: “我们要用文明口号盖过国骂。”啦啦队所属的北京球迷协会理事霍星说。  相似文献   

3.
小Q外传     
嘿!老板,你最近看什么节目?中国好声音。哦,“中国好声音”,多好的声音、多好的策划、多好的运作,多好的项目啊!!!我恨!我咋就没这样的声音、策划、运作呢?命啊!好声音(A)好声音(B)你也是做饮料的,咱俩傲个项目,创意是:民族好声音。导师请郭兰英、杨洪基……  相似文献   

4.
面对重庆31名民族“造假生”,呼吁曝光的声音此起彼伏,而且愈演愈烈,重庆市招办综合处处长李萍的回答是:“别管他们!…别管他们”折射出极大的傲慢,那便是纵然媒体再怎么要求,舆论再如何谴责,我自岿然不动!这一句“别管他们”,注定将和“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一样被载人“经典”语录。  相似文献   

5.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独立的艺术形式,是两种不同的歌唱艺术。两者有着很多共性,可以说是有机的整体和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它们的呼吸要求都是一样的,都需要深沉的呼吸。只有气息的深沉才会有声音的效果。现在的民族唱法教学已经有了科学的、系统的模式,注重民族唱法的风格和美声唱法的歌唱技巧,很多教师将这两种特点有机的结合,使得学生的歌唱能力不断的提升。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在不断的发展中民族唱法也在不断的更新中,形成了不同的声乐模式展现多种艺术色彩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张艳云 《职业》2014,(33):164-166
《永远的蝴蝶》这篇经典小说的艺术魅力在于富有一种东方审美情致——“诗化”的艺术。它与一般的微型小说不同,呈现出“诗”的审美艺术特征:凝练、抒情和富有意境。笔者以此篇文章为例,总结了微型小说“诗化”艺术解读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夜里,在朦胧之中,忽然一个声音在我的耳边响起:“孩子快来救救我吧。”声音那么急切。“为什么要救你,你是谁呀?”“唉,我是地球上的水姑娘呀,你跟我来吧!”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把我带走了。  相似文献   

8.
付伟  张绍波 《职业时空》2008,4(1):111-112
一、高等学校建筑文化的内涵 作为一种艺术的体现,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建筑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价值以及所属地区的区域特征等在群体或个体建成环境中的反映。建筑文化是由“内核”文化与“外缘”文化构成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博大精深,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变迁,中国民族声乐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作为民族声乐的研讨者,要热爱民族声乐,科学地学习民族声乐,通过不断地努力使自己的技法更纯熟,音乐更动听。所以科学的声音技巧和准确生动的情感表达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皮影艺术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浑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它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种形式,如壁画、石刻、戏曲、音乐等,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皮影戏是艺人们随着歌唱和音乐伴奏,用手杆操作影人通过灯光的透射,将其映现在屏幕上的一种戏曲表现形式。所以皮影戏又称为“影子戏”“灯影戏”。  相似文献   

11.
本期我们继续谈谈治疗失智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运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艺术治疗 艺术治疗是一种结合创造性艺术表达和心理治疗的助人专业。英国艺术治疗家协会这样定义它:艺术治疗是一种治疗的方法,在艺术治疗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绘画、塑造等艺术媒材,从事视觉心象表达,借此心象表达把存于内心而未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向外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用少女裸露的身躯作盛器,装盛大寿司来设宴席。这是日本传统饮食文化的一种特色?其影响至今仍然不减。有人说,“女体盛”是集美食、美女、美景于一体,是一种艺术享受;有人则认为,这是古代大和民族极端大男子主义的产物,是不惜以摧残艺伎身心健康为代价的“盛宴”,完全是为了迎合一些富有男人畸形的贪欲,打着“保护传统”和“追求艺术”的幌子,干着对金钱和女人的贪婪勾当……  相似文献   

13.
从“大哥大”到“笔记本先生”手机最初进入中国时,是叫做“大哥大”的。第一批用户是中国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大款。这个小小的通讯工具,在90年代初几乎是财富、能力和成功的象征,“手机腰里挎”简直就是腰缠万贯的标志。于是手机在当时具有两种作用:一种用来打给对方听,另一种是打给别人看。那时的机主们流行专门找人多的地方,把声音抬高到世界第一男高音帕瓦罗蒂那种高度,得意洋洋地说:“喂,今晚我有个应酬,不回家吃饭啦……”  相似文献   

14.
幽默与漫画     
《老年世界》2013,(2):32-32
和一个男人结婚 胆小的汤姆正在接受律师的询问。律师厉声问道:“你是否结过婚?”“是的,我结过一次。”汤姆声音很小,还有些颤抖。“那么你和谁结婚了?”“一个女人。”律师有些发怒:“废话!你听说过有谁会和一个男人结婚吗?”汤姆颤抖着说:“听说过,我姐姐。”  相似文献   

15.
小白杨 《职业》2013,(25):72-72
有人就职场嗓音征求热贴:面对面试官时,声音在喉咙里打转,音量越来越小;上台演讲、与客户沟通时,常常觉得中气不足缺乏感染力;步入职场多年,一张口就是“娃娃音”被人误当做“小朋友”……据悉,一些受困于嗓音的职场人士,开始花重金给声音做美容,有的声音训练营6小时6节课费用高达3500元。同在职场的你有嗓音方面的困扰吗?你是否愿意花钱训练自己的声音?“好声音”能在职场上得到更多的机会吗?  相似文献   

16.
从电话里发现乡下的亲家喉咙沙哑,郑大夫关心地问:“嗓子怎么哑了?”亲家说:“没关系,只是感冒,过几天就会好的。”然而,半个月过去了,电话里传来的仍旧是亲家沙哑的声音。职业的敏感令郑大夫不安起来,他嘱咐亲家:“明天就进城来,我帮你检查检查。”亲家来了,到医院检查,结果不妙,患了肺癌。声音嘶哑,是一种很普通的临床症状,常见于喉部的某些病变。由于病变程度不同,声嘶程度也不一样,轻者声音变调、变粗,重者声音沙哑,甚至失声。引起声嘶的最常见疾病是伤风感冒并发急性咽喉炎。慢性咳嗽也能使病人声音嘶哑(声带充血…  相似文献   

17.
歌唱是听觉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声乐演唱来体现,歌唱着把音符和文字符号变成声音的过程,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度创作”。当你拿到一首歌曲时,如何着手把谱面上的东西唱活呢?我认为,要对歌曲进行分析和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18.
倾听     
《现代妇女》2010,(2):3-3
情绪压抑者可以尝试“笑功”:先站直,然后身体前屈90度,再后仰10度,并配合喊出“哈哈哈哈”的声音、动作和声音力求夸张,连做六次,前后对比就会有不同感受。  相似文献   

19.
声音·数字     
诗人是自然之子。一个诗人必须认识24种以上的植物。我们反对转基因。——一帮诗人在哈尔滨“让诗歌发出真正的声音”研讨会上形成的诗人用以自律的《天问诗歌公约》第八条。在云南旅游,走在大街上,对面来俩女的:“大哥,看看舞蹈吧!”“什么舞蹈?”“民族舞。”“哎呀,北京有。”“您见过不穿衣裳的吗?”“不穿衣裳?不穿衣裳我知道你是哪民族的?”  相似文献   

20.
成鹤 《老人世界》2008,(1):33-33
列宁曾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俄国作家契诃夫也说过:“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这样的人即使额高七寸——聪敏绝顶,也算不上真正有智慧。”幽默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凼默感是智慧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幽默在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