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人生的乐趣莫过于微笑着生活。有两位个性完全不同的钓鱼高手,其中一人孤僻而不爱搭理别人,单享独钓之乐;而另一位高手,却是个热心、豪放、爱交朋友的人,爱交朋友的这位高手,看到旁边有新手钓不到鱼,就微笑着说:"这样吧!我来教你们钓鱼,如果你们学会了我传授的诀窍而钓到一大堆鱼时,每十尾就分给我一尾,不满十尾就不必给我。"双方一拍即合。  相似文献   

2.
近日,20亿只东方田鼠大闹洞庭湖,"人鼠大战"正酣之际,大批"被俘"田鼠被偷运到广州、番禺、肇庆、东莞、南海等地,经过一番煎、炸、煲,"爬上"餐桌,店家生意相当火爆。有人戏言,这是"以嘴为器灭除鼠患",也算是无害化处理。而今的社会,猫不再是鼠类的天敌,反而是人成了前所未有的"灭鼠高手"。  相似文献   

3.
邵玉田 《老友》2008,(9):44-44
一般来说,一个喜欢涂鸦、习字的人,很自然会迷上篆刻。笔墨流韵,点染自然,直到用印之时,瞬间成就了"画龙点睛"的最后精彩,一幅作品才算完美搁笔。印虽方寸,却气象万千,如同把玩紫砂壶,其中意境——妙不可言。我算不上什么篆刻高手,只是略懂皮毛,更从未有过什么让人惊羡的作品问世,但我确确实实可算得上  相似文献   

4.
<正>天下第一造假高手他是五百年来精鉴第一人,也是天下第一造假高手;他是中国画家中作品最多的,在"亿元"时代不断创造市场奇迹。张大千曾论画:"画中要它下雨就可以下雨,要出太阳就可以出太阳。造化在我手里,不为万物所驱使……心中有个神仙境界,就可以画出一个神仙境界。"张大千是20世纪最传奇的画家,少年遭绑票,被土匪任军师;未婚妻去世,跑去寺庙当了一百天和尚,法号大千;  相似文献   

5.
《中华魂》2007,(10)
熊志彬老人是重庆人民出版社的编辑,后在文化局工作过。近日,他以实名发帖方式痛斥重庆"洋人街""四大恶俗":一、"洋人街"口的洋楼,正面塑了一个爬窗男人,侧面一个女人,暗喻偷情,实属低俗;二、街边凳子塑成胖女人翘屁股,恶俗;三、厕所内小便槽做成涂口红的女人嘴,恶心;四、标语将鲁迅的名言翻过来:"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有了  相似文献   

6.
流感是由一些病毒引起的。人们在谈.话、打喷嚏或咳嗽时就会把附着病毒的唾液或黏液的小滴喷射到空气中,使疾病很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用鼻子或嘴吸人这些小液滴,你就会被传染。你也可能因为触摸了病人刚刚接触过的东西后又用手触摸鼻子和嘴而感冒。  相似文献   

7.
三国英雄病     
<正>人们最容易联想到的历史,总是三国——群雄并起,有人没落,有人创造奇迹,人人都在寻找自己的雄心与霸业。可今天反观那些争雄天下的强者们,其实,人人都有病。偶像的陨落——吕布的嗜睡三国时代不乏智将与勇将,但吕布始终是最关键的那一个。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时代是战士追随勇者的时代,纵观三国,能够抵挡刘关张联手夹击走过五十回合的能有几个?所以,尽管吕布几度败  相似文献   

8.
"人是什么"的人的本质问题,无论就认识对象还是认识价值而言都是一个合法问题,必须由也一定可以由形而上学思维来加以解决。传统阶段的形而上学思维是死界形而上学思维,把"人是什么"回答成了"人是什么物",从而人的根本性、独特性、高级性被"遗忘"了,也造成了理论研究的逻辑错误。同样以形而上学思维为工具,从人是生界存在者、人作为"生命实体个别"具有内在性和自身生成性的逻辑出发点出发,可以得出人的存在由低到高具有个体特殊、个体一般、群体一般、人类一般、生命一般、自然一般等六个本质层次。"人是什么"的哲学问题需要由六个不同层次的语句来整体表述:人是难以确定不同环境下不同意识性的特定完整独立的人的意识个体;人是特定完整独立的人的个体;人是由众多特定独立个体人组成的特定独立的人的群体;人是人的类———人类;人是生命中的一种生命;人是自然中的一种自然物。自然由生界与死界两界组成,根据认识对象的不同,理论思维应当以生看生、以死看死,这样的形而上学思维不但可以解决对人的本质的认识问题,而且可以解决对自然本质认识这一世界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对大多数人来说,吃完元宵,春节才算是真正完结。然而外贸人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海外客户并未放假,他们自然也没有在春节假期中走亲访友、乐享天伦的闲暇,而是早早就开始了第一轮的"春耕春种"。正月初十,江西的小许就已回到温州  相似文献   

10.
白明 《北京纪事》2009,(11):56-58
我写过一本小书——《片面之瓷》。不承想,这本书被一位“高手”看到了。这位“高手”人称“老D”,久居京师的中州人氏,既是个制瓷高手,也是个“作旧”高手。您看,我就不说他是“造假”高手,因为人家老D一开始就明说了,他手里鼓捣的玩意儿是假的!  相似文献   

