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典文献学具有悠久的学术传统,前贤在从事文献整理研究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方法.不可否认的是,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只是限于汉文文献,而对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字文献很少涉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民族文献的整理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民族文字文献特有的内容和形式对古典文献学形成挑战,要求发展、完善既有的范式.民族文献从形态学、目录学、注释学等方面丰富了古典文献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文献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学科是哲学、数学和信息科学,它们为文献学研究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上的指导;文献学的分支与交叉学科是古典文献学、专科文献学、文献信息学、文献交流学、文献计量学、图书馆学、目录学、情报学、档案学等,这些学科一方面接受文献学的指导,另一方面其理论和实践反过来又促进了文献学学科的发展。文献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阔,文献学的学科地位正不断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戴南海同志长期在陕西省图书馆、西北大学图书馆、历史系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不但具有古籍文献方面的丰富知识与实际经验,而且对于版本、目录、校勘之学有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做出显著的成绩。 文献学的研究大体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对具体的文献典籍进行整理(或曰古籍整理),例如对某一部书的标点、校勘、训释、今译等;另一方面是对文献学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例如关于文献的价值与功能的研究,关于历史文献学的结构与体系的研究,关于版本、目录、校勘的方法、历史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等。古代的文献学,亦称“校雠学”,其广义的内容包括有关版本、目录、校勘等研究在内。迄于清代乾嘉年间汉学学术的长足发展,广义的文献学逐渐趋向分化为狭义的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等独立的学科。由此,也就提出了把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建设成为广义文献学的分支学科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4.
档案文献编纂学与历史文献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在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范围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而在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等方面又有密切的联系,它们均属大文献学范畴.  相似文献   

5.
朱熹《诗集传》间采三家,辨正旧解,为诗经宋学代表之作,其对诗经汉学既广泛继承,又多有批判.20世纪以来研究朱熹诗经学论述著作纷纭,异彩纷呈,关于朱熹诗经学与诗经汉学的比较研究亦是成就斐然.20世纪上半叶较少出现专门著作,以胡适与傅斯年等学者为代表,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皆肯定了朱熹诗经学的创新价值及开拓意义.20世纪下半叶,朱熹诗经学的研究蓬勃发展,但有些学者还带有阶级理论的烙印,在肯定朱熹诗经学对诗经汉学有突破之功的前提下,亦指出其研究视域的局限性.新世纪以来,对朱熹诗经学的研究更加深化、细化,对朱熹诗经学与诗经汉学的比较研究也具有相当理论深度,尤其是裴云龙先生的论述到达了前人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安徽省朱子学会、江西省上饶师范学院朱子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朱子学与东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就朱子理学思想内涵及其教化作用、朱熹的教育思想与书院建设、朱子学及相关的文献学研究、朱熹的生态伦理思想、朱子学的源流与海外传播等专题进行研讨,丰富了朱子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韩愈是朱熹所推崇的"五君子"之一,朱熹在思想、文学等方面对韩愈多有接受。在思想方面,朱熹对韩愈的"道统观"、"心性论"、"师道"都做出不同程度的接受;在文学方面,朱熹对韩愈的接受则更多,特别对韩愈古文创作做出了充分肯定;对于韩愈的人品,朱熹是较多地予以否定和指责的。我们可以从朱熹对韩愈各方面的不同接受中认识到朱熹的双重身份与双重成就,即朱熹是一位具有理学家身份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字汇》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翻刻、修订与增补阶段,通论性介绍阶段和综合性研究阶段;其中综合性研究阶段学者分别从文献学、文字学及音韵学三个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文献学的角度考察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编纂的汉学引得丛刊,引得丛刊使人们开始认识并重视古籍索引对于文献工作的重要性,扩大了文献学的研究范围,打破了传统治学的方法,引导文献学研究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并且体现了洪业这位文献学宗师的现代文献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朱熹推尊周敦颐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熹推崇周敦颐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理论兴趣;第二,李侗的影响;第三,湖湘学派的影响。朱熹在周敦颐历史地位的确立过程中有独到的贡献,一是具体说明了濂溪学为二程学所自出;二是具体论述了《通书》与《太极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朱熹门人后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包括对于朱熹主要门人尤其是蔡元定、蔡沈、黄榦、陈淳等人的学术思想的研究,对于朱熹门人的后传脉络的研究,以及对于宋元明清朱子学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是现代朱熹门人后学研究的开端和学术基础,而且其中所提出的各种不同学术观点,可以为今天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韩愈交大颠一事,后世关注的焦点集中在韩愈《与颠师三书》的真伪和韩愈是否因此而崇信佛教等问题上.朱熹是除佛教徒之外,最早通过系统的考证判定“三书”不伪并推断韩愈入潮后对佛教的看法转变的学者.其考辨显示了一个文献学家的专业功底,但实证的方向又受其对韩愈之道先入为主的认识所左右,表现出有违专业常识的曲解倾向.朱熹的态度反映了在道统理学充分发展之后,宋儒对唐代儒学及其代表人物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13.
近一百年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国内社会政治环境的变迁,以及学界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不同理解和坚持,导致了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存在着种种不同的歧义。就福建儒学传统而言,朱熹、李贽、严复无疑是南宋以来中国文化思想领域的杰出代表。然而现代学界习惯性地把对朱熹、李贽、严复等人的文化思想精神研究割裂开来,使之成为互不相干的三种思想状态来进行分析。这种研究思维方式,大大降低了人们对于福建儒学传统文化精神核心内涵的认识。我们跨越自宋代以迄清代末期的近千年时空界限,就不难看出,无论是朱子学、卓吾之学以及近代的启蒙之学,他们所具有的突破不合理传统、勇于创新进取的文化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其文化思想价值是同时期中国其他区域文化及儒者们所无法比肩与跨越的。  相似文献   

