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有人把职业社工比喻为“北斗星”——人们生活中的引路人。上海涌现的第一批内地社工的生存态度如何,他们的幸福与困惑是什么呢?2007年11月上旬,我们来到了内地社会工作发展的前沿——上海学习。召开了一个有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领导、社工机构负责人、一线社工、社工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会。得到他们的热情参与。会上他们发表了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时刻照顾纳税人的心情也是以民为本的体现。在日本,公务员也搞"形象工程",其通常的做法是:凡是老百姓能看到的地方都要"示穷",越寒酸越好,能凑合就凑合。比如办公楼的装修及设施等等,有的基层课长坐的椅子甚至都磨开了花。总之,"工程"都要保持一种看上去比民间公司差一档次的样子。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一位日本公务员道出了其中的"真谛":"可以让纳税的老百姓看了感到政府没有乱花自己的税金,还觉得政府穷得可怜。"让老百姓从对比中感到有"优越感","自己怎么也比政府混得好",从而缴点税也不会产生怨言了。很显然,他们这是 相似文献
6.
7.
<正>自1999年参加治黄工作以来,朱洪雁扎根基层一线水文测报工作20多年,先后任黄委三门峡水文站站长、河津水文站站长,现任龙门水文站党支部书记、站长。20年来,他对待工作兢兢业业,政治上积极向上,业务上刻苦钻研,洪水测报中奋勇当先,经过自身的努力和组织的培养,迅速成长为同龄人当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8.
9.
白宫赋予了美国总统荣誉和权势,但是总统们对它的抱怨从来没有停止过。英国媒体近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芝加哥的一场政治募捐宴会上抱怨,白宫的工作环境缺乏科技含量。无法给他提供“酷炫手机”及高科技产品。时至今日,奥巴马不得不使用一部在市面上已经很难见到的老式黑莓手机,这部手机还是他费尽心思才保住的。 相似文献
10.
2003年4月,经过紧张的筹备,北京惠泽人咨询服务中心的“天使家园”热线终于开通了。“非典”时期由民间机构开设的心理支持热线,这可能算是第一家。想想那时,作为一名“老”志愿者、心理咨询员,能为抗击“非典”间接出一把力,心里总感受到了一种恒久的塌实和自豪。从热线开通的那一刻起,电话铃声就没有停止过。没有想到的是,为医护人员和他们的家属开通的热线,来话者多数是报名做志愿者的。一位下岗的司机师傅,他的车“全天听从调遣”:一位做报纸发行工作 相似文献
11.
12.
人格与人的“价值生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格作为人之为人的价值规定,被诸多学科所共同关注和研究。哲学的人格研究关注的是社会历史中现实人的“价值自我”,即人的自然生命经过社会“类化”后所形成的“价值生命”的实现,哲学人格强调的是人的主体性的自我确证与人之为人根本性质的历史获得。文章正是在论述这一主旨基础上,揭示了人格范畴的价值蕴涵,并为人学研究的深入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14.
"拍摄鱼的时候,你就是它们中的一员,拍摄鸟的时候你便在和它们一起飞翔!这样,你手中的机器才能纪录下最多、最美的它们!这就是记录片!"雅克·贝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继"天地人"(《迁徙的鸟》、《微观世界》、《喜马拉雅》)生命三部曲之后,耗资7500万美元的《海洋》又向我们打开了一扇神秘的大门。《海洋》拍摄了4年零7个月,7个摄制组转战全球50个拍摄地, 相似文献
15.
团队建设被各方面领域都看重,合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成功与否。中国的公务员队伍担负着管理国家的重担,更需要团队建设和合作精神,而不是各自偷懒,互相扯皮与推诿。智猪博弈模型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解释,只有走出智猪博弈的困境,才能建设好公务员队伍。本文意在通过解释智猪博弈模型,希望能找出解决公务员团队建设的良好办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正处于通过创制及健全相关民事立法——侵权责任法来积极应对各种事故导致人身与财产损害后果的关键时期。几年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身侵权死亡赔偿的一个司法解释引发了社会上“同命同价”与“同命不同价”的激烈争论。生命双重价值观命题的提出对于理性回应“同命同价”与“同命:再同价”的质疑及剖析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地区三江平原上的友谊县凤林古城及隔河相望的宝清县炮台山古城,这两处大遗址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现的,对其考古发掘则是近年逐步开展的,特别是炮台山上“七星祭坛”天文考古现象则是2000年6月20日刚被发现的,对它们的综合研究和破译还处于初始阶段。 凤林古城与隔七星河相望的炮台山古城“七星祭坛”遗址,南北二者结合,应是构成一座城市总体的两个组成部分,成为黑龙江流域2000年前的“亘古荒原第一都”。三江平原上,有汉魏时期城址、聚落址上千处,城邦林立,其中以友谊县凤林古城和宝清炮台山“七星祭坛”最… 相似文献
18.
19.
常言道:“好死不如赖活”。这是中国人对生存的那份渴望。从中也折射了一个民族对人生苦难的巨大心理承受力,这种生存智慧是随遇而安式的——只要活着,一切就有希望;而倘若死了,一切也就归于虚空。 然而,生活是有质量的,生命是有质量的。死可以死得天地泣、鬼神哭,也可以死得不那么轰轰烈烈但平静尊严;活可能活得窝窝囊囊、痛苦不堪,也可能活得风风光光,神采奕奕。这样,假定我们可以把生命的质量分解为生育的质量、生存的质量和死亡的质量这三个方面,那么就有理由提出一个反问:“好死”果真不如“赖活”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