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府民俗文化是西府这一特定的时空内发生的民间文化现象的总和,其内容包罗宏富,事像千姿百态,历时从古至今.西府民俗文化的内涵包括饮食、服饰、家居等物质民俗;组织制度、人生礼俗等社会民俗;民间信仰、巫术禁忌、娱乐游艺、民间工艺等精神民俗;神话、传说、故事、民谣、谚语等语言民俗.西府民俗文化具有原始性与农耕性、传承性与扩布性、稳定性与变异性等特征.研究西府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将有助于移风易俗,开发利用民俗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
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价值评价与开发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就是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且能够被有效开发利用,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各类民俗现象总和。以此定义,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独特性、稀缺性等都较强,对旅游者有较大吸引力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可分为:餐饮文化、休闲文化、节庆民俗、地方特色产品、民俗文化集中展示区等五个方面。本文首先对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这五个方面的现状进行评析,然后进一步评价其旅游价值,最后就此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民俗档案等概念的厘定,论述了开发民俗档案文化资源的六种模式:档案馆与图书馆、博物馆联合举办民俗文化展览;借民俗文化概念打造特色民俗艺术品牌;从馆藏民俗档案中发掘民俗文化村;民俗影音、文艺作品发行模式;节庆活动模式;历史文化街区模式。以此为民俗档案文化资源开发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消费心理的变化,近年来,中国传统节日民俗出现了庸俗化的倾向.这些庸俗化的节日民俗不仅破坏了节日民俗活动本身优秀的文化价值,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也扭曲了普通大众关于传统民俗文化的价值取向,助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对此,应通过坚持民俗的多元化价值观与主导价值现相协调、抵制物质利益驱动、处理好传统节日的封闭性文化价值和社会开放性文化价值的冲突、强化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伦理建设等,使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回归本真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5.
论文从政府主导立法,建立完善的民俗文化保护体系;扩大宣传,使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传承民俗文化的意识;成立专门的管理、研究、展示机构,科学、系统地传承民俗文化;在大中专院校设立相关课程、专业,培养民俗文化传承人;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提升东北民俗知名度;策划新闻事件,营造良好的民俗文化氛围;设计、开发、推广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塑造东北民俗品牌形象等方面,提出了若干东北民俗文化的当代传承措施。  相似文献   

