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一玲 《兰州学刊》2008,(12):29-3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沿着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进路展开的,循此路径要求我们秉持对和谐社会之“社会”的广义理解。可持续的、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和谐经济、民主法治的和谐政治、多元互补的和谐文化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等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维度,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之下从上述路径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曹延莉 《理论界》2009,(8):32-33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二者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地、合理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为了人、依靠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两大理论体系,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把握这种关系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二者的理论意义,增强实践的主动性和科学性。本文主要从二者关系方面,分析它们在实践中的作用机制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相互联系和贯通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观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成果,是指导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西方绿色政治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一个重要社会思潮和派别。它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论武器,以当代全球性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取向,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系统化阐释,并提出相应思想主张和现实问题解决方案。这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借鉴和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主题下,继承以往思想理论基础是上,提出的两个最重要的理论。因此,正确理解和把握二者的关系,对于我们不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容,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为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内在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根据、基本特征和实施举措,从哲学的视角来理解,我认为其要义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经济社会获得重大发展,同时也出现了种种突出矛盾因素,要使它们在重大方面获得一致性,从而实现协调运作,相互促进,有力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发展目标,内在地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根本保证,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共同统一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程中,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今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了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为“讲话”)。“讲话”中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讲话”可以说是吹响了党中央决心带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其基本内涵包括全面的发展观、协调的发展观和可持续的发展观。这种科学的发展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我们必须贯彻落实“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这一全新的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谐社会应该说是我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律性探索,表明我党对社会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作者在科学准确地把握和谐社会内涵的基础上,讨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之路。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是针对现实社会中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种种不和谐提出来的,是针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的严峻挑战和党员队伍现状提出来的。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反映了党对中国现实社会发展状态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环境的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几个概念前后相继,其关系大致是:小康社会发展的社会理想状态是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具体表现之一,而科学发展观则是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事业.建设社会i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长期实践的必然结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具有内在的逻辑统一关系,它们既可以说是前提与保证的关系,也可以说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只有科学发展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只有社会和谐才能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辩证统一性。二者有内涵宽泛程度不一、哲学层次高低不同之异,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科学发展观更具有宏观性与统领性,因而彼此各有侧重,自成体系;二者有现实依据、价值取向和基本路径相通之同,因而彼此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我党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有关发展理念的创新和升华,是我党对新世纪我国发展面临的历史性课题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