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文需要联想和想像。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想像则是人们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写作过程中,联想和想像往往结合起来运用,不能截然分开。技工学校的学生的写作重...  相似文献   

2.
象征在世界各个不同民族的文化中都很常见,它借助事物间的联系,以具体事物作媒介,使人联想到与该事物有联系的相关事物。由于它采用的是“托义于物”的手法,不但具有生动感的特点,又意在言外,容易使人产生广泛的联想。如我们看到“做老黄牛”这个字句,所想到的不仅是“黄牛”  相似文献   

3.
创造性思雏常常表现为不受传统观念柬缚,能够迅速发现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乐于追根寻源,并且善于联想,富于想象和长于类比,而且常常把探索的目光投向未来。  相似文献   

4.
商品的种种名称包括以商标注册的志利性牌名作为一种象征性的事物符号,其间包含着许分人文、地理、心理、教育等方面的文化寓意。注重人物、事物名称是人们的惯常心理.一个取字独到、寓意深刻、内涵丰富且具有韵味的好名称往往能促使人们产生种种联想,激发人们爱屋及乌的热情。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商标牌名已渗入到企业文化与人们的价值观念中.不少经营者在给产品命名进无不煞费苦心,甚至不辞辛劳求助于有识之士及专门公司,目田石于以万8美称广招天下,遇求真酒接力化的三关放巨。团吕8称的公关按历,大体目表现为以下话方面。…  相似文献   

5.
老年斑新说     
老年斑不等于衰老 先来看看老年斑的“身世”,老年斑的医学名称是老年性色素斑,其俗称“寿斑”名不符实,一来它与寿命无直接关系,更非长寿的标志;二来也不是凡老必斑,有老年斑者大约只占老年人的27%,还不到三成呢。  相似文献   

6.
象征在世界各个不同民族的文化中都很常见,它借助事物间的联系,以具体事物作媒介,使人联想到与该事物有联系的相关事物.由于它采用的是"托义于物"的手法,不但具有生动感的特点,又意在言外,容易使人产生广泛的联想.如我们看到"做老黄牛"这个字句,所想到的不仅是"黄牛"本身,而且由此联想到忍辱负重、敦厚温顺的人格."在象征中,语言符号本身似乎只是一种媒介,或者说只是一架桥梁而已,它让人们通过有限的符号去产生无限的联想,去联想语言符号所暗示的意义."[1]因为联想思维的不同,语言中丰富多彩的象征词汇在不同民族文化传统中所表示的寓意又大相径庭.如喜鹊,被阿拉伯人视为不祥之兆,当作小偷或笨鸟;但中国人却视之为吉祥鸟,报喜鸟.  相似文献   

7.
《女性天地》2008,(9):52-52
牛奶不仅与各种粮食都能发生营养互补,它和需要良好弹性和韧性的面食更是绝配。无论是制作馒头、面包、包子、饺子和面条,都可以用牛奶代替白水来和面,或者直接添加奶粉。由于牛奶蛋白质的作用,加强了面团的筋力,做出来的面条不易断、馒头有弹性、饺子不破皮、面包更蓬松。  相似文献   

8.
语言中声音和意义的结合是相对固定、约定俗成、不可随意更改的。在语言形成之初,音义结合的方式有:任意地结合;自然地、天然地结合;有选择地结合。音义结合形成语言之后,事物名称仍在形成和改变,其固定需要漫长的过程。音义结合对事物名称的形成与固定的影响有三点。第一,语言的起源阶段,同一事物可以由不同的语音形式来表达。第二,语言的形成与确立阶段,事物名称采用了较为固定的语音形式。第三,不同语言的传播、影响和交融阶段,其他语言中的音与本民族或本国语言中的义结合,形成了本民族或本国中新事物的名称。  相似文献   

9.
第一自我即本我。第二自我即自我意识,意识到独立于自身之外的意识,能区别外在事物与自我的意识,即元认知。第一自我是对我们的干扰。它囊括了我们对事物本应如何的那些想法以及我们的判断和联想。它以"应该"和"不该"进行划分和界定,并经常以事物"本可以如此"的角度对待问题。第二自我是我们每个人内在的巨大的潜力库。它包含天生的才能和能力,实际上,它是一个可供我们自由开发利用的无尽宝库。如果任其自由发挥,它可以以优雅、从容的姿态表现出来。本文探讨了怎样在音乐活动中运用管理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  相似文献   

10.
由看图到作文的两次扩想训练,有例有据,有仿有作,让学生把自己的某些生活见闻与感受同作品的形象联想出来,以增强作品形象的具体可感性,这对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是很有好处的。联想是此物想到有某一点相关的某一物的心理过程,它把分散的彼此不联贯的思想片断联接在一个思维的链条上。  相似文献   

