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传统文化理想人格对当代大学生精神人格的形成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大学生精神人格的培养不应只采用西方机械技术构造与解构手法以及纯意识形态的真理输入模式。大学生精神人格的培养应走传统文化内省的第三条道路,即用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内涵来构筑大学生理想人格的精神内质与内容:一是用“外化”、“入世”的理想人格确立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取向;二是用“内化”、“出世”的精神人格让学生淡泊名利、顺其自然并懂得接纳与珍惜,以净化心灵;三是用诗歌与小说的美学人格打造大学生诗意的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2.
“国学重振”与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学话语、国学话语、意识形态话语的交织中,处于弱位的国学话语不仅是重铸国魂的文化途径,也是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方式.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触媒和介质,要求翻译主体不仅要具备"打通"中西的能力,还要具备"参互"古今的文化内省能力,只有加强国学素养的培育,才能面对业已出现的人才培养的困境,完成对翻译专业人才完美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3.
在鲁迅的全部创作中潜流着一股强烈的内省意识。它在整个鲁迅精神中处于较深层次,呈现出鲜明的个体色彩,具有恒久的哲学意蕴。内省意识以内察本身为要旨,是中国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受孕于特定的时空环境里的一种心理现象;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在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时,必然要发生的心理过程。鲁迅并非近现代中国最早萌发内省意识的人,然而在同代人中他的内省意识发育得最为成熟。鲁迅由起初的直面民族存在危机,  相似文献   

4.
宋人的山水游宦意味着兼顾融通济世弘道的责任与生命超越的祈想,在山水中灌注着追索人生意义的哲思理趣。苏轼一生山水游宦中的山水诗心与其人格构建是印证相通的,早年签判凤翔与通判杭州期间的山水之游,主要呈现出的是志道经世、迈往无前的勇儒人格。经由山水审美的禅思理悟和极富人文精神的智性体验,山水诗心对传统的勇儒人格施以补救、纠偏和整合,变兼济独善的政治人格的偏废分裂为冲夷平淡、理智内省的文化人格的中正圆融。这正是苏轼于山水游宦的生命实践中反思个体价值、建构理想人格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孔子“成人”理想人格的分析,认为孔子理想人格的教育主要有性习论、知行合一、进取与入世等原则;具体教育方法主要有立志、博学、克己、内省和践行等。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的完全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特质——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内省性,从这种特质的由来,以及中国历代几家词论为例,来看中国传统文艺评论的审美把握方式及把握态度。  相似文献   

7.
徐复观对文化的哲学省察是通过内省证悟的方式而不是外在的观解的方式。正是在这种省察文化的方式中,徐复观见出了中国文化反求诸己的精神或工夫的价值,从而不仅维护了中国文化,更为人类文化的健全发展开出了医治之方。  相似文献   

