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10月,在万县市出席“李白与三峡”国际学术讨论会时,得该装斐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李白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见其书如见其人。过去历次学术讨论会上他那久经风霜的在动的身影、比实际年龄更为苍老的密、雄辩的英姿以及那“一日须顿三百杯”的太白遗风,均历历在目。我与他同乡同龄,过去多有交往,曾屡获教益。他曾将大作回我,我也曾谢之以诗;年初乍得凶闻,曾赋悼诗一章。他中岁坎坷,晚景光明,治学严谨,勤于著述,建树甚多,硕果累累,盖格论定,可以无增矣。然离去过早,实乃学界之一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析了《文选》和《古文观止》的含“谏”字标题之得失,并对某些标题试作了正补。  相似文献   

3.
《野草》作为一本固化着鲁迅深沉心理焦虑的集子,这种焦虑的集中体现就是"形""影"分离的痛苦。《野草》中的意象"形"和"影"分别隐喻人的"形体"和"灵魂",鲁迅的内在精神冲突不仅表现在"形""影"的分离,还进一步地表现于"影"本身的分离以及主体对这种分离的反抗。  相似文献   

4.
保护"非法利益"的防卫行为能否构成正当防卫,这一问题不仅在犯罪客体复杂性的视角上有厘清之必要,而且即使就单纯的保护"非法利益"的防卫行为而言,也可以构成正当防卫.通过对正当防卫的法条、相关理论、实质、立法价值取向以及正当性标准的剖析,对正当防卫主观条件的传统理论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5.
从当今<红楼梦>的年轻读者更偏爱薛宝钗的网络调查谈起,重新对薛宝钗、林黛玉的婚姻问题进行剖析,解读了薛、林二人的性格特征,重点分析了薛宝钗凭借高超的战法取得宝二奶奶的地位,林黛玉追求真爱,但并未同宝玉成就姻缘的原因,揭示了宝钗、黛玉婚姻悲剧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西施,这个流传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名字,早已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美的指称。有多少位作家、艺术家,便有多少个他们塑造的西施。世世代代,西子故里诸暨的父老乡亲,为他们生活的这方绿水青山曾经养育过这样一位千古美女子、  相似文献   

7.
被遮蔽的"文革"叙事--从《玫瑰门》评论小史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玫瑰门>是铁凝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部以"文革"为背景的重要作品,但从<玫瑰门>的评论小史可以看到,80年代后半期以来,评论界对"文革"主题的忽略与遮蔽是普遍的.其中对抽象人性的偏爱,导致评论界对铁凝等一些小说家揭开"文革"政治对人性阴暗面的催生和放大,与人性固有之丑陋的合谋真相这一努力,大多视而不见.这一情形与8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当代文学观密不可分,也与"瞻前"而非"顾后"的社会文化心理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词典》收有“淫烁”一词,释其义为“情欲消失,”此乃据《吕氏春秋.明理》“人民淫烁不固”俞樾说。本文赞同王冰的观点,认为“淫烁”是指酸痛无力,并在前人注说的基础上作了补充论证。  相似文献   

9.
10.
11.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文学的表现手法、创作风格、思想内涵、社会功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具体来讲,它主要有以下六种涵义:(一)有所承举日兴;(二)托事于物曰兴;(三)取义曰兴;(四)触物起情,节取托意曰兴;(五)文已尽而意有余曰兴;(六)言之有物曰兴。  相似文献   

12.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对司马迁的《史记》提出两点批评:一是“先黄老,后六经,退处士,进奸雄”,二是肯定商鞅、桑弘羊之功.前一个问题乃是班固的老调陈词,范晔、沈括等早已提出批评.而后一个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与苏轼对待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及其因反对变法而获罪的经历有关,本文试对此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3.
康德坚持“本体”不可知,作为主体的人只能谦虚而现实地去求知以不断扩充“现象界”;“本体”永远是一种“理想”的召唤;“本体”既不是绝对的绝对,也不是绝对的相对,而是相对的绝对;一切真知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所谓“绝对”的东西,其实都是相对的“绝对”。  相似文献   

14.
15.
由"穷极文士情态"出发,程晋芳等人认为吴敬梓"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从唐人小说和《儒林外史》二者都细致、客观地描摹文人形象,并以文人生活和情趣为表现内容,进而使文本都体现出诗意性特征等三方面的因素来考察,程晋芳等人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认为《儒林外史》是模仿唐人小说而作则又言过其实。这种偏颇主要是由程晋芳本人及当时的小说观念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孔见 《中华魂》2017,(10):70-70
在中国古代社会,汉唐两代是值得称道的。唐朝经历过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武周女皇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但随后发生的安禄山造反,唐朝开始由盛转衰。到了唐末,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军阀拥兵自重,割据称雄,出现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这个时期的君主在位时间一般都不很长,但有一个君主例外,这就是后蜀的第二个皇帝孟昶.  相似文献   

17.
孔见 《中华魂》2015,(2):67
春秋时期吴国将领孙武(齐国人),总结用兵经验,探索战争规律,写出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兵书:《孙子兵法》。早在魏晋南北朝它就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近代以来被译成30多种文字,传遍世界各国。这是古代军事科学的最高成就和经典之作,有所谓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之说。而在这部仅有5900多字的著作中所蕴涵的哲学思维,更使它超越了军事领域,给后世以深刻的智慧启迪。《孙子兵法》重在战争谋略,求得取胜之道,但它又不是孤立地就战争论战争,而是从国家的大势,从政治经济的大局出发,阐述战争和用兵面临的种种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侵占公司资金的行为,已经成为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顽疾.我国有关"股抵债"及股份回购的立法还不成熟,应该借鉴发达证券市场的成功经验,从"股抵债"的主体、客体、价格、程序、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音韵之学,功用至广”,这是语言学家罗常培的经验之淡。在古为今用上,古音知识对我们了解汉语语音的历史状况,探讨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丰富语音学的内容,从而为汉语语音的规范化服务,起着重要的作用。古音知识对汉字的古今音变也能作比较透彻地说明。段玉裁认为,“音韵明而六书明,六书明而古经传无不可通。”然而长期以来,出版的音韵诸书,理论阐述较多,而联系实用例证甚少,一般学子早已视音韵为绝学,为畏途,而在阅读古笈时,音韵的实效如何,又颇觉茫然。一般古笈的注释,又大多以训诂、反切为  相似文献   

20.
"看",作为一个意向性过程,沉淀了丰富的社会心理文化内容。而由示众向戏剧的转化,更是集中体现了"看"的意向性转化,折射出一种社会心理与创作心理。现当代文学对观众如何"看"示众的描写的发展,深入挖掘了"看"的丰富内涵,继承并发展了国民性改造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