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偏僻的湖南江华瑶山,有一位人称“瑶歌王”的盘财佑。今年三月,我所在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文化馆接受了《中国曲艺志》编委会下达的整理瑶族古典音乐的任务。在一个日丽风和的日子里,我僧同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县文化馆副馆长、作曲家阿铁先生,驱车前往大瑶山腹地的湘江...  相似文献   

2.
瑶族“千家洞”故地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有的民族学者和民族工作者,依据部分瑶族民间流传的《千家洞源流记》(又名《千家洞古本书》、《千家洞古言书》、《始祖遗传简历》)手抄本资料,认为湖南省江永县大远瑶族乡就是瑶族原始的“千家洞”故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们是瑶族中的一员,又是瑶族研究工作者,也想谈谈对瑶族“千家洞”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正> 清代道光十一年底湖南江华爆发了震动朝野的瑶族赵金龙起义,一时宁远、道州、新田、常宁、桂阳瑶民皆风闻而起,湘南乃至湘中摇动,地方官府势力受到严重打击。义军转战江华、蓝山、宁远、新田、常宁等地,最后,主力在常宁洋泉堡被困一月,突围失利,赵金龙牺牲。这次起义终因寡不敌众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只坚持了半年左右时间便失败了。起义导火线赵金龙本是江华瑶民中一个有威信的巫师,家中颇有田产,在瑶民中“号通达能言,群瑶信服”。平时赵金龙居家甚谨,并不接交汉民。但他家的田土与汉民田土互相  相似文献   

4.
《民族论坛》2010,(10):62-63
<正>胡丘陵2000年调入常宁工作,历任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长期以来,他对"衡阳的西藏"——塔山瑶族乡和3800多名瑶族同胞倾注了无数心血和汗水,塔山瑶乡踏上了"经济加速发展、社会明显进步、群众生  相似文献   

5.
关于瑶族的族称和缘起,学者们发表过不少文章,但迄今并未取得一致意见。《隋书·地理志》云:“长沙郡又杂有夷蜒,名曰莫徭,自云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云:“徭人者,言其执徭役于中国也”。据此,无论是“免徭役”或“执徭役”,瑶族的族称似乎都与徭役有关系。民族名称和缘起是有联系的问题,根据笔者的摸索,瑶族族称与徭役有关的说法是南北朝以后学者们的一种解释,瑶族族称的出现,可以上溯至春秋之际,实与徭役无关。下面提出自己的分析和看法,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6.
尤人是瑶族的主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她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十分复杂的,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此写过专著和论文。归纳各家观点,大概有这样几种:一是以《山海经·大荒东径》一书中说“帝舜生戏,戏生摇”,“帝俊妻娥皇,生三身之国,姚姓。”和《越绝书》中说“摇城者,吴王子居焉,后越摇王居之。”等,得出“瑶”亦“摇”、“姚”;一是从《粤述》中说:“南方有焦侥人,长三尺,短之极,从人尧声。”得出“瑶”亦“焦侥”;一是以《隋书·地理志》中说:“长沙郡又杂夷蜒,名曰  相似文献   

7.
莫徭是瑶而非苗瑶族的先民上古属何称谓,众说纷纭。我在《瑶族与长沙武陵蛮》一文中曾指出秦汉时期的长沙武陵蛮就是瑶族的先民。当然,长沙武陵蛮是个聚合体,它包括有今天的土家、仡佬、苗、瑶、畲等民族成分。南北朝时从长沙武陵蛮中就分化出一支称“莫徭”的群体。莫徭就是瑶族的别称。“莫瑶”最早出现在《梁书·张缵传》:“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为居,历政不宾。”“莫徭”之称,是其族人自称  相似文献   

8.
瑶族是一个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评皇券牒》、《盘王歌》、《盘王书》是瑶族民间珍藏的三部历史文献。它们流传时间长,是研究瑶族历史的重要资料。对于瑶族《评皇券牒》和《盘王歌》,近年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撰文研讨,取得了不少成果,唯对《盘王书》的研究,目前尚属空白。本文拟就《盘王书》作一初步探讨,谬误在所难免,希同道者不吝赐正。 (一) 瑶族崇祀盘瓠(王),早在晋代就有“每常为猱杂鱼肉以归,以祭盘瓠”的记  相似文献   

9.
长期从事瑶族民间文化艺术研究的学者蓝正祥和蓝克宽合作搜集并翻译整理的瑶族生命礼仪长诗《背带歌》 ,最近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可喜可贺 !笔者从民族民间文学的视角探讨《背带歌》的群体创造智慧、多彩的文化积淀、特殊的艺术手法和民歌的文学翻译景观 ,推定它的社会价值和艺术地位。一、《背带歌》 :一个民族群体的智慧与心血的结晶《背带歌》的初胎儿见“广西民间文学资料” (油印·之四十六 ) ,瑶族蓝正祥蓝克宽搜集整理 ,1 985年 1 1月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 (今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 )编印 ,共 2 84页。油印本《后记》称 :两蓝“一起深…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说过:“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着无数的碧玉翡翠,这些才是我们民族最瑰丽的珍宝。”瑶族历史文化,便是这瑰丽珍宝的熠熠明珠。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世界性民族;对于瑶族文化的研究,从来就是一个很受关注的课题。虽然瑶族历史文化研究在国际上已有上百年历史,但是,对瑶族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却为数不多。这与瑶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巨大反差。近日,有幸得到由王明生、王施力合著的《瑶族历史览要》(2005年,民族出版社出版)一书,仔细捧读,全书流淌着瑶族的血脉,彰显着瑶族文化与众不…  相似文献   

