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今日美洲的印第安人汪中一北京物资学院美洲印第安人是生息在美洲大地上1万多年的美洲土著民族。根据人口调查的最新统计,美洲印第安人目前的总数有九十多万人。他们主要分布在现在美国的科罗拉多、犹他、新墨西哥和德克萨斯各州。他们大多聚居在各州的某一地区,至今仍...  相似文献   

2.
美洲野牛很早就生活在北美大陆上,与印第安人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成为印第安人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印第安文化的象征。在经历了欧洲殖民侵略和西部开发之后,它们曾经的繁荣因为欧洲殖民者和美国政府的猎杀而几近绝种,幸存者的后代现在只能生活在保护公园里。野牛的凄惨遭遇是美洲主人印第安人多舛命运的真实写照,是欧洲殖民侵略、美国种族灭绝和文化清洗的见证,美洲野牛已成为美国印第安人的文化图腾。  相似文献   

3.
蒙古学者提出蒙古先民早在一万年前即东渡日本白秀英蒙古学者占布勒道尔吉撰文提出蒙古人祖先早在一万年之前即东渡日本。此文同占布勒道尔吉早先发表的《蒙古人首先开发了美洲大陆》一文是在蒙古、美国和俄国学者诸多研究材料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的,其新奇的见解吸引了...  相似文献   

4.
蒙古人类学家C·占布勒道尔吉撰文认为蒙古人的祖先是开发美洲大陆的先驱.C·占布勒道尔吉称,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但是,考古学、古生物学研究资料表明,在哥伦布之前,早就有人发现并开发了美洲大陆,而这些人就是由中央亚蒙古高原迁徙过去的蒙古人的先民.本世纪20年代,以美国考古学家涅利斯·赫里斯第安·涅利松为首的中央亚考察队受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盖利·菲尔菲列德·奥斯博尔纳之托,由美国自然博物馆派遣赴中央亚地区寻找并研究人类早期活动的出土文物.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印第安文化与亚洲文化关系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起加拿大的北部地区 ,很容易使人产生某种错觉 ,以为那茫茫的冰雪覆盖着的大陆一定是非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 )莫属了。其实 ,这是对加拿大土著居民分布状况缺乏了解所致。在现今幅员辽阔的加拿大的土地上 ,除了在极其寒冷的地区居住着为数不多的因纽特人以外 (人口大约为 2万多 ) ,大部分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 (人口总数为 30多万 )。印第安人并非是一个民族  印第安人并不是北美洲土著居民的自称 ,是欧洲殖民主义者对该大陆土著居民的统称。“印第安人”这个概念不能涵括居住在加拿大印第安人复杂的民族成分。也就是说 ,它不是一个单一…  相似文献   

6.
现今的加拿大居住着约三十万印第安人,他们是在一万年前从东北亚通过白令海峡进入今日加拿大的,欧洲人称印第安人为红种人,这是一种误会或是白种人的偏见。其实印第安人在体质特征上属蒙古人种。他们头发直而黑,面部没有鬓须,颊骨略为突出,面形较扁、宽,头部呈圆状,皮肤是深浅不同的褐黄色。印第安人的早期住宅有些与我国鄂伦春人的早期住宅有相似之处。从事狩猎经济的印第安人与我国鄂伦春人也有共同之点。为此,无论研究印第安人的历史、或是研究印第安人的现代生活,对研究我国北方民族有一定参考价值。我  相似文献   

7.
阿斯特克太阳石(历)及其文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洲古代印第安三大文明——玛雅、阿斯特克和印加文明,近年来颇为世界史学界瞩目,原因即在于它与中华文明有着奇妙的不解之缘。人们从不同侧面,以各自的证据,将古代印第安文明与中华文明的联系,上溯到距今三千年之久。然而,在这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认为,许多美洲印第安人是早期横渡太平洋的中国水手的后裔。美国生物化学家通过对印第安人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分析,为这种看法提供了佐证。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报道,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遭格拉斯·华莱士教授及其同事,最近在美国  相似文献   

