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和绘画,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吸取有利于其艺术发展的因素,以丰富其艺术形式的表现力.音乐与绘画之间既有差别,又有联系.感悟音乐在绘画、绘画在音乐中的相互作用,探究共同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2.
塞尚的绘画及绘画创作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观看,二是苦行和永不满足.本文通过对塞尚绘画及创作生涯的分析,论述了塞尚全新的观看模式和在绘画创作中的苦行行为.他以实验性的绘画探索,从传统的视觉经验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超越前人的全新视觉感受,对20世纪的现代绘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构成绘画艺术不同的特性.中国的绘画艺术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相对稳定.相对其他材料和工具而言,胶和矾这两种材料并不太受人重视,但它们却和中国的绘画艺术紧密联系,其表现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4.
宋代两个时期的绘画风格变化截然,尤以山水画表现突出.运用归纳及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两宋绘画审美思想的典型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地理因素对绘画及人丈的潜在影响,从而说明宋代山水画面貌和而不同的文化地理动因.  相似文献   

5.
噶玛噶孜画派是我国藏区三大画派之一,其特点十分鲜明.本文是在较长时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认识的.在宏观层面上所显现的是博采众长的广纳性、选题的独创性和藏传绘画与汉地画风的高度这整合性.在微观层面上,从结构布局、绘画技能、色彩、背景图案等具体绘画基本要素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艺术层面上对噶玛噶孜绘画的基本风格作出了较为细致、全面的勾勒.  相似文献   

6.
观察力是"思维的知觉",观察力敏锐并善于快速把握事物形象特征的儿童通常都具有突出的绘画能力.通过扩大儿童的观察视野,深化他们观察的层次,培养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这是儿童开展创造性绘画的关键环节.研究结果表明:二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儿童的绘画表现出不同年龄段所具有的特点,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绘画变得更复杂和写实.儿童的观察力也存在极其显著的年级差异,四年级儿童显著高于二年级儿童,六年级儿童显著高于另外两个中低年级儿童.而且绘画水平和观察力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绘画水平和观察力均显著高于男生;相关分析显示,儿童的观察力与其绘画能力的各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儿童的观察力越强,他们的绘画水平越高;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观察力对儿童的绘画能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进一步验证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7.
音乐与绘画     
本文简要叙述了音乐与绘画两种不同艺术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绘画艺术中的线条、色彩、造型与音乐艺术中的旋律、音响色彩、音响造型的联系;音乐中的标题音乐、交响音画等音乐作品与绘画作品的联系;音乐表现画面和视觉形象的几种手段之间的联系等.  相似文献   

8.
唐代以来中国绘画的发展,以明代董其昌等人所言,主要有"文人画"与"非文人画"两大传统,即"利"家与"行"家.各家均按各自的传统不断演进.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绘画创作兼容"南、北"二宗,雅俗兼俱,"利""行"相渗,形成了"画格不纯"之局面.可以说在绘画史上是一次巨大的变革,呈现出"兼总条贯,揽其精微"的局面,并影响到后世的绘画创作.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画与油画差异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存人类远古时代的绘画遗迹来看,无论是洞穴壁画、岩画,彩绘、还是石刻绘画,其所使用的工具、材料、表现的内容、题材、手法及风格等均无太大的东西地域差异.而今天,中国画与油画作为绘画其中的两种形式,二者之间的风格却明显不同.当两个画种同时呈现在我们面前时,视觉感受上的差别是不言而语的.它们之间的根本差别是写意体系与写实造型之间的差别,也是画家表达主观思想情感与描绘客观世界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世界绘画以中国的水墨画和欧洲的油画为代表,分东西两大体系.两者都源远流长,但风格却迥然不同,犹如对峙的两座山峰,各有千秋.对其分别探讨,可以发现它们的规律;倘作一些比较研究,则更容易认识其各自的美学特征.所以,本文试图以比较的方法,就中西绘画在表达上的特点及画家在审美意识上的差异,谈些粗浅看法.范  相似文献   

