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9月,国务院做出决定,由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另设工商银行办理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这是我国金融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步骤,这一改革对于充分发挥银行在宏观经济中的调节作用是大有益处的。因此,认真研究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如何发挥好整个银行体系在宏观经济中的调节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就银行对宏观经济调节作用的几个问题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一、影响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因素分析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是银行的一种自律行为。是银行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 ,对内部各职能部门以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进行风险控制 ,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我国银行目前内控机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还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 ,不能适应金融机构审慎经营和中央银行监管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1.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还不到位。一方面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各项规章制度的汇总 ,有了这些 ,金融机构就有了内控 ,把内控等同于各项规章制度 ,只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而…  相似文献   

3.
(一)所谓信贷收支存差,是指银行吸收的存款多于发放的贷款的差额。按时间划分,有当年信贷收支存差与累计信贷收支存差。当年存差,即某年银行吸收的存款多于发放的贷款的差额。累计存差是银行历年吸收的存款用于发放贷款,存款大于贷款的差额。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要求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实现“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组织体系;建立一个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把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把专业银行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而建立政策性银行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环节。关于中国经济生活中是否需要政策性银行问题,经济理论界特别是金融理论界,已经论证探讨了好几年。现在,《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5.
建国三十年来,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银行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但是由于整个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银行体制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银行的作用,特别是它的调节经济生活的作用,没有能够充分发挥。我国银行体制的主要问题是:信贷范围很狭窄,资金供应仅限于企业流动资金的临时需要;在信贷资金运用上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分析银行存差问题入手,力争找出近年来金融机构贷款增量比较大,增速比较快,同时,仍然有加大贷款投放的潜力和欲望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金融机构存差的基本情况 截至2004年6月末,大庆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07.6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454.8亿元,占各项存款余额比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银行作为货币、资金运动的总枢纽,在宏观控制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为银行能否控制信贷、控制货币已成为能否有效控制社会总需求的中心环节,所以怎样改善银行本身的管理,实现银行控制机制的转轨,已成为整个体制改革中的一个焦点。本文对此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我国现阶段银行控制机制的性质 所谓银行控制机制的转轨是指由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量和信贷增量的行政命令式的直接控制为主向间接控制为主转轨。为了正确说明我国现阶段银行控制机制的性质,有必要首先比较一下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8.
我国政策性银行体制缺陷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性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促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确保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我国政策……  相似文献   

9.
完善银行内部稽审制度的思考●孙山河我国银行内部稽核审计,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为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几年来,银行内部稽审在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及推动银行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已成为银行内部控...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45-52
通过构建改进的IS-Philips模型,对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状况进行量化,并纳入理论模型中,求解中央银行损失函数,实证分析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规则选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货币政策目标规则选择过程中,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在货币政策目标规则选择过程中需要对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加以考虑;通货膨胀目标制并非是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