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西方哲学史上存在两种不同的风险观,即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作为两种不同的人生观甚至两个极端,一直影响着人们对这个充满风险的社会的理解和应对,直至20世纪在西方兴起了对风险社会的研究.传统风险观对当代风险社会研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理论研究的视域上和现实问题的应对与解决的路径上.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前20年,我国人口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生育率、人口结构、人口总量、人口分布等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形态,并将在未来数十年中成为人口常态。随着人口控制任务基本完成,人口工作的内容也在发生转变,健康中国建设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工作重点。为了做好下一个时期的人口工作,反思在人口预测和人口工作思路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原因、汲取教训是必要的。做好对人口的科学预测,在人口政策制定上、在工作方法选择上高度注意价值取向的约束,是未来人口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走出社会转型时期人际信任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彬 《齐鲁学刊》2006,1(2):135-139
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构成了人们一切思想和行为重新调整的动力和背景。社会转型以来,人际交往在交往的空间、交往的方式、交往的内容和价值规范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由于带有从传统到现代过渡的特征,造成了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的道德困境,这种困境主要表现为传统交往中的诚信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新的社会关系和交往空间,也为走出困境建立新的信任道德和交往理念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酝酿对华政策调整的时代.在约翰逊政府时期,以提出"遏制而不孤立"为标志,美国战略界和政策研究部门在认识上基本完成了对华政策的调整,为尼克松政府实际调整对华政策打下了基础.这种调整的战略思路为一直到现在的美国对华政策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框架.分析这种调整的战略思路,对认识历史和现实的美国对华政策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表现。从根本上说 ,它是一种对抗性矛盾 ,但是 ,这种对抗可以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 ,通过自身的调整与改革走向缓和 ,资本主义在 2 0世纪的演变和发展也证明了这种缓和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人口安全问题是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自马尔萨斯提出了著名的"马尔萨斯陷阱"以来,人们对人口风险的认识不断拓展和深化。在风险视角下,人口问题几乎具有风险的所有特性。长期以来,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的人口增长低于更替水平、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衡等风险使得人口安全承受了巨大压力。通过引入现代性的维度发现,现代人口风险与现代性因素密切相关。科学技术、市场经济、国家力量和个人意识等现代性因素本身蕴含的风险与中国人口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加剧了中国的人口风险。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全社会的风险意识,谨慎应对人口风险,建立社会风险管理与控制机制,构建安全、积极的人口发展战略框架和安全的人口政策体系,最终避免或者降低我国的人口风险,使人口发展走上有序、健康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朱杰堂 《中州学刊》2001,(6):118-120
自从20世纪70年代初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在人口控制方面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口开始进入在一定制约条件下的低增长时期。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正常有序发展,我们必须从提高人口素质入手,从思想上改变人们的认识,解决人口的控制问题。人口控制的功成垂败不仅取决于人口控制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更重要的还在于实现生育观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异常偏高,并且表现出普遍性的特点。笔者认为,造成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的原因有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外生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标本兼治:抓紧抓好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着力提高妇女地位;严格生育行为管理;调整生育政策弱化男性偏好;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异常偏高,并且表现出普遍性的特点.笔者认为,造成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的原因有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外生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标本兼治:抓紧抓好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着力提高妇女地位;严格生育行为管理;调整生育政策弱化男性偏好;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晚年所犯的“左”倾错误,不但表现在人们较为熟知的“文化大革命”上,而且表现在人们迄今未认真研究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大论战中。在新世纪初,进一步总结党在那一时期的理论、政策和实践上的教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蔡蕾 《理论界》2006,(8):90-91
通过对12~13世纪早期普通法的衡平特征的考察,指出英国衡平法形成于14~15世纪,但萌芽于12~13世纪。这种萌芽为独立的英国衡平法的产生奠定了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世界人口问题的普遍看法,特别是对人口迅速增长的看法,常常忽视问题产生的体制环境。就高出生率而言,这种环境包括直接的社会控制体制,如家庭和地方权力结构,以及不太直接的国家制度。明确地把这一环境作为考虑因素,可使人们对人口方面的变化(或无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为制定影响这种情况的公共政策提供更全面的依据。而在已经完成了人口过渡的低出生率的社会制度中,出现了一些类似的问题,需要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一、绿洲人口就业的特点新疆绿洲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新疆人口就业的特殊性,绿洲经济与一般的内地省份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不同,在内地经济区域是连片的,区域与区域之间在空间上是紧密衔接的,而在新疆绿洲与绿洲之间在空间上则相隔着数十百公里的戈壁沙漠,这种地理上的差异带来了资源条件的不同,形成了经济发展和人口就业的特殊性,人口就业的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地域分散。由于新疆绿洲呈点串珠状的分散分布,形成绿洲人口就业区域的分散。1990年全疆就业人口617.65万人,占总人口的40.75%,分布在全疆16个地州市的79个县市中的844  相似文献   

14.
