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事审判制度的发展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推到了旧中国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何以如此?它是基于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制度设计,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以当时的时代背景为依托,对当时社会需求在制度上的回应.  相似文献   

2.
具有现代意义的民事审判组织--独任庭扣合议庭诞生于清末的法律变革,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事审判组织进一步发展,它与民事审级结构紧密相连,因法院级别而配置,以合议庭为主,这种安排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有其特定的价值与意义.民事审判组织作为从事审判活动的主体,在民事审判活动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谢冬慧 《兰州学刊》2010,(5):134-137
管辖制度,是指确定案件在哪一个法院审判的制度,它是当事人提起诉讼、法院接收案件的依据。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事管辖制度是在继承民国初期相关制度、借鉴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理论的基础上而设计的。并且,国民政府结合民事审判实践不断完善民事管辖制度,其管辖的适用原则、管辖权的实际运作模式逐步趋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利益,体现民事审判制度设置的宗旨,也是民国时期中国民事审判制度现代化的标志之一。然而,国民政府时期的审判实践与司法理论不尽合拍。  相似文献   

4.
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法理基础上,南京国民政府民事审判活动贯彻“党治”与独立审判两个指导方针,其实质是在国民党统一领导下进行民事审判,司法审判不能背离国民党的党纲和党义。在国民党的政治领导之下实行独立的审判,具有很大的伪善性。在该指导思想之下,民事审判的公正性问题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5.
民事审判所适用的法律规范是多元和广义的,包括成文法、判例法或习惯法,早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事审判中,司法判例、司法解释及民间习惯等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司法判例辅助成文法,提高了办案效率;司法解释通过解读抽象的法条,增强法律的适用性和操作性;民间习惯则能填补法条的空白,在缺乏法律条文时可遵循习俗,以民间习惯作为处理民事案件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进行,在理论上进行系统的研究已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但研究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不能只是单方面注重对法院审判方式的探讨,必须联系、全面地来关注和调整人民法院与其他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尤其是与诉讼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分析民事诉讼模式和审判方式的概念人手,着重论述二者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并阐释了民事诉讼模式的涵义,笔者据此认为,从建构民事诉讼模式的角度对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进行研究,更有利于指导和促进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第一审程序是整个民事审判程序的基础,充实第一审程序,有利于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有利于提高法院民事审判的质量和效率.当下,有必要通过完善民事诉讼的程序规则,使法官和当事人协同促进诉讼来加强第一审程序.向后挪动允许当事人提交证据资料、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提起反诉的时间界限,允许当事人提起预备之诉,强化法官的阐明义务,坚持"适时提出主义",是强化第一审程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科学探索未成年人民事审判制度的实践及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18个中级法院开展少年审判综合庭试点工作,并将未成年人民事审判工作纳入少年综合庭工作范畴,传统式的审判制度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少年审判工作的需要。本文从保护未成年人合法利益的角度出发,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结合审判实践,探索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审判制度的实践及构想。  相似文献   

9.
宋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必然影响宋代的民事审判,使得宋代的民事审判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审判官员渐趋专业化;民事审判与刑事审判运作机制明确分离;审判理念由伦理型向知识型转变。  相似文献   

10.
试论民事审判中审级制度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司法改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国情的变化、多层次、全方位改革,完善我国旧的审级制度己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迁都重庆后的国民政府的民事审判代表了抗战期间整个国民政府民事审判的运行状况。在战火弥漫的特殊历史时期,国民政府力主司法的功能不仅是为战争服务,更重要的还在于未来国家的基本法治建设。抗战时期的民事审判既具有平时的民事司法功能,又较之平时的民事审判更注重法官的专业性与审判的效率与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坚持诉讼的公平效益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我国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立法在诉讼的公平效益原则方面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尚有缺陷。应在对市场经济本质的把握上,改革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审级、再审条件、再审次数以及抗诉再审中调解结案方式的运用范围等,以使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3.
我国转型期出现的多种审判制度创新可用"立体化审判"这一概念来总结和概括。其内容主要包括审判内容方面的创新制度、审判形式方面的创新制度、审判与调解的对接。各个维度之间,存在着交叉关系。立体化审判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是司法制度创新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民事审判思维方法是作为法律直接实施者的法官为达到裁判纷争之目的,在民事审判过程中所凭借的途径、手段和办法,它是一个国家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状况最为直接且最为生动的反映,同时反过来深刻制约着诉讼立法和司法的变革与演进.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民主法制进程迫切需要与之适应的更具逻辑理性和更注重程序保障的审判思维方法,并构建起规范型的民事审判思维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5.
李宏伟 《理论界》2009,(11):39-42
改革开放30年来,司法领域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经历了划时代的洗礼和变革。文章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实事求是地对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工作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并从诉讼模式、法治理念、法官素质、价值目标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方位推进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缺乏未成年人民事诉讼特别程序,导致民事案件中未成年当事人的出庭比例极低,未成年人诉讼过程的"成人化"色彩非常浓重,这不利于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予以特别保护.构建法官与适龄未成年当事人庭下对话机制有利于实现未成年人案件处理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推进我国少年民事司法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8.
就司法鉴定而言,我国民事审判中的一个痼疾是法官的以鉴代审.导致该问题的根本原因有:其一,在判定涉案科技等专门性问题时,法官面临"外行判断内行"的困境.其二,我国学界及实务界存在着以科学上的中立性及完整性取代法律上的中立性及完整性的倾向.在此倾向下,人们较为关注司法鉴定的行政管理改革等外围配套问题,忽视对以"诉讼规制"为中心的技术争点听审程序的探讨和构建.在借鉴两大法系相关制度的基础上,我国应利用《民事诉讼法》、《人民陪审员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构建中式技术陪审员制度及相应的前提性技术争点听审程序.这对遏制以鉴代审问题将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9.
《民法典》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法目的 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司法审判,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价值.通过对相关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典型案例与一定时期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相一致;所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相对集中,其中要求公民对自甘风险行为自行担责是鲜明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司法审判的路径对策,包括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项内容的实际运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司法裁判依据的地位,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司法审判的具体方法等.  相似文献   

20.
公正与效率是21世纪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题。在河南省民事审判工作中,存在着程序和实体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少数法官存在的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低,执法为民意识不强,以及对法官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是导致河南省民事审判工作产生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使法律真正成为“公平正义—秩序—社会效益”的统一体,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和对策解决河南省民事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树立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供司法保障的理念,改革现行法院经费管理体制,注重审判程序公正,深化审判方式改革,建立高素质的民事法官队伍,健全错案追究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司法公正,维护公平正义,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