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在我国 ,人口增长迅速 ,直接加大了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影响了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实行计划生育 ,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必须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组成了一个动态开放复杂系统.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及作用机理,树立全面效益观;树立生态人观念;建立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的自组织系统;确立新的城市发展核算体系;发展城市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当前世界资源与环境的状况,回顾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世界资源和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当代资源和环境问题将对未来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决定性作用.指出了人类只有拿起科学的武器,理智、民主地利用科学,才能使人类摆脱目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人口、资源、环境与安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就安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作了描述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作者认为:安徽农村经济发展要迈上一个新台阶,必须转变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以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化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模式,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调整人口的生育行为、生产方式和消费观念,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中国环境资源与环境污染现状。通过与西方国家进行比较 ,分析了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制约因素。结果表明 ,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中国不能按欧美人均消费标准规划未来的发展 ,而必须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发展道路。依靠科技开源节流 ,加强环境资源保护的立法、执法 ,采取环境治理、降低能耗、清洁生产的对策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时期。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增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工业是一柄福音和灾祸的双刃剑,中国并不庞大的工业由于先天不足、粗放外延发展等原因过早地走入了自然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尴尬境地,有可能重蹈发达国家“经济腾飞,公害泛滥”的覆辙。提出人口、生态、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文明可持续发展新思路及其可操作性对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亚洲经济发展迅速,为世界所瞩目。本文试图从亚洲资源赋存状况、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体分析亚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与环境、人口增长与贫困、自然灾害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亚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并对亚洲可持续性发展的区域类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环境系统是人口、资源、环境组成的对立统一的自然社会系统 ,是高度融合的有机整体。人口环境系统动因包括人口环境运动的推动、关系的调整和规律的作用。地球环境系统被人口压力突破后表现出矛盾的滞后性、影响的多重性和经济陷于衰退。人口过多、素质偏低和老龄化加快三症并发 ,成为中国人口与环境发展的独特现象。环境的作用包括给人类提供自然资源、自净功能或环境容量 ,提供舒适性环境的精神享受。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索取超过资源本身、排污超过环境自净能力、自然资源耗竭超过极限便不可逆转。中国传统工业是一柄双刃剑 ,高投入、高消费求得增长 ,物耗和污染代价巨大。环境污染的主因是决策者和建设者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合理的社会结构范式。可持续发展可形象地比作人类发展坐标轴 :纵坐标是时间上的连续性 ,即兼顾当代与后代 ,控制人口 ,提高素质 ,珍惜资源 ,保护环境 ;横坐标是空间上的立体性 ,即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并举 ;轴心是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都是资源 ,人类一切发展都是自然资源的物质变换。资源观包括物质观、辩证观、经济观和稀缺论等 ;人口观包括人力资源论、适度人口论、人口爆炸论等。人口增长对土地、淡水、森林和矿产等自然资源压力巨大 ,不仅来自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 ,而且来自每个人资源消耗增长 ,在人均资源减少过程中显示出很强的加权效应。按照新思路探讨可持续发展 ,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前提 ,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全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终极因素。实现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 ,除了提高人口素质、资源定价及建立价值体系外 ,更重要的是应从以占有和配置自然资源为主的资源经济、工业经济转向以占有和配置智力资源为主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  相似文献   

1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都是资源 ,人类一切发展都是自然资源的物质变换。资源观包括物质观、辩证观、经济观和稀缺论等 ;人口观包括人力资源论、适度人口论、人口爆炸论等。人口增长对土地、淡水、森林和矿产等自然资源压力巨大 ,不仅来自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 ,而且来自每个人资源消耗增长 ,在人均资源减少过程中显示出很强的加权效应。按照新思路探讨可持续发展 ,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前提 ,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全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终极因素。实现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 ,除了提高人口素质、资源定价及建立价值体系外 ,更重要的是应从以占有和配置自然资源为主的资源经济、工业经济转向以占有和配置智力资源为主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  相似文献   

12.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都是资源,人类一切发展都是自然资源的物质变换。资源观包括物质观、辩证观、经济观和稀缺论等;人口观包括人力资源论、适度人口论、人口爆炸论等。人口增长对土地、淡水、森林和矿产等自然资源压力巨大,不仅来自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而且来自每个人资源消耗增长,在人均资源减少过程中显示出很强的加权效应。按照新思路探讨可持续发展,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前提,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全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终极因素。实现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除了提高人口素质、资源定价及建立价值体系外,更重要的是应从以占有和配置自然资源为主的资源经济、工业经济转向以占有和配置智力资源为主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  相似文献   

13.
在环境、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基础上,对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进行思考,明确提出加强环境、资源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山东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以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向联合国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份报告,在该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1995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讲话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人口、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和首要环节。应建立对资源的科学评价——资源的有限观、发展现、替代观,实现人口、资源协调发展。从我国人口与资源相互关系的特点出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关联性、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相对性、阶段性、区域性、关键性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地位的重要性与库区现实状况的严峻性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思路从策略和技术层面上来指导库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DSS)已成为现代管理中科学的决策手段。为此,本文提出建立"三峡库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构想,探索在特殊区域中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农村人口与环境在整个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农村人口众多且素质较低,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冲击.因此,在农村必须继续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当前.资源和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需要人们正确认识资源环境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科学引导,全民动员,提升集约发展的节约效应,建立和发展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建立和完善集约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实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是体现现代文明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目的是通过调整人与自然、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共进.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性出发,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我国现行环境资源法律制度进行评价,可以看出当前环境资源法律制度中存在着不足.因此,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采取对策进行创新,以完善我国的环境资源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