11.
中西绘画是两大不同的绘画体系,其传统分别形成于以楚绘画为主的战国、两汉时期和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这两大绘画体系传统的形成,与不同的文化生态密切相关,并由此生发出不同的造型观念、空间意识和表现方法,所选用的绘画媒介也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中国山水画与油画风景两大绘画的形成,归根于他们各自哲学与美学理念的不同,两者存在鲜明的差异性.中国人信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中国绘画注重重心略物,注重表达画家的主观精神和理想,在绘画中追求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西方绘画遵循天人相胜的哲学观,偏重描绘客观对象的外在形态,采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方法塑造物体,追求真实再现客观物象的理念.通过相互比较研究,有助于艺术家和鉴赏者运用不同的艺术观念和方法,创造和鉴赏不同民族的绘幽艺术,获得各不相同的思想启迪和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3.
胡塞尔现象学首先标志着一种新的观视方式和思维态度.运用胡塞尔现象学方法解读西方绘画的现代性转向,能够开启新的视域去审视西方现代绘画,揭示出西方现代绘画的新内涵和另类意义.从现象学直观来看,西方绘画现代性转向首先体现在绘画语言的自律性肇端,以及艺术语言由再现走向表现.现象学悬置昭示了西方绘画现代性转向是绘画观看态度的转变,将绘画视角转回到生活世界本身,回到绘画艺术自身形式的建构上.胡塞尔意向性理论凸显出西方绘画在现代性转向中,高扬绘画主体的审美意识,朝向绘画本身,使人与客观世界建立的审美意向成为绘画的主宰.图像意识分析方法则揭示出西方现代绘画的视觉图式所具有的游离性特点.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胡塞尔现象学能够深化对现代绘画艺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诗歌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两者相异而又相通,中国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主动地探索、研究诗歌与绘画的相通相融.诗与画在意境与形式上的完美融合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中华民族美学高度发展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印象派绘画艺术风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象派绘画是欧洲写实绘画向抽象绘画过渡的桥梁,它开启了美术的新纪元,对近代绘画有较大影响.文章从印象派绘画作品的内容与艺术形式等方面来探析其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传统绘画中线条的发明与创造,是人类几千年来文明与智慧的象征,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审美特征和审美理想,见证了绘画历史的发展过程.从中西绘画中来看,线条与绘画的关系非常密切.线条本身具有的情感与形式上的美,是构成绘画和绘画形式美的的重要元素.探究线条和线条美,对绘画的创新和发展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北宋新的士风的形成,各个文人集团的逐步形成,诗文革新运动的发展,蜀学、洛学两派对于文道关系的观念之争等因素对文人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北宋绘画思想的重大转变首要表现在苏轼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士人画"说,使文人画思想的重心发生了转向;其次表现在黄休复提出了绘画的"逸品"观,确立了文人画思想的核心价值观.这一切的变化反映出北宋时期中国绘画艺术思想发展的新态势,对后代绘画思想与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绘画作品是抒发画家情感的载体,运用正确的创作方法,才能充分表达画家的思想.新的绘画形式的产生是对旧的绘画形式的继承与发展.技术是表达思想的手段,但技术永远代替不了艺术.绘画的创作到作品的产生直至作品的接受,是绘画作品独特的存在方式.作品能否被大多数人接受是作品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美术教学中的"五步曲",即兴趣是激发学生绘画的动力,想象是绘画创作不可缺少的能力,主题是绘画的核心,技法是绘画的表现手段,色彩促进绘画美感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指出美术教学"五步曲"的运用能有效地保证绘画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绘画主要分为东西方绘画两大体系 ,东方绘画以中国画 (水墨画 )为代表 ,西方绘画以西洋画 (油画 )为代表 ,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 ,由于形成民族文化的因素不同 ,造成了中西绘画的差异 ,了解了中西绘画的这些不同点 ,有利于在各自的发展中 ,互相取长补短 ,创造出更加完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