11.
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由直接或者间接的经验萌生出方法与创意的思维过程。在广告设计、策划过程中,联想是创意的源泉,许多成功的广告,其构思过程便出自巧妙的联想。荔枝汁上市之初,厂方请专家为其产品制作一个长达45秒钟的电视广告,设计者先后设计了十多个方案,其效果均不理想,后联想到唐人  相似文献   

12.
梁本凡  翟露静 《城市》2004,(4):36-38
一、零距离革命 (一)零距离革命的内涵与意义所谓零距离,就是人与人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人与事物之间的直接接触与交流."零距离"的特点是无媒介化、无距离化、无响应延滞化.  相似文献   

13.
郭德才 《老人世界》2010,(10):50-50
糊涂,本是指一个人不明事理、对事物认识模糊与混乱的贬义词。然而,当我们在特殊的环境及情况下,用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来处理一些问题和事物时,却可达到有百益而无一害的良好效果。人的一生,谁都会遇上一些沟沟坎坎,谁都会有大大小小的一些挫折和烦心之事。  相似文献   

14.
杨曼 《现代妇女》2014,(10):283-283
日常生活中,事物千差万别,甲事物就是甲事物,乙事物就是乙事物,性质不同,形状各异,岂能相互代替?这似乎是个常识。可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总是违背这一常识,而又乐意为交际的对方所接受。比如:Il aime Bordeaux.(他喜欢波尔多酒) Bordeaux是法国著名的产酒区“波尔多”,人们常用这一地理名词代替“波尔多葡萄酒”,即在此,Bordeaux的指的是“酒”,一种产于波尔多地区酒,用产地代替酒,着实很有意思,这就是修辞上所说的借代。〈br〉 什么是借代呢?借代即使词从指某一类事物转而指另一类事物。这两类事物虽有某种联系,但并没有类属关系,这种词义的变化称为词义转移。简言之,借代是指根据两个事物本身客观存在的密切关系而引起的词义转换现象。〈br〉 借代的情形有很多,有的以具体代抽象,有的以抽象代具体,有的以局部代整体,有的以标志代人或物,现在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5.
记不清在什么地方曾看到过下面这个有趣的故事。一位小学老师要求同学们就“发现”和“发明”这两个动词各造一个句子,以彰显它们之间在含义上的差异。有个机敏的小学生回答道:“我爸爸发现了我妈妈,我爸爸和我妈妈发明了我。”这个出人意料的回答引来了笑声,但仔细一想,它确实别出心裁地道出了这两个动词在含义上的差异:“发现”就是把原来已经存在着的事物对象化,“发明”就是把原来不存在的事物创造出来。从这个有趣的故事联想到“做学问”。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做学问也就是像那个小学生一样“找差异”。众所周知,任何一门学问都要使…  相似文献   

16.
董鹏  郑慧敏 《职业》2013,(10):28-29
在现代汉语中,“就事论事”的解释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在管理工作中,我们经常提及“就事论事”,容易使人联想到“对事不对人”这一令人宽心释怀的话语。但提及管理,人和事永远不会分家。管理的定义,就是在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因此,在做好“就事论事”的基础上,管理者应该深入一步,不妨针对“人”这个管理活动中的关键要素,来一番“就事论人”。  相似文献   

17.
所谓语义联想,就是人们听到、看到一组或一段文字时,自然而然理解的意思,这种理解是人脑不经过思考直接感受到的信息,这也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基本属性。本文试图从语音及语义两个层面来探讨语音的语义联想产生的根源,以期对语音对语义的影响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这个词从字面看,只是一个宗教词汇,但是对于学者来说,或是从现代史角度看,却包含着宗教和文明的双重意义。或者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待伊斯兰这个词,即它起初是一种宗教名称,随后变成一个国家的名称,最后变成一种文化的名称。  相似文献   

19.
什么叫规律?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它决定着事物必然向某种趋势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叫法则,老百姓叫规矩。具体说就是上级、本单位制定的法律、法规、规定,认识和利用这些规律,是做人和做事的根本。规律,反映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要求。跟着规律走,  相似文献   

20.
价值观是事物价值在个人思维中形成的观念。它是一个人对待事物价值的看法。在更多的时候,价值观源于出发点,体现了一个人的心态和视野。Michael Prosser把价值观定义为:"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主要通过文化交际构成的模式。它是最深层的文化。"价值观通常是规定性的告诫,从而使人们区分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本文从价值观角度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此来加深对中西不同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