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周浪  孙秋云 《社会》2017,37(4):1-31
本文通过对苏北望村基督徒因病信教现象的考察,关注信教农民的宗教心理及其演变。用"信念"来把握农民"信"的起点心理,它蕴含了个体面临生命困境时寻求宗教帮助并对之赋以期许的自然心态和家庭伦理。"信念"的宗教建构、"信念"的情感嵌入以及"信仰"要求三个宗教操演环节促使个体心理的由俗入圣。基于原有病型及其疗效基础上的个体与宗教间的互动,信徒发生了信念坍塌、信念过渡和信仰升级三种类型的心理分化。"信念"操演与分化构成了农民宗教心理演变的机理,也形塑了农民的信仰方式。文章进一步探讨"信念"对于理解中国农村宗教实践中的个体宗教心理、宗教皈信、宗教复兴等议题所具有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苯教的衰落和变革─-兼论宗教发展必须和社会相适应的规律顾邦文苯教是藏族古老的原始宗教,以万物有灵为思想基础,自然崇拜和杀牲献祭是它的主要特征。它帮助统治者以天神的名义统治人民,同时用众多的神灵威慑民众,使他们很好地服从统治,因此西藏历史上有26代赞普...  相似文献   

3.
致意礼在近代社会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主要有两大趋势:一是出于减轻身体负担的诉求,推动了礼仪动作的简化;二是在文化殖民的渗透下,西方礼仪文化对国人身体与思维起到了重要的形塑作用。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国家规训与自我控制分别通过空间、服饰等媒介对社会民众的行礼方式选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民众也从身体感觉与诉求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礼仪,最终形成特定的礼仪风尚,在日常生活中固化下来。  相似文献   

4.
日本神社数量多,信徒庞大,显示了神社在日本具有广泛的民众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地方神社的宗教活动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流,在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要看到日本政府官员不断参拜靖国神社不仅威胁着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的原则,而且也不是日本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民间传说和宗教都是由民众创造和传播的。民间传说中的宗教故事和宗教神话的某些一致现象,说明它们都反映民众的认识、感情和需求。某些不一致现象为民俗学和宗教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而有价值的材料。民间传说中对于宗教的褒贬态度鲜明地反映了汉民族对待宗教信仰的功利特点。充分利用民间的宗教传说对于发展中国的宗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笑楠 《社会》2015,35(3):121-140
本文运用对高层两性人才的访谈资料,尝试将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做经验研究和现实解释,观察两性在性别操演时展现的灵动性和真诚性,并将该理论与女性主义方法论作对比,反思后者潜在的“受害人假定”和“对性别的过度归因”等问题,进而讨论女性主义方法论对研究对象的遴选标准、对研究内容的界定标准和建立于性别差异基础上的研究预设等所遭遇的合法性危机。最后,本文尝试将性别操演理论与女性主义方法论对接,以探讨性别操演理论对性别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日本对西藏的研究有一定的历史,早期主要研究西藏的宗教,近年来扩大了研究范围,开展了对西藏历史、文化、语言、民间文学和人类学等各方面的研究.战后,日本成立西藏佛经研究所,出版《西藏撰述佛经目录》、《西藏佛经研究丛书》,东洋文库成立西藏研究部,大谷大学成立西藏大藏经研究会,京都大学设立藏语讲  相似文献   

8.
冷满冰 《学术交流》2007,(8):161-163
小说《卡拉玛佐夫兄弟》有三处对民众的集中描写,充分展现了民众的低劣。在小说的主题中,根本是宗教大法官(伊凡、斯麦尔佳科夫、拉基金、柯里亚)与佐西玛长老(阿辽沙)的对立。伊凡和佐西玛长老都在为"病重的俄罗斯"指点迷津,他们争论的关键问题是人民的素质优劣。最终,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塑造的民众印证了宗教大法官对民众的断言,说明作家表面上支持阿辽沙而暗地里支持伊凡。  相似文献   

9.
赵荣  张宏莉 《社科纵横》2007,22(2):166-168
圣愚是俄国东正教特有的一种僧侣类型,圣愚现象和圣愚崇拜倍受俄国民众推崇,这种宗教文化现象对俄国民众的思想及社会文化的影响较为深远。本文主要阐释了圣愚的内外特征及圣愚现象对俄国社会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并从自然、历史、宗教、国民性格等方面分析了圣愚崇拜为俄国所特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不丹这个名称源出梵文 Bhotanta,意即西藏的边陲。不丹早期的历史十分朦胧,历史学家只能依靠一些残存的档案和少得可怜的国外资料,并结合神话和传说对不丹的早期历史加以推测和作些结论。不丹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00—600年。在此期间,本教从西藏传入不丹,这是传入不丹的第一种宗教。本教主要在不丹北部和南部一些地区流行,对不丹的历史和宗教的形成产生一  相似文献   

