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9,(1):119-123
区域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女作家玛丽·奥斯汀的核心思想,是她生态观、文学观和文化观的集中体现,其主要内涵包括:人与自然之间应遵循"相互顺应的模式",个人理应顺应自然环境而生,同时能动地改变着所生活的地方;文学是区域性的,真正的区域写作在于挖掘和呈现地方的意义,区域文学的集合便构成了民族文学;正如区域文学是构建民族文学的基础,区域文化也是民族文化赖以生存的基石,不存在均质的民族文化,只有丰富多样的区域文化,区域性即民族性。深入理解奥斯汀的区域主义,把握其在奥斯汀作品中的实现手法,对我们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探索区域写作手法、构建民族文学与文化,以及应对现代主义的弊端和问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文学话语权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新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铁生 《学习与探索》2008,1(1):184-187
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文学社会背景和政治背景,"权力"已成为当今文学研究的重要议题.话语突破语言学的范畴,在很大程度上被赋予政治权力的意义,文学话语权在文学转型时期的价值取向就在于其政治权力的转向.随着全球化的深化,当文学发展到后现代主义阶段,出现了代表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的文学话语权与代表帝国主义企图继续独霸世界的西方中心话语权抗衡的新局面.这一文学转向,为发展中国家战胜帝国主义的"软权力"而赢得了民族权力,这是其进步的一面;但是,过分强调民族话语权,又极易滋生狭隘民族主义,这是其危险的一面.在全球化进程中,为使文学达到"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之目的,坚持多元文化的共存、共通与共融,在多元文化碰撞与整合的基础上发展民族文学,进而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才是其可取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彝汉双语教学是凉山民族教育的一大特色,它既关系到彝民族自身传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又关系到彝民族融入国内主流社会和国家教育体系的接轨问题。本文综合彝汉双语教学的外部要素和内部各要素,研究彝汉双语教学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政治不稳定是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民族国家形成前是一个异质性极大的“多极社会”,因而就与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立前的分裂状态存在极大的差别。因此,用所谓多元的民主政治不能实现发展中国家建立民族国家的任务,也不能克服这些国家的政治不稳定现象。但用专制政治也同样不能奏效。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走出“专制一民主”情结,针对“多极社会”的实际而采取诸多有效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文学,亦称中华民族的文学。中华民族,是汉民族和蒙、回、藏、僮,维吾尔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集合体。中国文学,是以汉民族文学为主要部分的各民族文学的共同体。中华民族是一支古老的民族,中国是具有悠久的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有大约五千年的文明史。有文字的历史至少要从商代算起,那时距今也有三千五百年。中国文学,以自己特殊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构成了独立的价值。与世界上其它民族异轨同奔。中国的文学有自己的审美理想,有自己的起支配作用的思想和文化传统,有自己的理论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6.
马汉广 《求是学刊》2013,40(2):115-123
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观念的提出,已不同于歌德和马克思当年提出的世界文学概念,它既包含有那种世界主义的乌托邦理想,同时又是一种消解中心、多元并存,以全球化眼光看待本土经验的文学实践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一场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地域文化的大合唱,也是一场文化战争,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俞曦霞 《浙江学刊》2023,(2):217-224
移民文学中的多元文化书写呈现出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新的叙事风貌,展现了不同文化博弈交融的特质,也是欧洲传统殖民关系在全球化过程中不断演变的重要体现。英国移民作家、诺贝尔奖得主奈保尔和石黑一雄是其中的两个典型。奈保尔家族祖孙三代的多重移民经历促使他围绕自我探寻历史真相和殖民体系的当代烙印,体现对多元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的复杂态度。石黑一雄的母国文化认同使他接纳近代日本追随西方的国家意志,西方文化的内部迁徙使石黑一雄成为当代英国作家的代表。他们的非虚构作品和反乌托邦小说丰富了全球化时代的移民文学,多元文化认同昭示了全球化进程实际上是西方文明和其他文明共生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汪介之 《阅江学刊》2010,(6):108-113
俄罗斯学者米.巴赫金的治学领域宽广,对人文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俄罗斯本民族的文学和文化遗产是巴赫金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孕育、生成和发展的主要资源,但他对于中国文化和文学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这集中体现在他撰写的一份题为"中国文学的特征及其历史"的提纲中。巴赫金看到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确认从事一般文化与文学研究、探索人类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规律离不开对中国文化与文学的把握,这其实是他在观照东西方文化关系和思考世界文化发展问题时必然形成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王宪昭 《创新》2014,(1):115-118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资料学是当今民族文学研究的基础性学科。近百年的资料学建设实践表明,与时俱进推动民族文学资料信息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应该在相当长的时期加强民族文学资料采集,加强资料研究,通过建设专题数据库、搭建信息交互平台等形式,积极开发民族文学资料学的信息资源潜能。  相似文献   

10.
文学的民族化和大众化,是巴人文学主张的重要组成部份。这不但散见于他的许多单篇论文、杂文和理论专著中,而且也部份地体现在他的小说作品里。不论是在坚持和发展民主主义革命文学时期,还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学时期,巴人都是一贯地鲜明地主张文学要适合人民大众的要求,要保持民族的传统特色,为人民大众所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巴人对文学的民族化和大众化的论述颇多,这里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撮要说明其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1.
在政治家、经学家、史学家、文坛宗主等表象背后,与一般宋人笔记和当今文学史所显示的大相径庭,欧阳修晚年人生的底色其实是衰痛、哀恸与孤独.他外在的事功显赫,文学的成就辉煌,但他肉身的早衰病痛、面对小儿女相继死亡的精神哀恸,以及敏锐心灵所体会的生命孤独,种种忧伤缺憾却并不因此而得以抚平.论文拟藉由欧阳修诗文、书简、表状中并不完整的自我言说,对其迥异于表面风光的生命底色作深入幽微的掘发与阐释.  相似文献   