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简单的人口比例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将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不仅在时间上,而且是区域上也表现得很明显。本文将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这一现象进行描述,阐述这一问题的原因,并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这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作为人性发展的一种哲学和思辨理念,在各个方面都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前进和发展。20世纪以来,西方女性主义在政治上的诉求深刻地影响着其在人文领域的表现,就是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和生态女性主义的激荡和融合,20世纪西方文学发展也深受女性主义影响,尤其是在存在主义和生态主义的相互转化中这种表现尤为明显。分析这种女性主义的表现和特质,有助于我们理解西方文学和更广阔意义上人文学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刘传霞 《晋阳学刊》2006,1(1):108-112
20世纪20、30年代在中国诞生了一批表现女性同性之爱的作品,但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和遗忘。对这一批作品进行集中的阅读和比较分析,其主旨就是重建当年的文化脉络,探讨中国现代女性同性之爱文学的独特形态和政治文化价值,勘察男女两性作家在同一题材上所呈现的结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形成的历史与现实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7.
从全球金融危机看中国人口政策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本轮金融危机基本上已经过去,但金融危机的根源尚未消除。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科技进步率下滑,在应对本轮金融危机时,世界各国都大幅度增加了货币基础。危机一旦过去,商业银行贷款趋于正常,这些货币基础被激活,货币供给量必然大幅度增加。其结果很可能出现美元危机。应对美元危机,中国除了创新支持政策外,还可以采取调节人口政策的办法。放松人口政策有助于增加居民消费,把我国的实物资本投资转化为人力资本投资。文章论述了放松人口政策的可行性和效果,认为人口论的前提假设已经不再成立。我国应立即调整人口政策,大幅度放松甚至完全取消计划生育政策。放松人口政策既有助于应对目前的经济危机,也有助于应对未来我国劳动力短缺局面。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中期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在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必须科学研究、统筹考虑、有效应对。日本是目前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老龄化进程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其在老年福利、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而中日两国又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因而探讨日本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应对老龄化问题、制定和调整相应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制度等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球性“人口爆炸”造成的人口危机,使人们越来越产生一个共识:必须控制人口盲目增长,有计划地减少人口数量。然而,随着世界大多数国家人口控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道德问题提了出来,并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集中到人口控制政策上,就是社会采取各种立法、政策措施来干予人们的生育行为,这在伦理上是否是“应当的”、“合理的”?能不能说任何一种人口控制政策都是道德上可以通约的?这些问题的提出表明,进行人口控制离不开道德问题的纠缠,制订和实施人口控制政策本身就有一个伦理视角的问题,只有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促进现代人口政策的实施、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青海当代少数民族创作中包含着本族群丰富的集体记忆,这种记忆作为民族文化上的承袭,表达并强化了各民族的族群意识和身份认同。作为青海人口较少民族,撒拉族和土族诗人对本民族的民间文化因子和族源传说按照各种情景进行了调整与重构,进而在当代文学中留下了别有特色与风格、极具感染力的诗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