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丽 《求是学刊》2015,(1):37-42
《启蒙辩证法》作为对启蒙理性进行批判的理论表达,已成为经典文本。作为这一文本的效果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哈贝马斯认为《启蒙辩证法》对启蒙理性的批判只不过是一种总体性的意识形态批判,必然会陷入"施为性矛盾",最终会瓦解社会批判的规范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20年代"田中奏折"被揭露出来的那一刻起,围绕着它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被历史演进验证了的"田中奏折",其文本的真伪之争却成了一桩历史悬案。"田中奏折"的主人公田中义一,是一位"三朝元老",探究与田中有关的历史事件,只关注他出任首相的昭和年间显然是不全面的。通过对这一历史人物的背景考察,基于对《田中义一相关文书》等文献的收集、整理,重点考证"田中奏折"的核心内容与《帝国国防方针》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田中奏折"的核心内容与《帝国国防方针案》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所谓"田中奏折"的主人公田中义一,是制定《帝国国防方针》的提案人和《帝国国防方针案》撰稿人;《帝国国防方针》经过大正、昭和年间三次修订,是一个明确阐述了当时日本的国家战略与军事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3.
在1923年题为《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的讲座中,海德格尔提出,解释学讨论的主题不是已经死去的学术文本,而是文本背后每一个当下的此在生存。由此他认定,解释学的真正学术任务是将此在在其自身中的存在基本特性中显现出来。此在不是实体性的"人",任何此在生存都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现实条件下的在此生存。此在之"此"是被证伪的在场性。所以,不要简单地说无"此"的一般人的"人"和"个人","个人"生存总是已经处于一种今日的公众被解释状态之中的。此在在公众闲言中表达方式就是今日作为教化出现的历史意识和哲学意识。存在论意义上的解释学就是要"揭示在这种具体的对所形成的真实现象正确的看",即看到此在在其存在特征中的"此"。  相似文献   

4.
魏文玉 《社科纵横》2007,22(11):124-125
《红楼梦》被誉为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百科全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具有典型的现实性和历史性。本文从《红楼梦》的文本和当时清代统治下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红楼梦》所展现的社会中的法制及其现实影响,以及作者曹雪芹想要表达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5.
陈彦辉 《学术交流》2004,(11):170-173
《左传》中记载了许多有关梦境、卜筮、天道、灾异之事,晋代范宁据此批评"其失也巫",实际上这是对《左传》的一种误读。《左传》是对春秋历史的客观真实的记录,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史学和文学著作。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5,(2):107-113
20年前的"《废都》热"与所谓的"陕军东征"堪称文坛的一次强烈"地震",它带给人们的震惊、引发的争议以及对之后文学的影响,都值得总结和反思。《废都》的主题是"自废"与"废人",由此决定了它将性描写作为文本的重心,而当初和"陕军东征"一起备受指责的"商业炒作"问题,其实是因社会还不习惯文学图书市场化而产生的。总体而言,陕军东征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7.
鲁克俭 《创新》2016,(1):5-15
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MEGA2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文本研究路线图,包括《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文本研究的方法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文本研究的"两步骤原则"。"两步骤"即《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文本研究的地基清理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文本解读。文章从《提纲》手稿的文献学问题、中译文讨论两方面进行文本研究的地基清理;从《提纲》中"实践"概念的新解读,《提纲》第二条与"真理标准",《提纲》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关系,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提纲》的共产主义主题,《提纲》第十一条是否意味着"行动主义"等六个方面进行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8.
《求是学刊》2014,(4):129-137
以《红楼梦》比较《金瓶梅》,是两部名著间历史与美学联系的探讨与厘清。《金瓶梅》固不必攀附《红楼梦》而自有其价值与地位,但对当下《金瓶梅》文学价值的认可及其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学术以外的现实意义。"反模仿"本质上也是一种模仿。《红楼梦》对《金瓶梅》的"反模仿",使其形象体系包括立意、结构、人物等"大处"和总体,"乃《金瓶梅》之倒影":《红楼梦》"谈情",是青春版的《金瓶梅》;《金瓶梅》"戒淫",是成人版的《红楼梦》;《红楼梦》"以情悟道",贾宝玉是迷途知返的西门庆;《金瓶梅》"以淫说法",西门庆是不知改悔的贾宝玉。其他林黛玉与潘金莲、薛宝钗与吴月娘、袭人与春梅等,皆具此等"倒影"关系。这种"反模仿"而成"倒影"关系的过程与机制,有似于生物工程上的"转基因技术",而《红楼梦》实可视为《金瓶梅》的"转基因产品"。在这个意义上,《红楼梦》"深得《金瓶》壸奥","《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  相似文献   