9.
蒙古各部接受佛教,可以追溯到元代。元朝可汗推崇藏传佛教(喇嘛教),尊奉萨迦帝师,但蒙古人出家为僧的很少,信仰者多为贵族,尚未普及到民间。1368年,元室北徙,原始的萨满教浸淫漠北,数十年间,佛法渐灭,仅在西部瓦喇的佛教活动,余绪尚存,只是势力衰微,不为明廷所重视。瓦喇佛教的作用与意义在于存佛法之一息,接续承传,“是使蒙古民族于十六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再度——或更进一步的——皈依佛教的主要原因。”元亡210年之后,佛教终于在蒙古民族中复苏,1578年俺答(阿勒坦)汗于青海湖畔迎达赖三世,东蒙古各部渐次皈依,但在图们可汗之左翼诸部,卡尔玛宗等(红教)旧派活动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0.
北美印第安人与东北亚蒙古人(我们这里指的蒙古人是从人种学角度讲的,而不是从民族学角度讲的)在皮肤的颜色,头发的形状和颜色,眼、鼻、唇的形状等体质特征方面,有相似之处;在起居、服饰、器具、宗教信仰等生活方式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     
正西方博物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发现新世界"的产物,仿佛伟大乐章《新大陆(第九)交响曲》的诞生,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去往北美,发现了"黑人灵歌"和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并将这些民谣、歌曲题材,作为主旋律进行交响乐创造,并以"新大陆"(也称"新世界")命名之一样,博物学也出于同样的背景和理由。"新大陆"的发现与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同步行进,博物学也羼入了那一时代的所有特征。以当下之热语"范式"套用,今日之博物学可归入"西方范式"。博物馆学与博物学具有相似的背景,但本质上说,二者分属不同的范畴:博物学(Natural history),博物馆(Museum),一看便知二者"出生"不同。可惜,我国近代在引介西方知识  相似文献   

12.
五、从过去寻找未来墨西哥是一个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匆匆赶路的国家,又是一个在前行中不断回过头去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经常汲取历史力量以开辟新路的国家。在这次有机会考察的几个拉美国家中,它对于印第安传统的重视,给我印象最深。墨西哥城的改革大道中央,每隔几十米就有一尊雕像。据说是墨西哥各州选出的最伟大人物。其中既有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也有印第安部落的酋长。一个十字路口高高耸立着哥伦布,周围有密密的铁丝网拦着。在墨西哥工作的同志说,你们到这里的前两天,即10月12日,正逢哥伦布到美洲大陆的周年纪念日。每年到这样的日…  相似文献   

13.
即越;西即西越。此或越非于越之在东方者(非后来东方闽浙之越)。殷代有西或西越,文献无征,但卜辞记载甚多。殷代屡征西,云方获羌,知之地望必近于羌,可见陕西之有人;以产钺兵器为名,湖北天门石家河出土有钺,薛家岗亦出土石钺;湖南里耶所出土秦简载:“越人城郭反蛮”,蛮指五溪蛮,越人于此与土族五溪蛮发生交涉,可证两湖地区之有人;征湔、戈、、徙,湔、戈、、徙均在四川,可证四川之有人;云贵高原上原就有古越人存在,永昌徼外及越郡皆有越地名之遗存,今凉山彝族自治州仍称越西县等,可证云南、贵州及更远地区有人。由上可见,殷时西遍布湖南、湖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14.
公元458年宋大明二年,释慧深为寻找日出之处的乐土而航海东渡,历尽艰辛,到达美洲大陆.本文拟就慧深赴美洲大陆的路线作一考察,就教于学林同道. 关于慧深一行飘海到美洲大陆的路线.房仲甫先生在殷人东渡去美洲的路线选择时提到只有北太洋盛行西风,是十分正确的;美国人莫里森也提出北太洋盛行西风,而南太洋则盛行东风之说.慧深是从南方出海,可能是从福建厦门出发,经金门、马祖岛及彭湖列岛先到台湾,以后可能也是依着殷人经行路线:“趁黑潮海流,北经琉球,沿日本列岛之东北,”而来到北美洲的.至于慧深最先  相似文献   

