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低保制度的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的主要论点可知:目前有关低保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自说自话的现象比较普遍.当前城市低保制度在核定家庭经济状况、形成有效的动态调整机制、维护救助者的尊严和自由、低保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为此,应当规范以家庭经济状况调查为核心的审核制度、建立与促进与就业相关联的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以法制为基础的惩戒规范、完善以社会救助体系为目标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2.
低保救助实践中的负激励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兰 《理论界》2007,(12):177-179
大量有劳动能力者进入低保以后,原有的以老弱病残者为主体的社会救助理论已难以满足低保救助对理论指导的需要,因此,必须以全新的视角考察低保救助对低保对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昆明低保的研究表明,低保救助在一定程度上对低保对象产生了负激励效应;这种负激励效应主要受低保对象的性别、职业、对申请低保的资格条件与申请难易程度的认知的影响,同时与低保对象对就业环境的认知以及是否存在补偿心理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的目标是稳定、持续、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影响农村低保制度目标实现程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救助的方式(输血式救助、造血式救助)、救助的力度与覆盖面,以及救助对象的瞄准。作者对两个贫困民族自治县的实地调研发现,现有的农村低保户的确定方法使得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低保制度的目标瞄准效果存在一定偏差;从农户生计资产的视角来识别农村低保对象,对农户的生计资产进行测量并以此为依据判断农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的先后顺序,农村低保制度的目标瞄准率明显提高;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农村低保保障力度,真正实现动态管理和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城市低保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省城市低保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基金来源渠道单一,低保资金不足;低保边缘群体救助问题难以解决等.为解决以上问题,要健全低保工作机制,做到严格规范管理;拓宽多元筹资渠道,确定低保基金的稳定来源;完善就业和再就业措施,切实为低保群众排忧解难;加强对城市低保工作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自中国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实施以来,已经实现制度覆盖,由于各省市财政对农村低保救助力度强弱差异,导致了对农村低保对象的救助程度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异性.但这种差异性受很多因素如价格指数等经济指标的影响,存在着不可比性.笔者通过引入生活救助系数和农村低保救助力度系数来消除这种横向的差异性,从不同的视角对中国现行农村低保制度的济贫效果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山东省农村低保家庭的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对农村贫困群体人口的实际生活状况和农村低保制度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当前农村低保人口生活依然十分贫困,农村低保还存在保障范圈小、保障标准低、地区差异大、低保对象界定不科学、透明度不高、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对策建议:扩大保障范围,确保做到应保尽保;合理确定低保对象,做到公正公平;科学制订保障标准,做到既能保生活又能促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和工作透明度;完善配套政策,加强与其他惠民政策的整合;健全农村低保工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对四川凉山州甘洛县的调查研究表明,农村低保制度建制逐步完善,救助人数和家庭明显增加,农村女性、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救助率增高,保障标准缓慢提升。但是,该县农村低保制度也面临着制度内普遍性问题和制度外的特殊挑战。制度内普遍性问题表现为:制度运行公平性不足、救助待遇低制约购买力、评审程序不规范激发社会矛盾、社会化发放推行难、制度监管缺位。制度外的特殊挑战则包括:因灾致贫人数多、矽肺病和艾滋病患等特殊困难人数增多、地方政府财力严重不足、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这些因素对农村低保制度减贫成效的精准性和公平性构成了损耗。基于反贫困政策体系的整体性视角,本文从社会保障制度与其他社会反贫困政策两条路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低保制度运行的现实困境与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低保制度建立十多年来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进展,目前正在经历从初创时期的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转型。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城市低保制度的运行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保障标准总体过低且地域差异较大;对有特殊困难的低保对象救助的力度不足;与再就业机制缺乏有效衔接;贫困边缘人员难以被现行制度覆盖;资金筹集机制中存在平均主义倾向;制度的准入及监督机制存在一定的损害人格尊严现象;基层低保工作的岗位设置和经费预算欠合理,低保工作者素质欠佳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低保制度实际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低保的执行过程中,"应保尽保"与"应退尽退"同等重要。然而,在低保退出机制中存在着被保人主动退保难、对被保者的经济收入动态情况缺乏有效监督、退出操作上随意性大等问题。并且,过低的低保金、传统政策准备不足、附带福利的低保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抑制等制约低保户就业因素的存在,进一步影响了低保者的退出。针对上述问题,如何促使低保制度从生存救助向综合救助转变、如何促进低保人员特别是低保人员中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最低生活保障是国家对全体居民供给的基本生活底线安全的救助制度,应体现国家和社会的制度正义性。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历了从传统的关怀式社会救助向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制度性社会救助的转换,经历了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探索与发展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进而实现了全社会低保制度的全覆盖。但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存在着发展不充分和不均衡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社会分化;城乡低保制度设计不合理;农村救助权利观及利益表达渠道欠缺;管理体系不健全;低保制度内部衔接困难;等等。  相似文献   

