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性德育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它通过潜移默化逐步产生的累积效应来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调动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与其他德育环境相比,高校的隐性德育环境更具有可控性,文章从高校的自然空间、人际空间和虚拟空间三方面探讨高校隐性德育环境的三维空间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教育思想的灵魂,也是教育实践的要求。教育改革过程中,高校应该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大学教师也应成为研究与教学的统一者,以便更好地传递和更新知识。高校更应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通过苏格拉底式的教育,在宽松的学术环境中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融入大学生的血液之中。如此,才有利于高校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3.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高校传承民族精神的方法与途径.结论是高校要把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办学指导思想,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以社会实践为途径,通过知识传授、环境陶冶、内心感知、身体力行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4.
贫困生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高校在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同时应注重对贫困生的精神教育和能力培养。推行贫困生自强教育很有必要:它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既是贫困生励志教育的有效延伸,又是推行榜样教育的有力手段和课堂教育的良好补充。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榜样教育、实践教育、素质培训、挫折教育以及优化育人环境等形式,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贫困,培育自强自立的精神,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5.
学习共享空间是校园内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协同与交互式学习环境。将学习共享空间的理念引入高校图书馆,在电子阅览室构建学习共享空间,不仅可以使电子阅览室在新的服务理念和模式的指引下焕然一新,而且可以使学习共享空间的理念与服务模式真正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服务融为一体,与读者多元、共享的学习、交流、研究行为融为一体,在融合中激发和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化高校钢琴教学改革,需要融合素质教育理念,将提高高校钢琴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应当营造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革新教学理念,以先进科学的思想培养学生,全方位贯彻现代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音乐欣赏水平;设置先进的课程体系,将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课程体系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价值观以及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赤峰学院为例,分析新媒体对高校共青团思政教育工作的利弊,分析了高校共青团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在新媒体背景下转型的必要性,提出了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共青团思政教育工作方式转型的路径。在该路径下,树立3个理念(参与式思政教育理念、互动式思政教育理念、知识与乐趣相结合思政教育理念);推行2项举措,即打造1支学生新媒体队伍和完善监督激励机制;打造1个融合传统载体和新媒体优势的思政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原因,提出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尊重学生主体性、关注大学生心理需求和成长空间、创新教育手段等方面人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处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不断深化、完善和夯实的关键时期,高校能否将法治价值观予以引导教育并落地生根,关系着全面依法治国的顺利推进。如今,在高校法治价值观培塑方面存在着教师课堂讲授形式单一、学生对于法治课程的印象刻板、高校法治教育环境建设不足等问题。因此,通过师生这条主线进行自上而下的法治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高校课堂的重要作用,借助高校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结合横向文化涵养、管理规范和舆论引导,打造一个立体化的大学生法治价值观培养空间,通过理论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以及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最终实现对大学生法治价值观的培塑。  相似文献   

10.
理工科院校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教育的历史局限、教育理念、科学技术的异化、文化模式、导向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对理工科院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影响极深。但是,影响理工科院校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因素绝不仅于此。  相似文献   

11.
新美育时代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面临内外部环境的根本性变化。新文科教育理念对艺术教育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艺术教育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相结合的内在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艺术教育各环节的迫切需要,以及迅猛发展的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对艺术教育的新要求,成为艺术教育外部环境变化的根本影响因素。其内部环境构成仍是传统艺术教育中长期形成的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与方法、评价方式等多层面之间的矛盾关系与现状。高校艺术教育在新美育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务必关切新文科教育和课程思政的内在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平台,以美育实践为目标性路径,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人文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新一代人才。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现出适应性不强、对接不够的问题,教育工作仍多拘泥于传统的工作理念、模式和方法,对新媒体的认识、掌握、运用不够,实效性不强。而新媒体环境却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价值取向和道德评价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应树立主动介入理念,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平台;树立调整适应理念,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内容;树立主体性培养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模式;树立专业化建设理念,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架构,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真正起到行之有效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学生体质呈连续20年下滑的状况,而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创新则对防止学生体质下滑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分析学生体质下滑的主要因素,高校体育教育要抓住学生的关键时期进行体育教育创新:(1)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的理念,使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理念始终贯穿于大学生体育教育的全过程中;(2)把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创新的精髓;(3)学生体质评价体系应体现法规性、科学性和导向性;(4)课内外体育有机结合是实现大学体育课程目的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要求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创造力。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常态下,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者和创业者的双创教育成为核心命题。我国双创教育的理念和供需环境与西方存在一定差距,调适与强化双创教育理念,改革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联动的支持机制,是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生态文化环境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文化建设是民族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营造民族高校校园文化体系需要以人为本,具有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需要塑造大学精神,发扬学术民主;需要实施创新教育,创造和培育宽松的大学办学环境、创新环境;需要营造绿色校园,构建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教师在新闻职业道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新闻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思想观念、角色定位以及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精神的培养具 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相对于新闻职业,从事新闻专业的教育者具有双重身份:教师兼“准新闻人”。新闻职业 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或心理基础,始终规范着教师的思维、判断以及意识行动。新闻职业道德精神在新闻教育中所 处的地位,涉及的是关于道德精神建树的普遍性问题。高校新闻教育更重要的是贯注一种职业理念,一种做人的 根本,一种融合在人生追求之中的意志精神。教师当恪守职责,用不断完善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给学生以 职业道德追求方面充沛的精神动力和能量,从而在专业化的教与学中塑造良好的职业理念和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17.
高校文化力由博大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理性批判的科学精神、严谨规范的学术风格、活泼向上的校园风气以及良好的硬件设施等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诸多内容构成.高校文化力的生成和提升,能够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资源、彰显其文化价值、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构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空间,从而积极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  相似文献   

18.
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新任务,高校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应如何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呢?本文从此问题出发,从素质教育理念、师德建设、学生参与德育的主体精神和高校所处的文化氛围与环境优势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最终得出:高校德育工作,只有不断完善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效率与水平,不断培育学生参与德育的主体精神,才能形成良好的德育工作局面,才能发挥德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培养经世致用的责任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召唤,经世致用思想蕴含的理念契合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创新创业的严峻社会现实迫切要求大学生具备经世致用的能力。当前高校创业教育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是学校和学生缺乏经世致用的思想、理念与能力。因此,经世致用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思想,对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启迪意义。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务当世之务、实学实干的创业精神,要努力培养学生勇于任事、敢于担当的创业品格,要努力培养学生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创业意识,要努力培养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具身认知理论和劳动教育都重视身体和环境在人的认知生成中的重要作用。在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劳动教育实现了认知、身体与环境三者之间的耦合,本质是满足学生“身体的需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等教育阶段,简单的体力劳动已不能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复杂、抽象的脑力劳动在学生劳动生活中占据了主体地位。传统认知心理学主导下的高校劳动教育,存在忽视学生身体劳动,教育途径缺乏专业性,评价制度陈旧和劳动教育被虚化、软化、边缘化等问题,而具身认知理论则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行路径。高校劳动教育应回归大学生“身体主体”本位,调适劳动教育理念,重视学生身体的基础作用,通过不断挖掘劳动教育资源、提供适宜的劳动环境、改进评价制度,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