12.
金雅 《浙江学刊》2003,4(2):191-194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古今文化转换与中西文化撞击的现实环境中,梁启超率先以积极的姿态迎击挑战,他敏锐地意识到民族文化的新生不仅是一个严肃的文化课题,也是一个与民族命运攸关的政治课题;不仅是中西文化交汇融通的问题,也是民族文化传承涅槃的问题。面对这个时代与历史课题,梁启超提出了著名的中西文化“结婚论”。在文化“结婚”的理念指导下,梁启超的美学思想体现出重化合、创新变、扬个性的鲜明的理论风貌。  相似文献   

13.
无论在文艺评论还是创作实践中,沈从文都以强烈的读者意识注重对读者大众的关爱、阅读对象的论析和接受效果的评价。他的接受美学思想深植于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民族危亡的隐忧,高扬着民族重造的文学理想和严肃文学的奋斗旗帜,并以伟大而沉重的历史使命感关注文坛动向,瞩目读者变化。不断探索满足读者期待视野的艺术创新是他接受美学思想的生命追求。尽管他游离政治的人性书写和艺术探索与众多读者政治需求的期待视野不相融合,但其强调文学社会价值、重视作品接受效果、坚持艺术品质创新、对读者高度负责、不愿趋炎附势的接受美学思想却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反思和启迪。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于1987年5月30日至6月1日在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民族乡召开了我省首届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辽宁、吉林和我省的专家学者,以及长期从事民族文学研究的同志,还有赫哲族文学工作者与干部共40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长王平凡同志自始至终出席了研讨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与会同志就下列问题进行了讨论。 (一)关于编写民族文学概况的指导思想问题。有的同志提出,我们编写民族文学概况,就要充分反映“民族的观点”,以“本民族能否通得过”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多数同志认为,在学术  相似文献   

15.
井·水·道 --论村上春树文学中的老子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今最走红的纯文学作家 ,他的小说卓而不群 ,别具洞天。因此 ,才得以撼动数百万读者的心。1树上春树成功的因素固然很多 ,但其中 ,具有寓意性的形象的营造 ,无疑使他的小说大为增色。剔出村上文学形象的寓意性 ,就无从谈论村上文学。在迄今为止的创作中 ,村上造就了诸多具有寓意性的形象 ,其中 ,“井”可称得上是最典型的一个。  “井”从村上的处女作《听风歌》便显露头角 ,一直伴随村上文学步至今日。在《听风歌》中 ,“井”是作为插叙的小故事出现的 :一日 ,在宇宙中彷徨的一青年对宇宙的宏大感到厌倦 ,便钻进了…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在苏联文学界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同时也是苏联世界文学研究的一个关键词。在第二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吉洪诺夫作了《现代世界进步文学的报告》,他以“世界进步文学”为核心观念描画了一幅世界文学地图,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由于“进步”的政治性成为世界文学的评价标准。1957年4月,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举行的“关于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的学术讨论会从文学内部发掘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世界性”因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世界性”在于“民族普遍性”与“理想超越性”的统一,它立足于各民族共同的传统,同时又超越各民族局限,强调一种对世界性理想存在的表达。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马克思主义世界文学研究为中国的世界文学研究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中国世界文学理论的构建,应该尝试建构一种新的不同的对“文学”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世界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时代,民族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基本构成已经成为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的意义。保护、传承、弘扬和发展该地区的民族文化,不断探索和创新和该地区民族特点的多元文化民族教育模式,使民族教育和现代教育相结合,推动西北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民族教育之"根"须植于民族文化之"土壤"中,要充分包容各民族文化优秀部分和文化特性,塑造具有多元品格和充分包容品格的文化精神。为此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在课程构建中秉承多元文化、本土化等多重理念,多元文化课程应具有多源于整合互补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它的民族性。日本文学反映的只能是日本民族的社会生活特点和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心理素质、语言等特点所形成的特色。因而,它是既不同于中国文学,也不同于欧美文学的一种富有日本列岛特色的文学。如同文学的民族性是在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民族文学的发展除自身内在因素以外,还受他国民族文学外在因素的影响。20世纪中期以来,文学研究的重心由语言艺术方面的内部研究转向文学的外部及文学与文化关联方面的研究和文学与文学间的对比研究;80年代以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成为文学全球化所讨论的热门话题。对比研究中美两国文学发展史中受民族组成成分的影响、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形成的政治制度对文学发展的制约以及文学全球化过程中输出与输入所产生的融合与排斥效应,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时期进一步澄清民族独立性与“西化”的悖论关系,走出误区,积极投身到文学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之中,以求在文学全球化的进程中获取最大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法律多元主义从国外引入,在法律和社会科学等相关领域初步展现其作用力。同时也已经证明可以影响到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和进步思路。因此,进行法律多元主义与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构建中互动的初步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叙述,旨在挖掘法律多元主义与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的勾连与共融之处,定向地探索法律多元主义与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构建交融的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