11.
吕布是三国时期真实存在的将领,《三国志》中关于其轻狡背主事迹已有所载。吕布形象演化经历了从《三国志》历史原型、到《三国志平话》与元杂剧“三国戏”敷衍生发、最终到《三国演义》定型的过程。《三国志》中的吕布是有勇无谋、好色重利的无德小人形象;《三国志平话》中的吕布是勇武重情、为妻杀主的猛将形象;元杂剧中的吕布是能文能武、企盼团圆的俊勇丈夫形象;《三国演义》中的吕布是无谋好色、忠义皆失的将领形象。从人物性格内部的道德、才能、气质禀赋三个层面入手,具体梳理和探讨吕布形象演化轨迹。吕布形象的演化是市民大众与士人群体审美理想和道德评判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广笑府     
《可乐》2009,(10)
高手过招某日侍郎、尚书、御史三个高官走在路上,看见一只狗从面前跑过。御史借机会问侍郎:"是狼是狗?"(侍郎是狗)侍郎脸都绿了:"是狗。"尚书和御史大笑:"何以知道是狗?"侍郎:"看尾毛,下垂是狼,  相似文献   

13.
fotoe  翟倩 《社区》2013,(4):65
经历过20世纪60~70年代的人,应该对公共广播有着深刻的记忆,机关单位、居民大院、工厂学校都有各自的广播站,高音喇叭随处可见。那时候,听高音喇叭里的广播,成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当年的报上曾这样形容:"一根电线,拉近了城乡的距离;一个喇叭,能听到来自北京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读了拾遗同志的《关羽和袭了元明间人对史料的误解。 原来《三国志》的斐松之注在《关羽传》中引《蜀记》一段文字说:这里的“其”字是指示代词,究竟指代吕布,还是指代秦宜禄,有些含混。因而被元明间人解为指代吕布,出现了《关大王月下斩貂蝉》一类剧目。 其实,关羽和曹操所争的美人,不是吕布之妻而是秦宜禄之妻。《三国志》的裴松之注在《明帝纪》中引用了《魏氏春秋》的《献帝传》说: (秦)朗父名宜禄,为吕布使诣袁术,术妻以汉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 邳。布之被围,关羽屡请于太祖,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 祖见之,乃自纳之。宜禄归降,以为銍长。及刘备走小沛,张飞随之,过谓宜 禄曰:“人夺汝妻,而为之长,  相似文献   

15.
胡鹏 《南都学坛》2012,32(6):138-139
<正>一、优美的园林是市民的精神归宿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道禅都是从山水与"道"之间的内在联系看待自然自身的独特价值的,即"山水以明道"。道家中的老子论"道"时就经常将自然与"道"联系在一起。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用山水来表明中国自然价值观更为妥当。人们钟情山水,是亲身体验的结果,热爱山水,不仅仅是体验外在的宜人景色,更重要的是体验山水给人心灵上的美感,  相似文献   

16.
《可乐》2007,(3)
1、开篇大型歌舞:《黄巾起义》张角兄弟领舞,36个演员(代表36方)伴舞,演员们个个头戴黄巾,边跳边唱“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2、芭蕾舞:《连环计》编剧:王允主演:貂蝉、吕布、董卓貂蝉在台上翩翩起舞,左边是吕布,右边是董卓,貂蝉在两人之  相似文献   

17.
人们一直习惯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叫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组成的。这种观点其实是不够全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有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简称马克思主义人学。哲学研究"存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普遍规律,以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宇宙中存在的无非是自然、社会和人。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包括有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人的问题三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创立的以实践观为基础的唯物主义也全面包括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从自然、社会、人三种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获得了三种不同的形式: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人学。  相似文献   

18.
在《三国演义》中 ,吕布是个引人注目的短命人物。吕布的人生历程 ,形象地揭示出人仅有外表和才艺是不行的 ,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品德和人格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历来论吕布者,都认为他是一个天性反复无常之人。事实上,吕布杀丁原投靠董卓,是因为认同董卓反宦官的政治态度;杀董卓,则因反对董卓代汉,是二人政治上分道扬镳的结果,貂蝉并非主要原因。在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群雄四起的社会环境中,大多数人都急于找到施展自己才干的舞台,吕布也不例外。吕布在当时称得上"英雄",因而成为一些实力集团争取的对象。他只是一个有虓虎之勇的武将,并非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而社会的政治需要及其本身的才能,又偏偏不断地把他推向政治斗争旋涡的中心,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弃旧图新的选择只能通过弃而杀之来实现,并非他天性好杀。吕布诛杀董卓,在历史上是一件有积极意义的事情,一是为国为民除了一大害,二是避免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讨董战争,使历史的发展少了一个曲折。  相似文献   

20.
2010年秋,偶然一次机会,我受人之托,为某会所创作了一批陶瓷雕塑艺术品摆件,其中两组主要以"太湖石"为创作素材。之后这一系列的创作便成了我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课题。中国人素有赏石、玩石的传统,赏石文化早在上古时期就己初出端倪。同自然崇拜都是古老的话题。人们从征服自然、亲近自然、再到改造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向来密切。人与山水的相遇,人对山水的发现,以及先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种种与自然山水息息相关的精神财富,从而构成了中国传统的山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