15.
浅析土族民间文化中的多重宗教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族属古代东胡系统的民族 ,土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起源于大兴安岭 ,后南徙辽东为慕容鲜卑。后因慕容鲜卑中吐谷浑与慕容★不和 ,率部西迁 ,由阴山到今甘肃临夏一带 ,继而在今甘肃、青海境内氐羌故地建立政权。随着吐谷浑国的强盛、衰落、灭亡 ,逐渐吸收融合周围民族 ,在明代演变成土族。土族民间文化不仅绚丽多彩、异彩纷呈 ,而且给人一种兼容并蓄、包罗万象之感。这种特殊的文化价值体系的形成不仅是承袭其先祖文化的结果 ,而且也是土族形成过程中与羌、汉、藏、蒙古等民族相融合的结果。一土族民间文化中多重宗教信仰 (包括萨满教、…  相似文献   

16.
在加拿大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自古就居住着土著民族,包括印第安人各不同民族、因纽特人以及欧洲殖民者与当地土著人同居所生后裔,称梅提斯(混血民族)。 1990年,条约印第安人有490,178人,占加拿大人口1.8%,约有60%的条约印第安人居住在保留地里。条约印第安人人口增长较快,原因是根据1985年修改的“印第安人法”,取消了印第安人妇女与其他民族婚后所生子女不属条约印第安人的歧视妇女条款。估计到1992年,条约印第安人将增至531,911人。因纽特人在1990年人数为32,162人。梅提斯  相似文献   

17.
阿瑟·科皮特(Arthur L.Kopit,1937—)的《印第安人》(Indians 1968)在伦敦上演时,取得很大成功。《泰晤士报》评论说,“剧中人物在征服西部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说明,所谓西部英雄们扬威异域的传奇事迹,原来是骗人鬼话。这是美国六十年代应运而生的作品之一。”事隔十年,这剧本已成为公认的优秀剧目,可以传之后世。在美国动荡的六十年代中,科皮特揭开了美国历史中黑暗凶暴的一页,向美国人民提出了一个问题:暴力征服能否被认为正当!欺骗统治能否取信于民?这些问题在当时侵越战争中固然有现实意义,即使在霸权主义横行的今日,重温一下印第安人的血泪史亦何尝没有裨益。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细读一下这书,觉得它确是一出优秀的历史剧。  相似文献   

18.
以往学界认为 ,明成祖在即位后将塞王内徙 ,以天子守边和总兵镇边取代了藩王守边。但对已发现材料的考察表明 ,在永乐十一年四月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里 ,成祖之子汉、赵二王曾先后防守北京一带 ;二王拥有较大的军、政权力 ,可以统帅大将 ,抗击蒙古 ,地位接近于洪武末年的塞王 ;永乐初年塞王内徙出于本王自请 ,成祖只是顺水推舟而已 ;永乐时留在北边的其他塞王可起拥有护卫以壮边防声威之效 ,在定位上与洪武末年的安边保国不同  相似文献   

19.
有关明代蒙古与西域的关系,往昔论著极少涉及。由于史料缺乏,笔者只能勾画一个粗略的轮廓。至于深入探讨,恐还有待各种民族文字资料的发掘和整理。本文拟就大漠东西蒙古(主要是瓦刺)与西域的关系以及回回人在蒙古统治机构中之作用等问题试加论述[注1,下同],也许对西域史的研究有所裨益。一蒙古与哈密、沙州三卫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即挥戈西向,征服了天山南北和中亚各地,并置达鲁花赤进行统治,又命回回人牙刺瓦赤总督一切军政事宜。后西域诸地或直属元廷  相似文献   

20.
鲁土司系蒙古人出身,信奉喇嘛教。喇嘛教者,系视为无上之称,其教源出西藏佛教。蒙古人信奉的是喇嘛教的别一支派,即黄教(格鲁派),其宗祖为宗喀巴。历代鲁土司在连城附近建立了一些喇嘛寺,主要有:东耳(?)隆寺(即东大寺,在连城北十五里的水磨沟),西耳(?)隆寺(即西大寺,在连城西十五里的水硖),报恩寺(在窑街的红山村)等,各寺内均有众多的喇嘛。当时规定凡辖区蒙古人有二子者其中一子必充喇嘛,有三子者两个当喇嘛,甚至只有一个儿子,因患疾病或其他原因,也要送到寺里当喇嘛,土司子弟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