11.
多少年来,反映一个民族风俗习惯的书,司空见惯的形式,一是记叙文,二是记叙文中引述一些民歌为例子。1983年9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瑶族同志蒙冠雄、莫义明、蓝怀昌、刘保元等编的《瑶族风情歌》,却独辟蹊径,记录的内容全是“歌”的形式。可惜迄今未见到第二本此类的书。对《瑶族风情歌》的编写,民间文艺家过伟评说“积累了经验”。经验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大致可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情爱图;二、民族审美活动的氛围及特点;三、造型表现手段的新突破。这些经验不仅为学术界的朋友们研究瑶族历史社会、爱情生活、心理素质诸方面有个翔实可靠的借鉴,还为文学界往后众多的记录工作者编书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瑶族居住与活动的重心,逐渐由北而南。至清代,广西瑶族分布之广、人口之众,均居南方诸省的首位。史称: 粤西(蛮类)……合其类而 十分之,则壮居四,瑶居三,狼居二,余仅得一焉。 这就是说汉、僮、瑶诸族为清代广西地区的主要民族;在广西少数民族中,瑶族的人数仅次于僮族。 下面依《清史稿·地理志》卷74所记载的广西府、州、县次序,分列瑶人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3.
瑶族《过山榜》,又名《过山榜文》、《榜文》、《白箓敕牒》、《天皇敕书》、《过山牒》、《榜牒文书》、《评皇券牒》、《评王券帖》、《评王券榜牒文》等。她是操“棉语”的瑶族人民保存的一种汉文文书。她比较详尽地记录了瑶族的起源、迁徙、习俗,以及瑶族人民开发山区所享有的种种权利。她是研究瑶族历史与文化不可多得的宝贵文献资料。据不完全统计,现已搜集到的《过山榜》达129余篇,湖南有69余份,占50%左右;广西40余篇占33%左右。其余有广东、云南,以及泰国、越南、美国等。瑶族史学界向来重视对《过山榜》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从整体上讲对《过山榜》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所以,1986年在香港召开的第一届瑶族研究国际研讨会上,将《过山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瑶族居住广东,历史悠久,分布甚广,而《瑶族简史》一书称:“宋至元代,湖南瑶族大量向两广边境迁徒,这一时期瑶族遍布湖南辰州、沅州、靖州、桂阳、郴州和两广边境的连州、贺州、韶州。”“明初至明末间,瑶族不断南迁,深入两广腹地。”此论断不符合广东瑶族的历史真实,宋、元时期广东境内已遍布瑶族。  相似文献   

15.
衡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政协常宁市委员会合编的常宁文史资料第13辑《常宁瑶乡》已于最近出版发行。省政协主席刘夫生题写书名。全书精选对篇文章共14万字和30幅图片,分“瑶乡概览”、“瑶乡情结”、“瑶乡新貌”、“瑶乡人物”、“瑶乡史话”和“瑶乡寻胜”6个栏...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广泛的论题,不得不对所论述的地域和时期加以限定。根据《金史·地理志》和《大金国志》的记载,依我的理解,一般说来狭义的“金源内地”主要指以按出虎水流域为中心的上京地区,而广义的“内地”则应包括上京路及其下辖的蒲峪路,胡里改路、恤品路和曷懒路等共五个路的地界。这从《金史·地理志》十九路中把其余四路统通归入上京路之下便可以证明,而《大金国志》中的金国二十路则只铠有会宁府路(即上京路),亦未列出其余四路的名称(《大金国志》比《金史·地理志》多一临潢府路)。按现代地理观念,这一范围基本上相当于现今的黑龙江流域这一广大区域,以及另外一些地方。而在时间  相似文献   

17.
<正> 《评皇券牒》是瑶族中保存的一种汉文文书,它比较详细地记录了瑶族的形成、迁徙、姓氏和社会发展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瑶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本文主要根据《评皇券牒》记载,对瑶族的图腾崇拜、民族形成、姓氏、迁徙等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名称保安族的名称是由地名而来。据青海的《循化志》、甘肃的《河州志》和《甘宁青史略》中的记载,大约是明初,当时的封建王朝为了镇压少数民族,在今青海省同仁县境内设立了保安站、堡(操守所),以后建筑了保安城。到清朝雍正年间,清政府就在保安城设立了“陕西河州镇镇属保安营”。据《循化志》雍正七年(1729年)记载:“保安城土城一座,  相似文献   

19.
元代,瑶族事迹已大量载于史籍中。其名除通作“瑶”外,尚有其它称谓: “莫瑶”。如《元史·余阙传》载:元统时,“会莫瑶蛮”反。按:莫瑶之名,由来最古,早在《梁书·张缵传》中已有文。 “山瑶”。如元人阳恪《平蛮记》载:黔中郡辰、澧二州蛮反,元当政者“起集山瑶、仡佬以为响导”(见《元文类》卷二七)。按:山瑶之名,宋已有之,如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即有此称。  相似文献   

20.
蒋文 《民族论坛》2012,(11):26-27
<正>翻开瑶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碎片,从风化的记忆中寻找瑶族文明的闪光,总会有一种执著涌上心头。翻阅案头的《瑶人经书》或是《盘王大歌》,在浩瀚的书海里回望瑶族灿烂的文明,总会有很多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瑶族同胞们用辛勤的汗水、善意的心灵、质朴的性情,开荒拓土,筚路蓝缕,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瑶族文化。然而,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在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