6.
边缘文化的原生性、多元文化的交融性、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是乐业县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乐业县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以开发原生自然式的实地民族或民俗村为主,以建立民族民俗博物馆为辅,另外也可以适当考虑发展节庆民俗旅游、歌舞民俗旅游等专题性民俗旅游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习俗催生艺术,艺术改造习俗”,文学艺术与民俗结有不解之缘。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汉魏六朝赋承载着丰富的民俗内涵,包括节日民俗、婚育民俗、信仰民俗和礼仪民俗等。挖掘汉魏六朝赋中的民俗文化对研究一些民俗的起源、本义及其演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成都锦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区域经济效益、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锦里民俗文化一条街的民俗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4大类,10亚类;其中包含了6项旅游产品要素、10项旅游产品类型、若干旅游产品项目。以蜀汉三国文化为支撑,以川西民风、民俗为内涵,融合成都特有的休闲文化气氛,锦里民俗文化街在主题形象定位、产品功能设计、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了一条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9.
西府社火民俗及旅游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炎帝开创农业和利用火而祭社祭火产生的保留在西府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府社火民俗是以姜炎文化、周秦文化为品牌的宝鸡旅游文化产业中最具潜力的旅游文化资源之一。其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具有迎神、祈福、喜庆、娱乐、宣德、明智等突出的文化功能,但存在着内容形式陈旧、资金人员不足、重视保护不够、研究开发不力等问题。建立机构、筹措资金、树立品牌、改旧布新、塑造明星、制作光盘、加大宣传、产业运作等是保护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巨怀的长篇小说《书房沟》以关中西府贴、王两大家族的争斗兴衰为主线,不仅在现实层面叙述了一系列社会历史事件,而且通过民间生活文化的描写,形象地再现了西府民俗生活的诸多类型,深刻地反映了周秦文化的传承与变异发展,揭示出西府民俗与周秦礼制的同构关联及其重礼乐尚功利的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1.
歌谣与民俗互为依存,具有共同的表现特征,又共同培育了民族民间艺人。湖北恩族三岔乡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对其研究分析,可略见土家歌谣与风俗于一斑。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周氏兄弟文学观的民俗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氏兄弟基于对民俗学学科理念整体把握与深刻认识 ,借助传统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 ,广泛吸收西方及现代民俗学的新理念 ,将民俗与文学有机结合 ,形成了从民俗学角度观照文学的独特视角 ,他们“改造国民性”文学的民俗人性观以及创作理论与实践 ,使其成为文学的民俗文化批评的开拓者 ,是 2 0世纪初民俗学与新文学相结合运动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3.
在剖示中国传统化与中国民俗心理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民间信仰在民俗心理中的地位,并着重解析了中国传统化对现代民俗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对汕尾蛋民民俗文化进行调查分析 ,全文分为历史来源和分布、居住民俗、服饰民俗、婚姻民俗、信仰民俗、蛋歌六部分 ,论述了蛋民民俗在 1949年以前、1949年以后到现在这两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变迁。在 1949年以前 ,蛋民民俗文化和水上生涯息息相关 ,较多的具有原型文化的特点 ,以缓慢的速度变迁。 1949年以后 ,在政治因素和经济大潮的影响下 ,蛋民民俗文化受到巨大的冲击 ,它不断调整脚步 ,在变化中有所保留 ,逐渐趋同于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15.
~~当地仍称神庙所在农田为“蛋家宫”。品清湖边的蛋涌 ,因聚居人数众多的蛋民 ,形成蛋涌、蛋家涌诸圩落 ,村名犹保留至今 ,不过因与闽南方言土音相同而被讹为“东涌”、“东家涌”罢了。明清时期 ,海丰县蛋民人口大增 ,遍及全县各个港口。据清代嘉庆三年 (公元 1 798年 )秋重修的马宫“天后庙”的石碑记载 ,康熙中年重修“天后庙”时 ,本港渔民募款的蛋户有 2 4 8家 ,人口近 1 0 0 0人。清光绪33年 (公元 1 90 8年 )汕尾港已初步形成经济繁荣的渔港 ,蛋民人口达 70 0 0人 ,处于鼎盛时期。“迨至民国 2 0年初 ,汕尾尚有蛋户男女四千人 ,加上…  相似文献   

16.
都市民俗是在都市环境中蕴育形成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及语言民俗等。在20世纪华洋杂处的上海,都市民俗形成了其特有的兼容并蓄的特点。对上海都市民俗的文学书写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新感觉派的“异质民俗”书写、40年代新市民作家的“日常民俗”书写,以及80、90年代当代作家的“民俗寻根”书写等阶段,从而建构起了一条跨越时空的都市民俗文学书写的独特的风景线。都市民俗的文学创作承传也积淀着作家个人的文化情结与国家民族的文化记忆,具有文学史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地带的当代岭南社会 ,其经济的发展 ,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 ,现实、开放、包容、灵活的商业文化特征 ,较少的历史文化重负以及毗邻港澳的地理条件促成了岭南尤其珠三角区域民俗文化显著的现代变异。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归纳出岭南民俗现代变异的四个特征 :传统民俗与现代社会的有机结合 ;作为民俗主体的人的需求与功能获得突显 ;传统民间信仰空前繁荣 ;民俗社会的国家在场 ,并从岭南文化品格、当前社会特点、民众群体人格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文化解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一书的出版,体现了中国学者充分理解民间故事的地方性与"国际性"特点的努力.故事类型的研究有助于把握中国民间故事的总体风貌,为探讨中国民间故事与其他民族、其他文化的民间故事之间的交流影响提供了基础.民间文化的研究亟待从学科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传统文化资源等方面增强学科的对话力量.  相似文献   

19.
钟敬文先生提出的"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的学术命题,对于中国民俗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征,有些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依然保留得相当完整。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是由多元文化组成的,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相互融通,构成多民族的中国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