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铭 《社科纵横》2013,(11):137-140
俞平伯先生很早就指出":《红楼》作者心目中固以《水浒传》为范本"。笔者认为《红楼梦》与《水浒传》在写群体人物的手法上确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本文试图从设计人物群体生存和活动的理想环境、表现人物群体的价值取向和风尚追求、安排人物悲剧命运的轮回观等方面进行比较论述,说明《水浒传》在抒写群体人物的手法上对《红楼梦》有影响的迹象,也说明《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能继承开新。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自《水浒传》之后,开始出现续书。如果说《金瓶梅》尚不能算作续书的话,到了《水浒后传》、《后水浒传》、《结水浒传》(《荡寇志》)出来,让《水浒传》中全部人物(或未死人物)继续活在他们的笔下,按着这些新作者的意图继续演出一出出的活剧,这便是真正的“续作”了。自此后,竞相效尤的各种小说“续作”便源源不断地问世。可以这样说,只要一部著  相似文献   

3.
源远流长的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恐怕没有谁比武松更受人民群众喜爱,更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了。人民群众对武松的特殊喜爱,武松故事在“市井街巷”的广为流传,必然地引起了历代评论者浓厚的兴趣。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武松性格,探讨这一形象的意义,研究武松形象塑造的艺术技巧。然而遗憾的是,象对《水浒传》另外几个主要人物的研究一样,人们对武松的研究,也都忽略了他的性格是有发展的这一特点(林冲、杨志等除外)。这不能不是《水浒传》人物研究的一个空白点。其实,就人物性格刻画而言,与以前的叙事性作品比,《水浒传》里的许多人物不止个性鲜明…  相似文献   

4.
以往,研究者对历史小说中英雄形象体系构成的探讨大致走着三条路子:一是从小说间的渗透影响着手,指出人物设置的类似性。清人章学诚说:《三国演义》“叙昭列、关、张、诸葛,俱以《水浒传》中萑符啸聚行径拟之”,致使孔明“直似《水浒传》中吴用军师”,张飞“直以拟《水浒》之李逵。”①二是从史传文学对小说的影响,探究人物形象体系的承袭性。曲沐在《〈三国演义〉和〈史记〉》一文中说:“从《史记》开始,一系列相同类型人物层出于一些小说中,为人们所喜闻乐道。说到运筹帷幄,神机妙算,就会想到《史记》中的张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水浒传》中的吴用,《封神榜》中的姜尚,《说唐》中的徐茂公,《英烈传》中的刘伯温。说到大力勇莽,就会想到《史记》中的樊哙,《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水浒传》中的李逵,《说唐》中的尉迟恭,《说岳》中的牛皋。”②三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8,(4):117-120
本研究以《水浒传》中108个主要人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挖掘建立人物关系矩阵,利用社会网络方法分析人物的社会网络。研究表明:宋江、吴用、李逵、卢俊义、戴宗、花荣构成的小团体是108将的领导层;108个人物构成的网络可以分成第一集团、第二集团、后勤集团、水军集团、介于第一和第二集团的中间派;《水浒传》人物关系网络结构符合幂律分布的特点。本研究有助于推动文本挖掘在文学作品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浩 《求是学刊》2016,(5):124-130
金圣叹的《水浒传》人物论包含着深刻的心学寓意。金圣叹的心性论源于浙中派的王畿和泰州派的王艮。他非常推崇自性呈露的大自在境界,但同时不废礼法,以礼法作为良知天则的补充。金圣叹认为人生而孝弟,故其人物论特别注重对人物孝弟心性的阐发,能否至诚地展现孝弟天性是金圣叹品评人物高下的重要尺度。朝廷奸佞的迫害使梁山好汉心中积聚了"怨毒",遂迷失了本性,走上了反抗的道路。金圣叹通过对《水浒传》人物群像的批改,展现了"人性堕落"的过程。这一主题反映了金圣叹思想保守落后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有一批辉映世界文坛的典型人物形象。可是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在把目光汇聚到这些单个人物形象身上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人物群体的注意。而这些群体形象,正是作者创作重心之所在和艺术才华、美学追求的更高体现。本文旨在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四部长篇小说为重点,谈谈群体形象塑造这一文学现象。一、群体与倾向文学即“人学”。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可以明显看到以人物群体为中心的创作特点。群体内部错综复  相似文献   

