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常熟县文管会于1977年12月在赵烈文藏札中,发现有关李秀成第二次进攻上海情况的书信一通。这是赵的外甥邓家骏于同治元年(1862)正月二十五日写给他的。赵烈文,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字惠甫,号能静居士。咸丰五年(1855),曾国藩督师南昌,特聘赵烈文前往。次年,赵以丁母忧回籍。一八六O年五月,李秀成二破江南大营后,迅速进军苏浙,势如破竹,地主、官绅纷纷如鸟兽散。赵烈文一家先由常州移往苏州木渎,再由木渎移居崇明,时从赵烈文行者“凡七姓三十余舟”,大小男妇百余人。咸丰十一年(1861),六月,赵烈文乘轮西上,抵曾国藩东流行营,为曾国藩剿灭太平军筹谋划策,不遗余力,成为曾国藩的机要幕僚。此后,赵烈文与在沪家人及挚友通信频繁,密切窥探太平军进攻上海的动向。邓家骏在这封信中,向赵烈文报告了太平军二  相似文献   

2.
论曾国藩与晚清政柄、兵柄的下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起义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3年后,他便率领太平军攻克南京,遂改名天京,定为首都,建立了与清朝封建政权相对峙的农民政权。1853年5月,太平天国遣军西征、北伐,八旗、绿营兵望风崩溃,清政府被打得风雨飘摇。就在这时,出于对农民军的阶级仇恨,曾国藩在湖南筹建绝对服从他指挥的地主武装湘军,在湖广地区挡住了西征军的攻势,起到了八旗、绿营兵所不能起的作用。曾国藩组织湘军,开地主官僚组织、掌握军队的先河。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军阀。清政府害怕兵权旁落,对曾国藩猜忌、压制,以至曾国藩几起几落。无可奈何花落去!不依靠湘军,清政府无法镇压太平军,最后终于起用军阀曾国藩,命令他为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这是晚清政柄、兵柄下移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历史上,有一支镇压太平天国农民大起义的地主武装,它就是曾国藩创办的湘军。从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在湖南长沙兴办湘勇之日算起,迄止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曾国藩下令遣散湘军,计12年。其鼎盛时,拥兵十二万人,纵横驰驱长江中下游地区。挽救了清政府形将覆亡的命运,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一 1851年1月,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大起义,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太平军横扫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并于1853年3月建都天京(今南京),直接动摇满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连派大员前往征剿。先派钦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10,(3):54-54
同治三年五六月间,曾国荃率领吉字营五万人马,与太平军在江宁展开决战。这场持续两年的战事已进入最后见分晓的时候,双方都豁出去了,战得十分惨烈,吉字营能否取胜,并无把握。当时各方对曾国荃指责甚多,还波及曾国藩本人。他既为九弟安危操心,又被周围的风言风语所困扰,烦躁不安。这时他想起了早年的“静坐”功课,于是就在安庆衙门的三楼上,特辟一间静室。每天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独自一人在室内静坐一个小时:去除一切杂念,凝神枯坐。这招果然起作用:上楼时心乱如麻,下楼时心闲气定。就这样连续静坐一个多月,平静的心绪使曾国藩冷静,决策得当,最后终于等到了曾国荃取胜的消息。  相似文献   

5.
湘军是太平军的死敌,双方从咸丰四年正月至同治三年六月(公元1854年3月至1864年7月)麈战十年余,其中五年之久却是对峙在江西战场。仅凭这一点,也足以说明江西战场的重要性。涉猎史籍,就可发现:无论太平军还是湘军,都在江西战场投入主力,搏斗惨烈。因此,深入分析双方争夺江西的原因,弄清两军对峙五年内的形势变化和力量消长,总结其得失的症结,应是研究太平天国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牟丹渝 《中华魂》2012,(22):25-26
今年11月是左宗棠诞辰200周年。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后三次会试进士不第,在已故两江总督陶澎家当塾师,遍读群书,钻研军事。科举制度下的他仕途无望。清咸丰元年(1851)起,他先后充当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的幕僚。1861年随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于长沙编练5000人湘军,赴赣、皖、浙边境地区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底他升任浙江巡抚,读书进仕不成的举人,依靠打仗成为掌控一方的大员。清  相似文献   

7.
近来,我们辑录到一本解放前湖北通志馆保存下来的《旅游漫草》(诗集)。此诗集系一百多年前留下的手稿,内容多与太平天国战事有关,有整理价值。惟诗集篇幅太大,其中有些诗篇意义也不大,故需别择精选。 《旅游漫草》手稿为竹纸抄本,无边栏行格,每面有诗八行,二十二字,诗中的自注为小字双行;以年系诗,顺序而下。全部诗行和自注约十万字,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自咸丰三年(一八五三年)八月至咸丰四年(一八五四年)二月所写诗篇,共三十八首;二是咸丰四年(一八五四年)三月至年底,收诗二十七首;三是咸丰五年(一八五五年)元月至咸丰六年(一八五六年)四月,收诗五十四首。以上共收诗一百一十九首。内容多与太平军首克武昌及尔后太平军西征武汉战事有关。  相似文献   

8.
我看曾公     
世人皆言曾国藩大智大勇,堪为一代英豪,我看未必。当太平天国运动以破竹之势席卷中国东南半壁河山时,当腐朽堕落的清朝军队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时,曾国藩,这个满是书生气的湘人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  相似文献   

9.
一九六一年(咸丰十一年)的秋天,当曾国藩的湘军在长江上游占领安庆,节节向东推进的时候,长江下游的上海地区中外反动派,正被李秀成部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大有朝不保夕之势。自从上年两江总督何桂清弃守常州,逃回上海后,苏南地区就陆续被太平军占领,等到这年前半年,清廷在整个苏南,只剩下镇江、上海、宝山和松江四座孤城了。这时,江苏巡抚薛焕虽有川兵、广勇数万之众,但“尽皆乌合,见敌即溃”,哪里是太平军的对手!这些清军“每月糜饷廿余万”,但却“抢劫洋船,酿成巨案”,  相似文献   