14.
传统观点认为,朱熹楚辞学自觉扬弃了《楚辞》研究中的汉代经学标准,实现了楚辞学从汉学到宋学的历史转变,开启了《楚辞》文学研究的新篇章.但是朱熹的楚辞学新成就,却恰恰根源于其经学思想的变革.朱熹经学思想的"文道观""探求本义""沈潜反复"是其楚辞学得以树立新阐释原则和方法的根本原因;其经学"先体而后用"思想的成熟则促成了楚辞文体学的发展,实现了楚辞学从经学研究过渡到文学研究的关键转折.朱熹经学思想与楚辞学的内在联系说明,从朱熹经学诠释的角度研究《楚辞》文学发展,可以从根本上理解朱熹楚辞学取得根本性突破的内在原因,并进一步认识朱熹楚辞学在中国楚辞学史上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吕祖谦是南宋一位非常重要的学者,后人对他的研究在三个主要问题上发生了错误:一是颠倒了吕祖谦的学术传承次序和地位,认为吕祖谦的理学思想和心学思想来自朱熹、陆九渊,功利思想来自陈亮、叶适;二是认为吕祖谦的思想兼容朱熹、陆九渊;三是将吕祖谦的中原文献之学解释为对图书资料的占有。这些错误影响了人们对吕祖谦学术的评价,也影响了对南宋学术的整体认识,所以这些错误有必要纠正。  相似文献   

16.
对于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朱子对其用意的探讨是非常小心谨慎的。首先,对于《论语》中所提到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朱熹虽然不十分同意,但还是迁就其表面意义小心提出自己的观点。对此李侗提示朱熹应更加深入理解孔子的微言大义。其后,在对“父母唯其疾之忧”、“亦足以发”及“子张学干禄”等含义的探讨中,朱熹更加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经过李侗的点拨,朱熹的思维逐渐开启,从此开始综合各家文化之精髓,最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事业自宋代开始步入成熟的阶段,取得了前代所无法比拟的突出成就。在北宋诗歌流变过程中,卓绝一时的私家藏书活动,以及受其影响而蓬勃发展的文献学、版本学和目录学,推动了宋诗在主题、题材、风格、技巧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李退溪(1501—1570年)是朝鲜李朝前期中国朱熹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学说被称为退溪学。李退溪是继孔子、朱熹之后儒家思想的代表者,退溪学是十六世纪后东方文化的体现。退溪学是朱子学在国外的分支,是当今国际学者研究东方文化的热门课题。理气关系是朱子学的基本问题。本文就李退溪在理气关系上对朱熹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问题进行论述。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理学)的字宙本体论是以理气关系为中心而展开的。他们以理气为骨架来展示宇宙事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李退溪继承朱熹的理气论,着重发展了理气不离不杂、理贵气贱等一些方面,成为主理抑气的朱子学的最主要的代表者。  相似文献   

19.
朱熹《诗集传》是诗经宋学的重要代表,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影响甚巨。李朝初权近《诗浅见录》是韩国现存的古代最早研究《诗经》的著作,也是很早就将朱子《诗集传》介绍到域外的论著之一。当前韩国诗经学的研究国内才刚起步,权近的《诗浅见录》是《诗经》域外传播研究的重要著作,同时,朱熹《诗集传》也对李朝诗经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朱熹《诗集传》和权近《诗浅见录》的诗经观进行比较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朱熹诗经学思想多有矛盾之处:一是对《诗序》的态度,尽管朱熹多次提到《诗序》不可取,但在具体解诗时多从《序》说;二是面对华夷之辨时,朱熹对王室正统的价值评判背离了其一贯坚持的道德至上原则;三是具体解诗时文学情感与义理道统之间的冲突.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宋代理学背景、朱熹多重身份及当时的政治现实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