8.
《求是学刊》2014,(4):122-128
对《水浒传》主旨的理解,长期围绕国家民族内部矛盾展开,出现过农民起义说、市民斗争说等著名说法。然而《水浒传》内涵厚重复杂,从它的生成和演变、阐释和传播、续书和改编来看,此书与对外矛盾激烈、民族危难深重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宋辽金元和明末清初的民族矛盾、明代倭寇长期在我国沿海杀掠,是《水浒传》生成与演变的特殊背景和内在推动力。《水浒传》在传播接受与改编续写活动中,不断培养民族忧患意识和朴素的统一战线情怀,弘扬民族"忠义"精神。这部文学经典的民族立场和民族忠义倾向,是其重要题旨。  相似文献   

9.
张广 《学术交流》2022,(5):166-178
《新水浒传》是日本作家吉川英治基于《水浒传》日译本创作的现代小说,它开日本《水浒传》改写之先河,在《水浒传》日本接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新水浒传》所据日译本即底本,至今不明。这导致相关研究缺乏可靠的文本支撑。从《新水浒传》文本的外部、内部可考,其底本为120回《水浒传》译本。各译本所据《水浒传》版本为:幸田露伴《国译水浒全书》的底本为《李卓吾批评忠义水浒全书》,佐藤春夫《新译水浒传》的底本是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上述两个译本是全译本,文本信息最为全面,是《新水浒传》文本生成的支撑性资料。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是一部以农民革命为题材的古典小说。宋江是书中的主要人物。如何评论宋江?我们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解剖这个人物,对于识别形形色色孔孟信徒的丑恶嘴脸,正确评价《水浒传》这部小说,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古典文学阵地,是很有必要的。 极力维护封建统治反对农民革命 任何人都处在特定的历史、社会环境和阶级关系之中。宋江生活在北宋末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时代。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一处处动掸便害百姓”,人民不堪忍受,揭竿而起,“犯上作乱”,到处点燃起反抗的烈火,把统治阶级打得“人仰马翻”,“…  相似文献   

11.
高日晖 《学术交流》2006,(1):167-171
在《水浒传》的传播与接受过程中,说唱艺术和戏曲一样,承担着向大众尤其是不识字者传播《水浒传》的任务。从接受的角度看,《水浒》的说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既有自己的艺术品性,又受到《水浒传》小说本文的限定。而作为改编的艺术,说唱艺术的发展空间又非常之大。子弟书和扬州评话是清代说唱艺术的代表样式,其中的《水浒》曲目比较有代表性地反映了《水浒传》本文在说唱艺术中被接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文学作品评点中的叙事概念与其他艺术概念具有文化的同源性和共生性。《水浒传》评点叙事概念借鉴其他艺术门类概念只是一个表象,它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水浒传》其创作中叙事技巧的成功运用,在叙事空间性概念,叙事间架概念、叙事一线穿的气势连贯,叙事的章法概念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水浒传》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叙事方法,展现我国明朝时期小说叙事的艺术技巧。《水浒传》融有中国建筑结构意识和文化特点,代表了中国明清小说创作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13.
纪德君 《求是学刊》2016,(6):121-128
《水浒传》在描写长江以北的时令气候、地理方位时出现了不少错误。这些错误的产生当与《水浒传》脱胎于民间说书有一定关系。受口头文学叙事惯例的影响,说《水浒传》的艺人习惯于采用程式化的韵文套语来描写气候风物,这样就难免会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至于其地理描写的错误,则与《水浒传》"聚合式"的成书方式有关。《水浒传》的集撰者为了将各地流传的宋江故事聚合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有意选择了以山东梁山的水浒故事为核心来吸聚其他地区流行的好汉故事的做法,这样就难免要做一些地理方位上的腾挪或改变,而不管其是否符合实际的地理状况。因此,对于这样一部基于口头传统、累积聚合而成的英雄传奇,似乎不宜以考证的眼光审视其气候与地理描写存在的错误,也不宜以此作为实证的材料来证明其作者是一个不懂江北气候、地理状况的南方人。  相似文献   