10.
现在可以浏览一下《水云楼词》,看一看蒋鹿潭如何把战争题材,揉和到词的形式中去的。以咸丰三年癸丑(1853)为例。这年鹿翁年三十六岁,在富安场课盐司大使任中。是年二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建为国都,号曰天京。二月二十三日太平军攻克扬州。四月,太平军的北伐大军渡过长江,攻克仪征、六合、浦口。十一月末,太平军在扬州外围打败清军后,撤出扬州,驻军瓜洲。咸丰癸丑这一年,太平军战无不克,攻无不取,无论在战略上或战术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50年代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1861年12月19日(清咸丰11年11月8日)太平军胜利攻克宁波,1862年5月1日(清同治3年4月12日)撤出宁波,为时虽只半年,但对太平天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现略作探讨。太平军攻打宁波是侍王李世贤部。1860年天京解围之后,李世贤就有意开辟浙江根据地。在太平天国后期击破江南大营之时,曾国藩的湘军却乘西线空虚,开展了对安庆的攻势。于是天王洪秀全召开军事会议,商讨用兵方略。侍王提出进攻闽、浙的意见。干王洪仁轩说:“英王意在救安省,侍王意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自1851年5月上疏指责咸丰帝“苛责礼仪细节,不求国家大计”始,至1872年3月死于两江总督衙门止,与清政府之间的关系跌宕多变、错综复杂。而在天京陷落前后,具体来讲就是在1860年3月江南大营被太平军击破,他被授为兵部尚书衔,署两江总督之职起,到1865年月3日接奉上谕,命他督率各军赴山东一带剿捻为止这段时间里,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突出。认真研究双方关系演变的原因、经过、后果,既可进一步了解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与清政府之间的矛盾,又可以从反面分析太平天国起义为什么失败。近年来有关论文虽在报刊杂志上屡见不鲜,但上面所提还鲜有人涉足。本文试图在部分吸收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文中只作一般介绍,不作重点论述),以1864年7月19日天京被湘军攻陷为转折点,分前(1860年3月—1864年)后(1864年7月—1865年5月)两个阶段,着重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太平军于1853年12月26日(咸丰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主动撤离扬州后,在江北仅踞守瓜州。随后,清军江北(扬州)大营逐渐南移。1854年1月(咸丰三年十二月),江北大营在扬州以南的运河两岸扎营,西路清军由钦差大臣琦善统率(1854年8月26日琦善病死,清廷令江宁将军托明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川盐济楚"后,湖北的盐政状况、盐税收入为考察对象,尤其以咸丰五年后官文、胡林翼对湖北盐政的整顿为重点,对湖北盐政制度进行梳理厘清.运用档案史料,准确统计出咸丰五年后湖北盐税收入.探讨胡林翼的经济思想,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论点进行商榷辨析.  相似文献   

15.
王海莹 《社区》2011,(35):44-44
曾国藩曾在给弟弟曾国苓的一封家书中特别谈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难忘、难堪的四次教训。曾国藩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给弟弟呢?原来,当时曾国荃刚消灭了太平天国,被慈禧封为湖北总督,但他在湖北境内得罪了慈禧的宠臣官文,一个月内几次被慈禧严斥,同时京城大小官员也都认为他居功自傲、目中无人。  相似文献   

16.
作为湘军最高统帅,曾国藩一年净收入可达银5400两,带兵12年,合法工资收入可达银6.48万两。何况他又拥有绝对的财政权,湘军军费的发放,全靠他一支笔。从咸丰三年(1853年)创建湘军到同治七年(1869年)战事基本结束,曾国藩先后支出军费白银3500万两左右。由于没有正规的财政制度,曾国藩完全可以上下其手,大笔纳入自己的腰包。如果曾国藩稍有贪念,则10多年军旅生涯,积累百万资财实在是太轻松的事。但曾国藩却没有因此而发财致富。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谓之"咸元三折",系指清咸丰元年(1851年)三月初九日至十二月十八日,时任礼部侍郎的曾国藩一连三次向新登基的咸丰皇帝呈递的奏折,即《议汰兵疏》、《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与《备陈民间疾苦疏》①。这是曾国藩在清王朝处于又一个改元换代之时,又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18.
试论曾国藩的建军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国藩关于组建湘军的设想可归纳为选将、募兵和成军三个方面,现试进行分析如下。(一)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太平军以疾风扫落叶之势,席卷了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6省,此中,除个别战斗外,几如入无人之境。有鉴于此,奉旨办理团练的曾国藩提出:“今日将欲灭贼,必先诸将一心,万众一气而后可以言战。……自非别树一帜,改弦更张,断不能办此贼也。”主张建立一支可以担负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任务的新式武装一湘军。  相似文献   

19.
《十三峰书屋全集》为清代四川剑州人李榕著。李榕(1819——1889)原名甲先,字申夫,又号六容居士。道先丙午(1846)举人,咸丰壬子(1852)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改礼部主事,转铸印局员外郎。咸丰九年(1859),曾国藩爱其才,奏调为幕僚,以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是晚清著名学者、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一生喜爱读书,学仕兼优,对阅读有很多精到的见解和心得。以《曾国藩日记》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道光十九年至咸丰二年的日记为研究时段,统计其阅读天数和比例,对曾国藩在这一时期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的变化进行探微,发现他的阅读出现了四个阶段的变化,分析其阅读出现曲折反复的原因,总结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