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近代社会经济转型时期,西欧商人资本在特定时段内呈现出集中性地向某一经济中心区大规模流动的趋势,其过程大致为:16世纪上半叶流向安特卫普,16世纪下半叶流向以热那亚为中心的地中海区域,17世纪流向荷兰,18世纪流向英国。商人资本这种国际流动,不仅打破了西欧中世纪以来南北两个独立经济区的局面,而且还促进了西欧南北经济的融合,使之日益成为一个经济体。这个经济体就是“现代世界体系”的核心区,是现代化进程的发源地,它不仅造就了17世纪荷兰的商业霸权,而且还孕育了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2.
西欧近代转型时期,商人资本职能在不断地转变。安特卫普时期与热那亚时期,商人资本主要表现为商品资本与生息资本;荷兰时期,商人资本在前期主要表现为商品资本,后期主要表现为生息资本;英国时期,商人资本在早期也主要表现为商品资本,后来随着经济变化部分商业资本逐渐转型为产业资本。在这些商人资本职能转变中,资本逐渐完成了从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历史过程,从而加快了工业资本主宰社会经济新阶段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15世纪末至17世纪下半叶,西欧各国盛行重商主义政策,伴随而来的商人和贸易家地位的提高以及商人资本的扩充,大大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为18、19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与西欧各国相反,自17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处于封建国家状  相似文献   

4.
荷兰商人资本是西欧中世纪以来商业资本体系中的集大成者,它的发展轨迹与热那亚、威尼斯、汉萨同盟等地商人资本的发展轨迹大致相同。从表面上看,它们的成功得益于转运贸易,它们的失败亦因转运贸易。然而,它们衰落的真正原因是资本自我扩张中所固有矛盾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世界近代史分期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近代史是从1500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历史,上限是16世纪海外冒险,下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体系的基本形成。这期间的世界史暗含了三条主要线索:资本主义在西欧迅速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亚非拉地区一步一步殖民化;世界工人运动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资本主义的发展线索为经,世界近代史可分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15、16世纪是西欧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社会转型时期,也是西欧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逐渐从粗俗走向文明的现代化时代。人文主义价值观念的奠立及其现代性重要影响是当时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变迁阶段的显著标志。中世纪以来西欧社会转型时期新价值观念的涌动和人文主义价值观念的奠立,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财富观念的变化;一是快乐人生观念的涌现;一是新式荣誉观念的崇尚。  相似文献   

7.
美国学者彭慕兰的"大分流"说具有纯经济学的类型比较意义,但缺乏历史学上的意义,在分析16至19世纪中国历史动态趋势中显现出诸多盲点.在由西欧率先发动起来的工业化发展起来以前,中国与西欧的历史,或者社会体系,或者文明运动有接触和相互关联性但却从来也没有"合流",因而其后的"分流"是并不存在的;反倒是16世纪以后西欧的世界性扩张导致了19世纪以来欧洲与中国社会体制趋同的倾向;这种趋向使中国的社会历史运动、社会组织体系乃至文化形态与西欧具有了巨大的相似性和可融和性.在考察16至19世纪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关系时,文明史研究的观念与方法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师大新书架     
《西欧16-17世纪的宗教与政治》简介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王加丰教授撰著的《西欧16—17世纪的宗教与政治》一书,于2010年11月由安徽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是作者2005年5月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9.
15世纪中期,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成为了人类继口语传播、文字传播之后第三次信息传播方式革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多变革。印刷术诞生于当时的西欧有其独特的经济、社会、文化原因,同时它的出现也促成了西欧印刷文化的兴起。  相似文献   

10.
法国农村人口在19世纪之前很多都是过着传统的农村社会生活;19世纪开始较多地流动,19世纪上半期主要是季节性流动,季节性流动有很多的原因,也有自己的特点;19世纪中后期农村人口的流动主要表现为长期性迁移,长期性迁移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族商研究的倡言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中国古代商人及商业资本历史的研究,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成果很多.然而,从商人及其资本的内部构造来探讨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却是以往研究中较为忽视的领域.明清"族商"研究概念的提出,以及对家族、乡族商人及其资本的内部构造与商人群体、资本群体的运作模式进行考察,对其所蕴藏在文化意识之中的多元经济观念进行审视,有助于寻求多视角地认识中国传统商人及其资本的变迁之路,从而对中国传统商人与资本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前景,形成一个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战国秦汉时期 ,商人商业资本对农村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促进了小农经济与地主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 ,则瓦解了农村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史记·货殖列传》的分析 ,认为秦汉之际中国已经崛起了一个庞大的商人阶级 ,开始了人类第三次分工 ;中国的商人阶级的资本原始积累与西欧商人阶级不同 ,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而中国的商品经济包孕在封建经济的构架中发展 ,这又是我国历史上商品经济的特色。这些都值得深入研究与阐发 ,以丰富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影响宁夏农户家庭收入因素的分析表明,人力资本方面,家庭平均教育程度对家庭人均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家庭人口数对人均收入有负向影响作用;社会资本方面,家庭成员中有党员、有商人均对家庭人均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劳动力转移方面,家庭非农就业劳动力数量越多,人均收入越高;林业政策方面,农户家庭是否参与林业工程对人均收入影响并不显著;资源禀赋方面,家庭人均林地面积对人均收入有正向影响作用,而人均耕地面积对其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魏源的经济思想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一般商人资本的利益要求,在许多方面包含着资本主义倾向.如具有资本主义重商意识,萌发出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的设想.形成了开展对外贸易的资本丰义诵商诊.  相似文献   

16.
清代,广东凡是近河海的墟镇、商埠和港市,均设有码头。码头往往是商品的集散地,又是商贾进出货物的要地,并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各种社会力量为占有其中的资源而明争暗夺,码头纠纷事件不断发生。官府总的调控原则是根据码头的既生关系,即行动者之间的斗争态势、力量对比,以及社会舆情、民间俗例等来判案,并逐渐形成结构性的调控原则,以维系码头的公共秩序。当然,码头纠纷解决的调控性结构与原则是不断改变的,其维系或改变端赖于行动者的斗争逻辑与态势。  相似文献   

17.
从"封倮誉清"论秦始皇为何重视大商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观点认为,商人在秦(秦国和秦朝)是没有地位的。可《史记·货殖列传》中却记载有很多秦统治者重视大商人的史实。秦始皇为何重视大商人呢?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其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第一,秦国人重视商业、尊重大商人是祖先留下的遗风。第二,商鞅变法时的“收拏事末者”之规定也并非禁绝一切商业活动。第三,类似于秦始皇“封傈誉清”重视大商人的举动乃是富国强兵的需要,也是情理中事。  相似文献   

18.
零售商品牌是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在充分发掘零售商无形资产价值,利用销售网络开拓自有品牌市场空间方面作用极大。目前,我国部分大型商业企业规模扩展迅速,商誉绰起,已初步具备创立零售商品牌的条件。针对我国实行零售商品牌战略的条件分析并提出具体运作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