11.
诚挚约稿     
《天津社会保险》2012,(2):71-72
为更好地发挥杂志社保宣传阵地的作用,为各类参保人员提供一个了解社会保险信息的窗口、搭建一个充分为社会保险事业建言献策、展一方社保人风采、反映普通民众社会保险愿望和期盼的平台。我们诚挚邀请广大社会保险理论研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史学由于统治者的控制与利用 ,其贵族化趋势日益明显并形成“正统史学”独占史坛的局面。正统史学对广大普通民众的忽视 ,弱化了史学的社会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面向普通民众的史学活动逐步兴起并日趋活跃 ,中国史学开始了它的大众化进程。 11— 19世纪是这一进程的奠基阶段。这一阶段先后经历了 11世纪中叶至 14世纪后期传播方式的大众化和 14世纪后期至 19世纪末著作形式的大众化 ,从而为中国史学大众化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峰 《社会》2013,33(2):84-110
本文利用上海市的调查数据,从宗教归属、人口学变量、社会经济地位因素、社会信任、社会参与和其他机构信任等方面对宗教组织信任进行分析,了解人们对宗教组织信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对相关的研究进行回应。结果显示,与对其它机构的信任相比,民众对宗教组织的信任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宗教归属、社会信任、组织参与和对世俗机构的信任对宗教组织信任的影响最大;阶层、社会参与也有一定的影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政治面貌等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北京城墙存废的争论中,北京市民以及普通民众的反应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以1957年北京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收到的相关人民来信为样本,通过对来信中关于北京城墙的三种主张的分析,揭示了这场争论中普通民众对北京城墙不同的价值认知和深层次看法,从中可以窥见特殊历史条件下全体民众对这一重大问题的立场。  相似文献   

15.
戏曲、曲艺是普通民众的娱乐方式,其开放互动的表演艺术形式,使得民众的审美趣味及价值观念得以充分融合、参与到艺术形象的再创造中去,戏曲与曲艺中关于时迁的故事流传不息,这一脉系下所呈现出来的时迁形象自然折射出民众的审美迁移与价值判断。通过对传奇《偷甲记》、子弟书《盗甲》、扬州评话《后水浒》、北方评书《大闹大名府》等四种以时迁故事为核心的作品进行考察,可以清晰地发现时迁形象完成了颠覆性的价值跃升——从受贬抑的偷儿身份到受到极度推崇的大英雄,其审丑倾向日益强化,诙谐性得到延续和发展。而嬗变的动因则源于小说原著中对时迁价值与地位的严重低估、传统英雄观的颠覆与瓦解、审丑传统的促进和文化传统的滋养与受众期待。  相似文献   

16.
马国俊 《社科纵横》2003,18(6):62-63
“双百”方针在书法艺术活动中表现为作品风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书法艺术研究中表现为思想观点方法的多元性和科学性 ;在书法艺术实践中表现为对广大民众的普及和对专业层次的提高。以“双百”方针为指导 ,就能正确认识书法艺术实践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梁丽萍 《社会理论》2008,(1):105-126
改革开放的二十余年,中国一般民众对于宗教的兴趣和宗教皈依现象逐年增加,而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基督宗教在民众中的传播、发展及基督教信徒的增长。以山西省为例,据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山西省基督教信众约26万人,到2002年,基督教徒增加到41万多人。山西省吕梁市1978年有基督教徒500人,1998年增加到3万人,20年间增长了60倍;而临汾地区100多个村,几乎全民信基督教。  相似文献   

18.
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党中央在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之际,在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为促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文章通过文本分析法梳理了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的背景和会议主要内容,尤其是对会议召开之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与前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既一脉相承,又有自己的特点,如强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加强党的建设这三大任务并重;巩固边疆、富民兴藏;注重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继承和发挥“老西藏”精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等等。这些治藏措施对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选国 《社会工作》2015,(2):18-25,125
西方社会工作的晚近发展表明,发端于宗教领域的社会工作,在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领域都出现重返宗教的趋向。本文首先阐述了宗教领域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实践的新面向,呈现了其内涵与本质;进一步,对世界范围内宗教领域社会工作实践脉络进行了反思性梳理,旨在为我国推动宗教领域社会工作实践提供经验参考;文章最后从追寻人的完整性角度,尝试提出加快推进我国宗教领域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思路和策略,以期加快宗教领域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和本土化进程,并有效整合宗教力量服务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学习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需要。当前,普通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存在着持续时间短、自主性不强、碎片化等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鉴于此,应从关注、学习、参与、奖励四个层面构建激励机制,以期增强普通民众学习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