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鹏 《社科纵横》2013,(6):93-94
理解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对文化生态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课题。通过深入探讨可以发现,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思路是构建合理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两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两者融合发展可以加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区域民族地区的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健全相关政策和法规,充分挖掘市场价值潜力,并且合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发展的路径主要有文化品牌培育、文化产业资源开发、集聚发展和国际化发展。融合发展在政策体制上要加强政策引导,深化体制改革。融资需要广辟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投入。在产业发展上要打造优质品牌,扩大产业规模。在文化保护上要加强保护工作,丰富保护形式,实现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推动区域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世界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时代,民族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基本构成已经成为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的意义。保护、传承、弘扬和发展该地区的民族文化,不断探索和创新和该地区民族特点的多元文化民族教育模式,使民族教育和现代教育相结合,推动西北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民族教育之"根"须植于民族文化之"土壤"中,要充分包容各民族文化优秀部分和文化特性,塑造具有多元品格和充分包容品格的文化精神。为此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在课程构建中秉承多元文化、本土化等多重理念,多元文化课程应具有多源于整合互补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李俊霞 《社科纵横》2010,25(8):135-13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兰州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兰州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特点,挖掘和保护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持兰州非物质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增强文化实力,实现兰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5.
面对我国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环境的日渐式微或被过度地商业化、庸俗化的现实,依据文化遗产的特性走适度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现实选择。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问题上,要把文化传承作为评价产业化发展质量的首要标准,把促进社区参与看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保障,同时还要通过现代科技和传媒的有力支撑,通过整合并做强文化产业链条,有效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能力和传承效果。  相似文献   

6.
《学术交流》2013,(2):1
"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是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发挥学术报刊理论探索和舆论导向功能,促进我国旅游文化产业科学有序、繁荣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历史学版)、学术交流杂志社研究决定,联合开展"旅游文化产业研究"征文活动。一、选题范围1.旅游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外延;2.旅游文化产业开发与历史遗存保护;3.旅游文化产品品牌打造与历史遗产的挖掘和整理;4.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5.旅游文化产品生产与消费;6.政府管理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7.发达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借鉴;8.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9.旅游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谌世龙  吕观盛 《创新》2010,4(6):77-80,8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具有较高品位的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是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方式。桂林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也已比较成熟,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传承中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可行性问题,并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提出了桂林应从构建融博物馆和主题公园为一体的桂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展示园区、建立桂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示范研究基地、打造桂林非物质文化旅游节庆、建设桂林戏曲曲艺演艺场馆、设计桂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共5种非物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其才 《创新》2015,(5):90-96
广西金秀地区的固有习惯法内容全面,效力严格,在当代社会仍有一定影响。金秀瑶族自治县县、乡镇两级人民政府通过引导制定村规民约吸纳习惯法、在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中参照习惯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石牌习俗"传承习惯法、建立瑶都民族廉洁文化基地展示习惯法、在思想道德法制宣传教育中宣讲习惯法、举办大型节会宣传习惯法等直接和间接的方式进行瑶族固有习惯法的弘扬、传承,发挥习惯法在当今社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邵欣仪 《社科纵横》2013,(2):245-247
当前,发展文化产业,着力发展文化经济,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真是难得的好机会。笔者实地调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的文化环境建设后,看到了该县的民族文化环境建设的成绩,了解到了存在的差异,提出了在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环境建设中要坚持特色人才的培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开展社会性的教育、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构筑区域性的交流平台、建立民族古村落保护的"村长"负责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欧阳敏灵 《探求》2012,(1):37-39,45
广佛肇人民文化同源,血脉相承,共同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从加快广佛肇经济圈崛起、推进广佛肇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的角度,对广佛肇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申遗、整体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和保护的资金投入、遴选广佛肇具有共同特质的非遗项目整体保护和申遗、开发“粤都府”非遗文化长廊整体申遗保护、广佛肇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申遗保护等相关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巩茹敏  张广才  范爽 《学术交流》2007,(12):199-201
黑龙江省境内的朝鲜族具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主要体现为社会风俗、表演艺术、节庆、礼仪等四个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黑龙江省朝鲜族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受到了冲击,有些正处于逐步流失、甚至消亡的危险境地。针对上述情况,黑龙江省政府及各市地政府正从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上加大保护力度;同时,以高等学校为主体,对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保护与传承;此外,重视教育,加快人才的培养也是加大保护力度的又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客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契合乃至重叠,对其实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能性。此外,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传承人文化权利的实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完整地传承和发展。但是,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模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又面临着著作权的保护期限限制、专利权的条件限制等诸多制度障碍,同时还存在着保护不全面、保护范围受限制等局限性。我国应当采用综合法律模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在知识产权法中对其做出防御性保护规定,同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质和特性,制定专门法律制度进行积极保护,规定其权利归属、权利内容以及利益分享机制,并赋予专门部门以行政职权,对损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实施处罚。  相似文献   

13.
张晶 《社科纵横》2010,(2):91-93
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立法是不断促进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更好地保障新疆民族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对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本文从加快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必要性、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立法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依据以及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内容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旨在强调通过立法为新疆民族教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不断加速新疆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构建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机制,建构相应的规则体系和理念基石,实现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目标,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实务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和范围的进行界定,明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知识、民间文学艺术等相关术语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帮助我们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私权,应当纳入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视野,但知识产权制度只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的部分内容的进行保护,且在分别保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遗漏一些重要信息.因此有必要制定专门法对非物质遗产进行统一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一、音乐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 音乐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过创造、传承、发展并延续至今的优秀文化产物之一,其表现形态体现为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特定人群共享及流传至今的具体音响、音乐文化观念及音乐文化实践.将音乐文化遗产在现代文化产业的框架之内进行开发和利用,则成为音乐文化遗产产业.音乐文化遗产的产业类型,则主要表现为以下经济形态:音乐歌舞观赏、社会音乐文化教学培训、音像制品的制作与销售,以及与其他文化产业类型相结合的经济形态存在方式,如旅游、影视等等.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7,(1):158-16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印证,高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有力保障,对大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大学生创造力,宣传地域文化,带动经济增长,增加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黑龙江满族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是黑龙江主要世居少数民族之一,满族文化是黑龙江多元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术界开展了抢救满语资料、研究满文档案的民族文化遗产拯救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满族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仅靠学术界少数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及全民的参与,从而形成持久、广泛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以确保满族文化资源保护挖掘与利用工作长期有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18.
颜明霞 《创新》2014,(3):61-64
文章在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的互动发展模式。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的资源状况的不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互动关系发生的源动力和作用路径,设计出"旅游资源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旅游资源开发"两类具体的互动发展路径体系。  相似文献   

19.
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属性和特质性等特点,决定了需要为其设置特殊的法律保护体系。现阶段,我国对人口较少民族"非遗"的法律保护还存在许多不足,加上商业化和政策执行的负面影响,使得保护问题面临诸多困难。有必要从民族平等理论、保障人口较少民族文化权利及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要求入手,论证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必要性,进而在探究法律保护之依据的基础上,考察保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法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极其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的内在要求、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求需要公法强力介入,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财产属性的内在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要求和利益平衡的要求需要私法的适度调节,以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公法、私法互补共存的保护模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