9.
雅斯贝尔斯对康德的著名文本《永久和平论》进行了一种人道主义或者说生存论的解释:要实现真正的和平,政治决断、社会理念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革命",即人心的决断。与格哈德把《永久和平论》解释为政治哲学主题和哈贝马斯解释为社会哲学主题相比,雅斯贝尔斯的人道主义解释更有价值,也更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10.
《秦本纪》在记述秦穆公之亡时对《左传》中《黄鸟》相关叙事文本的载录,一方面展示了秦穆公的"杀贤"之行,使其与前文近乎完美的形象形成极大反差;另一方面其中"秦不能复东征"的预言也与后文秦国最终"东征"成功的历史事实不符.这两重文本的矛盾并非是司马迁在叙事中的困境与失误,而是寄寓着太史公深刻的"过秦"思想,是其历史逻辑、著史考量与宏阔历史视野的综合展现.秦穆公贤明厚德,死后却留下"以人为殉"的污名,一生尽力伐晋,却屡屡受挫.司马迁以一国之事系于一人之身,暗示了秦文化的残暴与落后造就了秦穆公的悲剧,也为秦国最终二世而亡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1.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跻身于"英国移民文学三剑客"之列,足见其文学造诣和在当代英国文学中的地位。为他赢得"布克"奖的长篇小说《长日留痕》,再现了一段英国往事,流露出浓烈的怀旧情感,表现出对历史的再审视、对绅士等传统观念的依恋,与当代英国的现实处境构成了反讽性互文关系,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帝国垂暮的感叹。综而观之,黑石一雄如此情结的展现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其日裔背景在文学创作中的悄然流露,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2.
运用苏珊.兰瑟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相关理论,探讨《占有》的多层叙事结构和多重叙述声音,有助于深刻了解《占有》的叙事结构和主题。《占有》的多层叙事结构展示了女性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多重叙事声音体现了女性从男性主体社会中的失声状态到重获自己声音的转变。对《占有》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这一全新视角的解读,克服了以往叙事学只注重文本形式和女性主义批评只注重内容的弱点,将文本内容与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3.
《求是学刊》2019,(6):34-39
如果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马克思哲学真理观在改变世界的实践基础上和社会历史视角下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表达,那么,与之有着"费尔巴哈"这一共同论域和历史语境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则对作为真理幻象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进行了彻底批判。因此,离开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不能全面理解马克思真理观。马克思正是在对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揭示中反证真理的真实性内涵。事实真实和价值真实是意识形态真理性的双重规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气质和真理性品格正是因这双重规定而彰显。  相似文献   

14.
一、打破"欧洲中心论",重现真实"世界史"现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殷地安之迷》一书,是《图说美洲图腾》一书的重新修订与再版。《图说美洲图腾》一书,先是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5,(5):103-106
杰克·伦敦是我国译介最多的美国作家之一,但与其大量的翻译文本相比,国内对杰克·伦敦研究方面的成就却较少,形成巨大反差。对其作品《中国佬》的普遍看法是其对华人的描写是一种丑化,带有浓重的种族歧视色彩。但是在阐释学、接受美学和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观照下,杰克·伦敦的《中国佬》存在被过度阐释、解构的现象,这其实是中国接受者在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下的一种误读。《中国佬》对白人统治阶级的讽刺鞭挞和对海外华人真实生存状态的书写才是杰克·伦敦的真实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5,(8):126-130
陈丹燕的《上海的金枝玉叶》与林希的《天津卫的金枝玉叶》都运用了"城与人"相互指涉的文学构思模式,以都市豪门的命运沉浮讲述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南北两座城市共同的殖民历史以及创作者的地域文化自觉形成了两个文本共同的"东方史诗性"美学追求。但南北两个大都市以及创作者投射其中的情感价值又有本质区别,代表了近代以来殖民环境下中国都市现代性的诉求差异,一种是对西方文明的有限认同,追求文化共性和融合;一种是认别,强调文化差异和自我。  相似文献   

17.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唯物史观诞生的标志,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源头。正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根据分工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五形态"说的同时,还根据自然产生的生产工具与由文明创造的生产工具的差别区分了前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从而形成"三形态"说的初步表述。这一思想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五形态"说与"三形态"说的统一。这种统一是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基本原则——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原则的体现。只有回到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的起点,才能真正理解其社会形态理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明人阅读、接受《山海经》的历史情况,具备提炼问题并进行断代研究的学术价值.《山海经》文本在明代得以广泛传播,明人进入阅读《山海经》的普及化时代;《山海经》的学术价值在明代得以重新树立,通过"夏鼎说"等问题的申说、论争,明人彰显出治《山海经》之学的高度自信.明代的阅读风气与学术流变互为表里,更易了人们接受《山海经》的传统认知,以"古文奇书"为接受预期的认知形态,尤其是对"奇"的标举,促生出诸如"史部""子部"的属性转变等学术问题.明人接受《山海经》的历史全景,描绘出"明人"这一学术群体在学术史上的独特性情与地位.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7,(8):97-103
在《申报》创刊前,国内报刊发展萎靡,缺乏将审判公开理念广为传播的渠道。"杨乃武案"与《申报》是相互成就的关系,杨乃武借助《申报》洗冤,《申报》则借助"杨乃武案"提高销量。然从司法制度角度看,《申报》在"杨乃武案"的最大成就是首次全面提出近代史上的"审判公开",正是《申报》办报人的特殊身份、办报地点的特殊位置、言论自由的特殊背景、良好销量的助推,使得《申报》将西方"审判公开"的司法理念首次全面引进,包括对庭审不公开与阻止公众力量参与的批评,也包括对审判公开的呼吁与公众参与司法的渴望。  相似文献   

20.
《求是学刊》2015,(6):124-129
作为社会生活现代化的一部分,20世纪前期的东北文学话语爆发式地发生了变化和创造,来自传统、西方、地域的多种体系的文学话语交鸣共处,使东北文学在一段较短的历史时期内经历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话语实验,在地域、时代、历史、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做出了新的文学选择,回应了历史与时代对东北文学的吁求。《点金术》、《出人意外》、《家庭革命》三文本中体现出的话语选择历程,虽然有欠融会贯通,但也颇有历史意蕴,它们保存了大量的传统元素,保存了新旧文学话语博弈的历史样态,是值得珍视和记取的文学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