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种流行的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或者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不是生产方式;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方式。这种观点在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和其他一些论著中得到了经典的确认。从此以后,在一些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就以此为准立论,似乎再没有讨论的余地了。 其实,这是强加给马克思的一种观点。马克思在发现这一原理的最初文献里不是这样说  相似文献   

2.
一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劳动价值学说是一块坚固的理论基石,而社会必要劳动范畴则是构成这个基石的重要因素。这个范畴,从质量统一的角度阐明了商品价值的诸种规定性,揭示了价值规律的内容,从而使劳动价值理论成为完备的、无懈可击的整体。马克思运用这个理论透彻地分析了全部资本主义关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趋  相似文献   

3.
《雷雨》是曹禺同志当年震动文坛的成名之作,也是几十年来历演不衰的名篇。繁漪是剧中的主角,是作家最着力刻划的一个人物,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独特的艺术形象。由于作家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他所创造的繁漪是一个历史的、性格极为复杂的人物,因此,剧作自首次演出直至六十年代,对她都有过  相似文献   

4.
关于联言判断及其种类的问题,很多逻辑教材与专著没有涉及。即使少数逻辑著作谈到了这个问题,也是说它比较简单,因而没有给予具体的论述。还有个别逻辑著作如于惠棠同志写的《逻辑学》(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较为具体地论述了这个问题,但在如何划分联言判断种类的问题上,我有不同的看法。现把自己的观点谈出来,请同志们批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确立,理论界重新掀起了讨论按劳分配的热潮,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是否存在按劳分配,王建国同志在《山西大学学报》1989年第一期发表了题为《略论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空想性》一文(以下简称“王文”),指出“长期以来,人们根据马克思的设想,认为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6.
花鼓灯艺术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在长期的文化涵化、濡化过程中,花鼓灯已成为一种相互融合、以和为贵、自娱又娱人的开放性和共荣性很强的文化载体。花鼓灯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农耕文明的稻作文化和粟作文化在淮河流域的有机融合,其中粟作文化占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花鼓灯艺术具有兼容南北文化之优长、而以北方文化为主的根本特质。  相似文献   

7.
家务劳动与妇女解放的关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对它的讨论将有助于我们对其它妇女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目前,对这个问题很具代表性的一种观点认为:“家务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它使妇女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使妇女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是妇女解放的现实手段。”这种看法是根据我国目前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以及男女在生理上和体力上存在的差异而捉出来的,有其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也有偏颇之处。笔者认为不能笼统地认为任何形式下的家务劳动都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毋庸置疑,社会总劳动是由个人劳动所构成。但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就家务劳  相似文献   

8.
段瑞华同志认为:人们物质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①这一论点的提出,在我看来,是有关生产力理论研究的一个重大进展。然而,段瑞华同志在承认人的物质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同时,却否认人的物质需要是生产力内部构成的要素之  相似文献   

9.
<正> 当前,在史学界、哲学界深入讨论社会发展动力的同时,经济学界也开展了对生产力发展功力问题的重新探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功力究竟是什么?这确实是政治经济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此《安徽大学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李稼蓬同志的《试论生产力的内在矛盾》,另一篇是唐宗力同志的《人类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读过这两篇文章后很受启发。但是,唐文认为:人类基本的生存需要是推动人们从事生产的最初动力,需要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决定了生产力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需要总是先于生产,大于原有的生产力,因此,人类  相似文献   

10.
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同黑格尔的辩证法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一样,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典型论同黑格尔的艺术典型论也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尽管给予黑格尔的艺术典型论以唯物主义的改造,但他们还是从其中直接接受了一系列思想资料,并在基本观点上同黑格尔有一致之处。那么,马克思、恩格斯以及黑格尔在艺术典型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呢?多年以来,真是众说纷纭。学术界有的同志将其概括为“共性说”,有的则将其概括为“统一说”,最近一段时间,又有的同志将其概括为“个性说”。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在上海召开的典型问题讨论会上,有些同志明确提出“个性出典型”的理论主张。而《西北大学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二期所刊登的薛瑞生同志的文章《论典型的个性化道路及其他》,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社会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社会各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各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中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和条件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前提和保障 ,教育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对可持续发展的达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史学界对中国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思想展开了热烈讨论。对讨论中涉及的诸多问题,本文不拟全面镂议,谨就管见所及,撮论分议如下。平均主义思想的阶级根源和表现特色一种社会思想的出现,有其本源。通常所说存在决定意识,就是这个意思。平均主义思想的出现,也有其深刻的阶级根源。斯大林认为:“平均主义的根源是个体农民的  相似文献   