8.
人格理论在文化人类学中是关于文化与人格关系的理论,人格魅力是理想人格对同文化的人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施加的影响力.蔡元培的人格是为中国知识阶层普遍所认可的魅力人格,笔者用文化人类学中关于人格理论的某些观点,结合蔡元培的人生阅历及其厉行改革取得的成果对中国新型文化教育的影响,来解释人格与文化的关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蔡元培在中国文化教育领域里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9.
文化兼具消费与引导的双重功能,大众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商业性娱乐性.大众文化时代的公民道德教育,应结合传统美德与大众传媒,联系社会现象与热点问题,通过影视作品、综艺节目、流行音乐等通俗文学形式,以感性的生活化姿态通俗普及.个人品德方面,涵养仁爱善良、内省自律、独立进取的人格.社会公德方面,遵规守则、正直勇敢,培育家国情怀和...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文化对社会人格的塑造研究入手,提出了社会情境、社会暗示、社会感染、社会模仿是社会文化对社会人格塑造的基础因素,并从社会文化孕育社会人格、社会文化确定社会认知,社会文化养成主体意识,社会文化决定社会心理四个方面阐述社会文化对社会人格的塑造及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现状及社会人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社会要现代化,人格就必须现代化。当代青少年只有坚持服从集体、尊重个人、讲究道义、倡导诚信、崇尚勤俭的道德价值取向,并将顺从与主动、和谐与竞争、守成与创新、内省与开放等人格特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完成自身的现代人格建构,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人格与文学品格——从孟子散文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散文的气势为历代学者所公认。其气势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孟子的内在人格精神。孟子人格的实质是一种分裂的悲剧性人格,造成文化人格悲剧二重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为知识分子君主理论的缺陷,二为自我角色定位与实际政治文化地位的巨大反差。文化人格二重性不惟体现在孟子身上,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文人作家,他们的内在人格从根本上说都存在着这种分裂和变异。主体有怎样的人格精神必然会反映在其作品创作中,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群体特定的人格精神及文化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及文学创作的总体品格和主流特征。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现代散文诗可以概括为灵魂内省式、情感宣泄式和哲理思辩式三种抒情范式.其中灵魂内省式又分社会灵魂内省和个人灵魂内省.散文诗的抒情范式形成独特的内形式价值,同时也构成了散文诗的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器乐文化汲取禅宗"顿悟"思想成果,形成了内省性、刹那性、直觉性、余味性四大特征,其"传神余韵"的最高审美境界直接以禅宗"意在言外"顿悟说为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道家美育思想的文本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作为中国的美育流派之一,建立了以“自然”为核心,以“反观内省”为手段,以颐养生命为目的的美育思想体系,但它一直作为美育潜流存在,学术界对此关注甚少。本文试从人格美的评价标准、塑造人的美的措施和途径三个方面对道家美育思想进行现代阐释,以期给予现代美育以启示。  相似文献   

16.
宋人因酷烈党争而频繁陷入贬谪之中,又通过理性内省提升内心境界以挺立精神主体,使贬谪中的山水具备迥别于唐人的文化品格。由苏轼所发起苏门诸子参与的武昌寒溪西山唱和,即是以山水为媒介来反思士人贬谪命运、树立自由人格、因诗以进道而追寻文化价值的典型例子。并在一定的时间维度下通过想象追忆的艺术创造,构筑起士人群体间维系情感交流、心理勉慰和价值认同的"集体记忆"。这种"集体记忆"通过山水审美活动使士人坚守文化理想的人文情怀得以传承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7.
南宋遗民词人的独特人格魅力,表现在他们对整个人生有了深刻的内省,儒家乱邦不居、无道则隐的思想,佛道全身避祸、自然闲适、根绝尘念的观念,构成了他们人格精神的基础,他们继承发展了晋宋士人陶渊明的人格风度,羡慕和仿效他的行为方式,吸收了晋宋时代士人人格精神的有益因素,从而在"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境界里消解了入世与归隐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8.
行为主义是世界心理学中的一个主要学派,由于行为主义反对内省,无视机体的内部过程,因此对行为主义的介绍更多的是围绕其“行为”的理论,而人格方面涉及很少。本文对早、中期行为主义的两个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的人格理论做了阐明、比较及评价,以期勾勒出行为主义人格论的大体框架。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在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借鉴西方进步思想,培植先进的政治理念,超越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赋予其全新的时代内涵,博采中西精神文化之长,提倡新时代的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政治意识伦理思想;维护人的权利和尊严,树立公仆观念,加强政治道德,注重政党伦理建设等方面的政治制度伦理思想;修身内省,陶冶人格,存心做大事,不可存心做大官,替众人服务等政治行为伦理思想。孙中山政治伦理思想具有积极意义和巨大的历史进步性,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的政治文化是在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产生的,是中西文化、古今文化的融合,其突出特点就是和谐性。政治人格也就是政治个性,与政治文化有密切联系,不同的政治文化涵盖着不同的政治人格。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和谐性及其追求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的价值取向,对现代整合子人格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形成政治参与,营造一种宽容精神,为现代政治人格培育提供伦理支撑;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为现代政治人格的培育提供价值导向;有利于深化并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培育独立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