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农 《社区》2013,(23):37-38
巧克力的主要原料可可豆,产于赤道南北纬18度以内的狭长地带。这个词据说来自中南美洲的土语,“Xocoafl”,意思是苦水。其实,巧克力不仅是比利时的特产,还是瑞士、法国、德国、英国等周边许多西欧国家各自引以为豪的特产。尽管,他们都不产生产巧克力的原料,都只是加工而已。为什么这种“苦水”在这几个十七世纪以后逐渐成为富足、发达、强盛的国家中大行其道,以至于成为他们的“名牌产品”、名片、代表性强的旅游纪念品?为什么没有在其他富足、发达、强盛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社区》2012,(13):60
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白花花、冒着蒸汽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都让人激动得落泪。多可爱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将一款款美味推到人们眼前,联想到各地美食,真是让人才下舌头,却上心头。  相似文献   

3.
能够让中国风刮遍五大洲四大洋的,恐怕美食是一大功臣.中华美食,享誉全球.食材上天入地,调料五味杂陈;做法花样翻新,吃法南辕北辙.烹饪岂止煎炒烹炸焖溜熬炖八大绝技?风味远超酸甜苦辣香麻鲜七种味觉.且别提什么宫廷御膳满汉全席,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就能扛大旗,还有数不清的地方特色美食.  相似文献   

4.
《社区》2012,(19):60-60
“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白花花、冒着蒸汽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都让人激动得落泪。多可爱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  相似文献   

5.
我们姐弟三人长身体的时候,正是物质匮乏的年代,可我们并不缺口福,因为有母亲这位"伟大"的厨师。零食全是母亲就地取材,是标着"妈妈制"的品牌。刚刚摘下来的黄瓜,青翠欲滴,一朵黄花骄傲地立在尖尖的黄瓜头顶。我们放学跑回家,满头是汗,看见黄瓜,便如三只馋猫,扑上去每人抓起一根,将小黄花掐下一丢,直接  相似文献   

6.
正另外一种"舌尖上的胜利",则出现在不少公关稿件的标题上——秒杀XX,完爆XX,充满了鸡血和狗血。只是,这种无聊至极的文字游戏,难道读者真的就不明白吗?就像《舌尖上的中国》一样流行,甚至更流行的,是营销策略和公关话术上的"舌尖上的胜利"。每天都在活色生香地上演着,而且有太多的品牌投身其中。  相似文献   

7.
紧挨大拇指的手指头叫“食指”,其实,“食指”的命名名副其实,真的与吃有关.很早的时候,人们习惯用这个手指试试食物的味道或者冷热,手指当然尝不出味道来,是需要放在嘴里吮一下.说到食指,历史上有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鲁宣公四年的春天,郑国的两位大臣——公子宋、公子家——相约朝拜郑国的最高领导郑灵公.走在路上的时候,公子宋的食指忽然不自觉地抖动起来,他兴高采烈地让公子家看,把公子家弄得莫名其妙:“不就是手指抖动几下吗,有啥稀奇的,有啥高兴的呢?”公子宋说:“这你就不明白了.只要我的食指处于抖动状态,这就说明一定会有美味,已经很多次这样了,屡试不爽.看样子,今天有好吃的在等着我们呢.”  相似文献   

8.
胡成瑶 《社区》2012,(20):29-29
我一向是一个食不厌腻脍不厌肥的人,一日不吃肉便觉得肠枯如藤,喜欢酱油、蚝油、花椒油、胡椒等味重的调料。反正就是只爱重口味不爱小清新。在饮食上,我真是奉行蔡元培先生的主张:兼收并蓄。北方的羊杂汤,有人闻到就受不了,我爱吃。前段时间14万网友为豆腐脑咸甜之优劣大打口水仗。说真的,我在北方吃咸的豆腐脑.上面浇上黄花菜木耳别有风味,在武汉吃放糖的豆腐脑很清爽,都好吃。在什么山头吃什么味道。西安的羊肉泡馍,我超爱;螃蟹虾子,我的最爱。我曾经一口气吃了6只螃蟹,差点中毒身亡。  相似文献   