13.
一、对辩证思维形式的几种观点的分析辩证思维形式,是辩证逻辑体系中的一个问题。当前,我国学术界对辩证逻辑体系尚无统一的意见,这就不能不影响到对辩证思维形式的看法。是否存在辩证的思维形式呢?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三种观点:一,肯定有辩证思维形式;二,根本没有辩证思维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社会进步的标准问题,学术界曾以生产力标准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笔者在学习研究中,对“生产力标准论”产生了许多疑问,实在不敢苟同于“生产力标准论”,因而本文想对社会进步标准问题重新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生产力标准论”的最早理论来源是列宁1907年11—12月写的《社会民主党在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中的一段话。列宁是这样写的:“我们为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不应该支持地主式的资本阶级演进,而应该支持农民式的  相似文献   

15.
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能否推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甚至是涉及到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在研究商品经济与生产力的关系时,以往的理论分析,通常的着眼点只是把商品经济的存在仅仅看作是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的产物,而很少注意到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或者说很少看到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产生的商品货币关系又以其新的姿态不断地创造着新的生产力,改变着以往生产力的性质和面貌。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实践中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结果,人们对商品经济与生产力关系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足历史唯物主义和经济科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哲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在理论研究工作中,都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它、研究它。对生产力的研究是多方面的,其中对生产力的要素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关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斯大林作了如下的概括:“生产物质资料时所使用的生产工具,以及因有相当  相似文献   

17.
秋瑾究竟生于何年?迄今众说纷纭. 晨朵同志认为秋瑾生年史料只有一说,即秋瑾异母弟秋宗章在《六六私乘》中所写秋瑾生于一八七五年的说法(见《关于秋瑾的生年、卒岁和生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三期).这种说法由来已久,但它并没能制止其它说法的产生,因其间实有不可解释的矛盾. 秋瑾在一九○四年写给吴芝瑛的兰谱中,将自己的出生年月写得很清楚:“年二十八岁,十月十一卯时生.”按此推断,秋瑾当为一八七七年生,在她于一九○五年春第二次东渡日本时写的《泛东海歌》里有“愧我年廿七,于世尚无补”句,此处“年二十七”当为足龄.我们知道,秋瑾生于农历十月十一日,按照足龄计岁法,应去二岁.所以一九○五年所写年龄反比一九○四年写的虚龄少一岁.这里只有这样解释才说得通.晨朵同志认为兰谱中年二十八和《泛东海歌》中的年二十七均为足龄,并为使自己的说  相似文献   

18.
想像活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普通心理学中多有论述。过去在讨论形象思维时,想像作为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也曾引起过争论。诸如想像的性质、想像的心理机制、想像与情感等问题以往已经发表过一些文章。但从理论上再深入一步便有许多问题弄不清楚。不要说想像的真实过程和想像的生理机制问题目前还搞不清楚,就是作为一般的心理现象也还不能说就  相似文献   

19.
因刘邦有残杀功臣之举,历史上便有人谁想出张良惧祸,自度不免,便托词辟谷而逃亡隐居。这样推想,迷惑性大,不深究史籍者,往往信之;一般群众,更易深信不疑。而有些史学家也据《史记·留侯世家》中有“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之语,臆断张良逃亡,大肆评论,作为功成身退、明哲保身之典型,为之推波助澜。如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十一,“汉纪”三,司马光评曰:“夫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如高帝(刘邦)所称者‘三杰’而  相似文献   

20.
<正> 《南都学坛》1987年第一期发表了张松辉同志的《荀子人定胜天思想的缺陷》一文,读后颇有启发。但张文中的某些观点,我们又觉得实难接受。我们对中国古代思想史可说是门外汉,本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既然心存异义,亦想一吐为快。故撰此文,以就教于松辉同志。中国的天命思想形成很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人们对许多自然观象不能解释,对各种自然灾害不能抗拒,人们的各种物质需要,在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