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对国内外关于"中国奇迹"不同解释观点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对中国30年"经济增长奇迹"进行描述,界定了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内涵和特征,建立了双重制度变迁基础上多层经济转型动态框架对中国30年"经济增长奇迹"进行了理论解释,并对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持续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系统分析了海洋经济价值内涵,综合评述了海洋经济价值评价方法,并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经济价值构成及评价框架,以期从理论上对海洋经济价值的科学评价进行初步探讨,指导人们对所进行的经济活动、确定的经济目标、经济决策等做出合乎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在公共经济与公共财政饱受质疑和诟病的当今社会,探寻公共经济伦理正当性的依据,对公共经济进行道德哲学的思考显得十分必要。文章首先从历史渊源、公共选择与公共经济正义关系、人性假设的关联以及方法论的视角对公共经济与公共选择理念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公共选择理念本质上是公共经济道德哲学;并对作为公共经济道德哲学核心问题的公共经济利益关系作了分析,指出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性导致利益冲突的复杂性,以及对利益冲突进行伦理规制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对公共经济运行进行伦理规制的原则建议,以期有助于构建公共责任型公共经济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企业规模、规模经济及经济规模等概念的内涵进行了辨析;其次阐述了传统经济学对企业规模决定问题的理论解释;然后在对企业经济规模决定准则的不同观点进行归纳后,分析了达到企业最佳经济规模的条件,认为企业规模决定问题应分二个层次进行研究;最后对企业规模决定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经济增长的效率等维度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研究.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与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内涵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6.
利用经济计量模型对居民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 ,总结出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并且对黑龙江省居民消费需求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加值作为传统会计盈余指标的拓展,能够对企业的价值创造进行真实而全面的表述。以国务院国资委2010年起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体系为契机,使用2005—2008年度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研究了经济增加值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价格模型下,经济增加值与股价显著相关;在收益模型下,经济增加值不能对股票收益进行较好的解释。对经济增加值构成要素增量信息含量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计算经济增加值时,进行会计调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对经济增加值理念在上市公司推广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加快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区域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区域特色经济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以区域经济相关理论对区域特色经济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现状及基本思路,即将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依托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走区域经济特色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浅谈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校参与经济生活广度与深度的加大,对校内领导干部和校办企业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构成了对权力进行制约监督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如何健全校内经济责任审计机制及推进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设想与建议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经济状况认定指标体系及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客观地对学生经济状况进行认定历来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之一。在高校通过校园一卡通系统积累了大量消费数据以后,如何通过这些历史消费数据对学生的经济状况进行认定,成为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在对高校学生经济状况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评价方法,建立了对学生经济状况进行分析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经济环境下国家经济安全呈现的新特点,本文应用综合归纳的方法,从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两个角度研究了新经济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知识经济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体现在金融安全、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安全等方面;循环经济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体现在国家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两个方面。通过研究发现:知识和创新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提高国家经济体系的科技含量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解读新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经济”主要“新”在三个方面 :知识经济是新的社会经济形态 ,虚拟经济是新的经济活动模式 ,网络经济是新的经济运行方式。在新经济时代 ,知识工人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  相似文献   

13.
美国“新经济”是以现代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具有与传统经济相比的新的特征,带来了美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美国新经济对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经济的争论 ,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新经济能否保持长期增长的趋势、经济周期是否已经消失及经济增长的源泉何在。传统经济学家把新经济看作是旧经济在新环境中的延伸 ,否认出现了超越原有经济的新规律。新经济的支持者则认为 ,当前经济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和转型。因此 ,与传统经济相联系的经济现象、经济特征、经济概念和经济理论必然发生变化。该文对某些新经济现象做出了解释 ,进而得出结论 :全面认同新经济还为时过早 ,应该在扎实的实证检验基础上 ,冷静、客观地分析新经济。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新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并对美国“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高经济增长率、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的经济现象进行了较系统的成因分析;论述了“新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关系,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要重视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极大地改变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方式.经济法的理论创新必然受到这种经济转型的深刻影响.本文旨在初步探讨知识经济对经济法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以期从总体上把握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革命对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初步探讨了新经济的内涵,新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its growth state has been relatively stable.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national sports economy is also developing. From the macro level, the sports economy belongs to an organism composed of multiple molecules, and its main line is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economy. In addition, the history of economics and the history of sports economics are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ramework of sport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conomic era, to promot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economy, we must scientifically frame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economy, rely on the main line, develop sports market ideas and sports consumption ideas, enrich sports economic theory, and innovate sports development strategy. 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discuss the construction plan of China's sport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conomic era, and put forward personal opinions.  相似文献   

19.
世纪这交,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为:世界经济出现新的增长;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世界经济多极化;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高科技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世界经济政治化。  相似文献   

20.
“十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发展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是加快市场化改革,创造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体制条件;进行制度创新,为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创造制度条件;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将发展特色经济作为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