9.
铁成 《新天地》2017,(5):46-47
每天吃到父母做的饭菜,是一种福气微信圈子有各种晒,有晒美景的,有晒美人的,而我晒得最多的,是我父母做的美食.我父母是江苏徐州人,做得一手好面食.我们家因此三天两头有好吃的,一会儿是韭菜盒子、一会儿是葱油小饼,还有豆沙蒸包、枣馅儿饼、各式发糕.至于包个饺子、做几个烧卖,或者来几碗手擀面啥的,对我父母来说,那更是小菜一碟.记忆中,我打小就没瘦过,所以我一直认为自己的富态,都是因父母的一双巧手而来.  相似文献   

10.
正《舌尖》的产品决策和执行实现了高度统一,他们善于用最合适的姿势,在自己清晰的目标和社会普遍的需求之间实现对接《舌尖2》无疑是一款成功的产品,据了解,《舌尖2》投入成本约为3000万左右,播出带来的收益已经超过1个亿。长期研究纪录片的何苏六教授曾公开表示,《舌尖2》在海外的版权销售单集价格达到6万美元,创下中国纪录片海外销售最好成绩,这个价格已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餐饮业市场异常繁荣,规模已接近2万亿元。然而这么大的市场,却只为A股贡献了三家餐饮连锁企业——全聚德、湘鄂情和西安饮食,与行业的产值规模极不匹配。台湾上市餐饮企业能为大陆同行业者提供哪些值得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台湾的美食像极了你调皮可爱的弟弟,你常常因为他的顽皮而与他生气,却又在离开之后突然有一种血肉同根的思念涌上心头,无以名状,欲说还休,只能在长久的思念里徘徊,触摸,静静回味他的音容笑貌。  相似文献   

13.
钟芳 《社区》2013,(36):57-57
荆沙鱼糕在鄂菜中最负盛名,凡是到过湖北省的人几乎必食。前段时间,我到湖北出差,在荆州境内第一次吃荆沙鱼糕,给我的味蕾留下了一次难忘的记忆和享受。  相似文献   

14.
你知道吗,随着人口增长、全球化导致饮食文化进一步同化,加上生态受破坏,许多物种数量锐减,地球上很多东西快要给我们吃完了!现在,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因人类的口腹之欲即将消失的濒危物种们。  相似文献   

15.
袁谨  志文 《华人时刊》2016,(4):46-47
正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全省饮食界,从事厨师工作的有成千上万之多,然而,像镇江烹饪行业潘镇平这位厨艺精湛、热心传承、锐意创新的炒菜状元,却不多见。他,从业50余年,经他传授厨艺者达万余人,20多名精英弟子遍布海内外。春节前夕,我们专程前往古城镇江采访了潘镇平这位久负盛名的烹饪大师。交流中,大师精神矍铄;言辞清晰,铿锵有力,让人无法相信他已76岁高龄。  相似文献   

16.
正春节是全球华夏儿女共同欢庆的节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流淌着中华民族血脉的龙的传人会格外在意这个特别的节日。从年二十三到除夕,贴春联、接财神、蒸花馍……当一年的忙碌都已尘埃落定,留下最温馨的莫过于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叙天伦,一边开启象征团圆的年夜饭,一边守着旧岁迎新春。年夜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流传千古、至今不哀的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老树 《老友》2013,(3):10-12
餐桌上杯盘狼藉。满桌剩饭剩菜,很多人已经对中国式“舌尖上的浪费”司空见惯。不论是高校食堂还是各类餐馆、饭店,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中不乏好食物。餐饮浪费触目惊心、发人深省。专家指出。倡导文明、理性就餐的生活方式。消除“面子”隐忧。杜绝中国式“剩宴”,减少浪费,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谈金铠 《北京纪事》2015,(5):103-104
我是一位80岁的老人,对老北京的小吃情有独钟.今儿个,我乐意凭借自个儿舌尖上的回忆,挑出几样自己爱吃的和虽然不是特别爱吃的但还是说得过去的老北京小吃,跟大家伙儿说道说道.  相似文献   

19.
宋伯航 《社区》2014,(27):56-57
在山东博山我的老家,有一种传统的菜肴,能使人在寒冷的冬天觉得舒适温暖,它就是酥锅。博山人对于酥锅有一种虔诚的感情,好像没有酥锅就不是冬天,没有酥锅年味就不浓了'生活的滋味也淡了。  相似文献   

20.
姚炎中  张鑫 《21世纪》2014,(3):12-14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人,食以安为先农产品安全事关每个人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