1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中国农村反贫困的重要制度,基于民族地区农村家庭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农村低保制度在缓解贫困和收入不平等中均发挥了积极但较为有限的作用,这些作用在地区间和民族间存在显著差异。尽管如此,低保家庭成员对农村低保制度给予了较高评价。在缓贫效应方面,低保待遇缩小贫困差距的作用要大于降低贫困发生率的作用。并且,低保待遇对少数民族家庭的缓贫效果要好于民族地区汉族家庭。在收入分配效应方面,总体上,低保待遇仅能使农村家庭基尼系数和人均家庭收入离散系数分别降低3.5%和3.2%;但低保待遇缩小少数民族家庭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好于汉族家庭,缩小民族之间收入差距的作用则大于缩小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的作用。此外,低保家庭成员的主观评价也反映出了农村低保制度在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低保制度自1997年创建以来,在改善居民生活、缓解城市贫困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制度设计与外部环境的变化,这种维生型的低保制度遭遇了诸多发展困境:政策设计存在缺陷、管理体制不合理、制度的功能异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传统社会福利理论的反思、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提出和低保制度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为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转型提供了理论与现实可能.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转型要构建普惠型、中间型与发展型救助相融合的救助制度体系,创新社会救助与就业发展的联动机制,优化低保制度的管理体制和执行机制.概言之,我国城市低保制度的价值理念是发展型,制度取向是普惠型,救助水平是中间型,这三者要有机融合,不能偏废任何一方,以构建适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民众基本需求、符合福利发展规律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中国农村反贫困的重要制度,但其作用主要是缓解贫困而非消除贫困。通过对云南省农村家庭调查问卷的分析可见,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在缓解贫困和收入不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但十分有限的作用,且这些作用存在明显的地区间和民族间差异。尽管如此,农村家庭成员对农村低保制度给予了较高评价。这种主观评价一方面反映出农村低保制度对农村低保家庭成员起到了缓贫解困的作用,增强了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感;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农村低保制度在管理运行中存在着公平性不足等问题。应从制度理念、制度管理和运行以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增强民族地区农村低保制度的缓贫效果。  相似文献   

14.
辽宁、河北两省农村低保制度研究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时飞  唐钧 《东岳论丛》2007,28(1):67-79
所谓“全民低保”,并不是要给“全民”人人发一份“低保金”,而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由于受到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收入下降甚至中断使之陷入贫困时,由政府给予最起码的生活保障的国家制度。按国际惯例,低保制度一般被称为社会救助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全民低保无非就是城市低保加农村低保。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际上,截至到2006年第三季度,全国共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得到低保救助的贫困人口已经达到607万户,1222万人。农村低保乃至全民低保已经不是一颗还需等待其慢慢长成的青涩果子,而是一个跳一跳就能摘下来的成熟果实,现在的问题在于最后这一跳怎样跳。通过对辽宁、河北两省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实地调查,本报告如实地描述了这项制度目前发展的现状、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在与基层实际工作者及低保政策的“用户”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政策建议。这些建议将对“全民低保”的“最后一跳”发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卓曹   《社会科学研究》2013,(1):108-113
通过实证研究四川农村低保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发现:农村低保居民社会支持网规模较小;亲属关系主要为其提供经济支持和生活物品支持,非亲属关系主要为其提供社会交往和劳务支持。农村低保居民社会支持网中主要关系类型由强到弱依次为: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朋友邻居—其他亲戚。针对低保居民社会支持网现状,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低保居民的经济救助力度;扩充其生活物品支持网的内容;为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居民提供就业支持;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保存和发扬社会互助传统。  相似文献   

16.
李宽 《晋阳学刊》2012,(3):48-53
目前,学界关于农村低保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制度、政策和乡村治理的层面,而较少从农民和村庄的角度来理解。在村庄语境下考察村民申请低保的理由,发现村民的要求远远超出了低保的功能。村民需要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帮助,还有政治上的认可和社会性的救济,低保被赋予了极其丰富的意义。低保成为了人人均可申请,但大部分又得不到的矛盾集合体。村民以自我为中心,不断寻找申请低保的理由,而不考虑其他人是否更应该得到;村干部失去信任,无法主持低保的评选工作。村庄作为一个共同体已呈现规范失序、价值解体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关信平 《文史哲》2007,(1):127-133
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制度之一。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当前最缺乏的主要是制度-技术条件。在现阶段要推动农村低保制度的发展,应根据农村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特别是要明确低保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选择合理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尽管农村残疾人是农村低保的重点保障对象,但他们获得低保的实际状况却不容乐观。对农村低保落实过程的制度设计和实际状况分析表明,制度设计缺陷、操作不规范、不正之风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都是妨碍残疾人获得低保的重要因素。地方各级政府应对生活难以自理的残疾人实行优惠政策,规范低保工作,严厉打击骗保行为,同时中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真正使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9.
解决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问题是促进低保家庭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也是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浙江省8个乡镇2355个农村低保对象为分析样本,在对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特征和就业状况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的政策选择和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陶玉龙  戚颖颖 《理论界》2013,(10):52-55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发挥满足城市弱势群体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存在着“低保养懒汉”、“一保永逸”等诸多弊端.本文从发展型社会政策这一全新的视角出发,对现行的低保救助制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发展型低保救助制度的政策目标进行重构,提出建立和完善发展型低保救助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