14.
我这里说的“心灵结构艺术”,不是指一般意义上运用心理描写去划刻人物,也不是指那种不凭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发展而籍心理情感的变化去结构作品的技法,而是指情节小说中作家在组织故事和描写人物时所渗透的情绪活动和内心情愫的特殊表现,简言之,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艺术家的“匠心”。茅盾在《〈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一文中,介绍吴宓对《子夜》的评论,在称赞他“看书真也细心竟能领会此非闲笔”等等以后,写了这样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15.
袭人简论     
在《红楼梦》的人物群象中,袭人也可以说是一个主要人物,她虽然只列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但她比起“金陵十二钗”中的许多人物如巧姐、妙玉、秦可卿来,在《红楼梦》中所占的篇幅要大得多,据笔者粗略统计,《红楼梦》中有袭人出现或提到她的共八十七回,占2/3强。我们虽不能据此就说她在《红楼梦》中比上述那几个人物更重要,但也足以说明她在《红楼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了。当然,我们说袭人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并不仅仅是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的,还在于袭人是曹雪芹表现其创作思想的人物形象之一,也是《红楼梦》中塑造得…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是英雄传奇小说,虽不特以抒情取胜,但高超的写作手法让浓郁的情感贯穿作品始终。如以悲剧的艺术形式造成强烈的抒情色彩;给大量人物冠以传神的绰号;饮酒被作为抒情手段和表达主题、塑造人物不可分割的部分;善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水浒独特的抒情性从多方面感染着读者。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陡转艺术是《水浒传》创作中的一大特色。它对制造情节波澜、表现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都起着重要作用。《水浒传》中的陡转艺术是以信息输入为基础的,同时辅以巧合、失误、虚写、闪入和偷笔等其他艺术手法。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陡转艺术的运用是中国小说史上一个值得注意的美学课题。  相似文献   

18.
《青岛画报》2007,(12):64-67
20年前,海岩,一个用灵与肉的燃烧来诉说,以深度的视角透视社会与人情的作家,把自己震撼灵魂、扣人心弦的作品,搬上了荧屏.20年来,海岩成就了中国影视界的一个神话:从《便衣警察》到《永不瞑目》,从《玉观音》到《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一个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一段段扣人心弦的曲折剧情,打动了芸芸众生.  相似文献   

19.
明代社会思潮与《水浒传》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日晖 《求是学刊》2004,31(3):100-104
明代中后期的经商思潮和人性思潮是封建社会的新生事物,强烈地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水浒传》的接受过程中也烙上了影响的印迹。主要表现为:《水浒传》的接受者对义与利关系的重新认识与阐释,对小说中的理学倾向及儒者形象进行讽刺批判,反对虚伪的礼教,倡导真实自然的人性,以及禅宗思想和对《水浒传》趣味性的高度评价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孙超 《求是学刊》2016,(4):124-131
《金瓶梅词话》的创作、抄刻与晚明江南士风有非常深密的关系,将二者放置在侨易视域中考察会有一些新发现。所谓"侨易"即因"侨"而致"易",强调精神或物质在位移中发生交感、质变。由此观之,《金瓶梅词话》的创作是晚明一个很典型的侨易事件,它侨用《水浒传》、《西厢记》、话本小说、日用类书、史书及其他各种文字材料,交感易变为"通大道"的艺术杰构;抄书—刻书与嗜酒—好色是晚明江南文人生活的重要内容,抄刻《金瓶梅词话》满足了他们的实际生活需要;江南文人在晚明突破"穷"—"达"二元框范形成的求"通"之士风乃是《金瓶梅词话》侨易事件生成的深层原因。因此,《金瓶梅词话》承载着晚明文人趋新求奇、追求自由等与近代接轨的精神密码,而现当代的"金学"热正导源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