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东海 《东岳论丛》2006,27(5):81-84
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很重要的举措就是要打破半岛制造业基地各城市彼此分割、各自独立发展的观念,树立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意识,走经济一体化道路。胶东半岛经济一体化内涵至少要考虑形态、市场、产业、交通、信息、制度、生态环境等七个子系统;依据胶东半岛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目标,需要从观念、市场、制度、机制和组织五个方面进行创新,才能有效推动胶东半岛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发展运行的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胶东半岛作为承接日韩及欧美发达国家加工制造业转移的地区 ,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与区位优势。这些优势在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的过程中 ,需要通过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体现出来。中小企业集群具有成本竞争优势、自增强优势、品牌营销优势、区域竞争优势及创新优势等。提高胶东半岛中小企业集中度 ,完善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机制 ,建立健全良好的社会化服务系统 ,科学规范中小企业集群定位等措施 ,是加快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胶东半岛建成世界级的制造业基地,要有大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技术工人作为支撑。而缺乏人才已成为制约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发展的瓶颈。完善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对策:加强半岛文化圈的建设,用优良的文化氛围吸引人才;创新人才市场服务体系,为半岛制造业基地提供人才保障;完善户籍管理制度,消除户籍制度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政府在人才竞争中的作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高素质的建设人才;积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理论的实践和创新,指导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刘子玉教授的新著《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研究》作为一部系统研究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对策的力作,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对策研究的针对性强.该书对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发展的目标、方针、重点和战略,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供有关领导和部门作为决策参考,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地方政府行为主要关注政府自身利益和地方整体利益。在胶东半岛承接韩日制造业转移,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历史机遇期,地方政府应该明确“特殊的服务型政府”这样一个角色定位,找准政府行为偏差及其一系列体制根源,通过扩大县级政府自主权、积极承接韩日制造业转移并加快产业配套、促进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建立半岛市长联席会议制度等手段,实现政府自身和半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依据1984~2005年胶东半岛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和GDP时间序列数据,对FDI与胶东半岛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胶东半岛经济增长与FDI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即FDI对胶东半岛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FDI产生的供给效应对胶东半岛的GDP的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胶东半岛的GDP增长也对FDI的流入产生极大的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7.
实现强县发展战略的对策孟广耀即墨市位于胶东半岛东南部,东濒黄海,南依崂山,近临青岛。近年来,即墨市委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强县发展战略,确立了“抓机遇、超百亿、奔小康、争一流”的“八五...  相似文献   

8.
传统制造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以陶瓷制造业为例,通过剖解高质量发展价值维度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传统制造业集群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关系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只有少数陶瓷产区实现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耦合和协调共进,而多数陶瓷产区面临发展阻滞、短板凸显问题,根本原因是陶瓷制造业集群与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存在欠耦合.未来倚重传统制造业的城市需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提升经济治理能力,以更好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甄杰 《中州学刊》2007,(1):82-8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对河南具有较强参考价值的浙、冀、鄂、川四省,从经济效益、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比较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分析河南制造业发展的总体状况以及制造业产业与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情况,明确其优势与不足,从而把握促进河南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着力点,对河南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以及建设经济强省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金融投资高回报致使制造业逐渐走向金融化,导致经济出现“脱实向虚”现象。利用2012—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区域金融发展对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的同群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对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存在明显的推动作用,且金融化行为存在明显的同群效应。融资约束是区域金融发展影响制造业企业金融化水平的重要渠道,而企业间的同群效应更是加剧了这种影响。基于此,要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加强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对经理层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从而明确主营业务和金融业务之间的主次关系;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制造业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监管,引导资金流向。  相似文献   

11.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经济的核心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性产业。随着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突破爆发,我国亟须通过数字经济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催生的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机制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然而现阶段,数字经济与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市场体系、产业生态维度均存在融合不深的制约因素,极大地阻碍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培育。数字经济背景下,应从数字科技对装备制造业技术范式的融合创新、新型基础设施对装备制造业生产业态的系统升级、数据要素对装备制造业市场体系的组织链接、数字治理对装备制造业产业生态的解蔽重构等方面培育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而提升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效能,形成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引擎。  相似文献   

12.
方福前  马瑞光 《江淮论坛》2023,(5):27-38+193
制造业升级是中国经济转型、提高综合实力的关键,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熊彼特内生增长模型,并利用“智慧城市”试点这一外生冲击,使用双重差分方法,探讨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推动了制造业升级。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是,数字经济激励技术水平较高的高端技术制造业企业增加研发、创新产出,通过创新带动其收入提升、规模扩大。因此,高端技术制造业相较于制造业中其他类型规模增长得更快,从而实现制造业整体结构升级。在地方高校数量越丰富、政府科研支出力度越大、人才储备越多、市场化程度越高和产权保护越好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3.
江苏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特征是产业结构的全面转变 ,而整个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核心特征是工业结构的高度化。制造业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原动力。本文实证分析了江苏制造业的特征 ,对江苏制造业劳动生产率进行了国内外比较 ,提出了江苏制造业调整和升级的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后危机时代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是结构性的,对于与工业化进程密切联系的交通运输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并没有影响。后危机时代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大国发展优势和国家政策优势。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进入了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机械、电子装备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将有较快速度的发展。短期内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是:汽车、飞机等新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将会有较大的增长;环保、低碳等新兴装备制造业将获得较快增长;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空间巨大。后危机时代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有服务化、信息化、低碳化三大特征。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路径是:加快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业的协调发展;以自主创新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以低碳绿色经济助推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是产业革命的主力军,可以说,没有制造业的发展就没有今天人类的现代物质文明。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兴旺的基石,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力量,没有制造能力的民族是没有竞争能力的民族。因而,有关产业竞争力尤其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也就迎合了世界经济不断走向全球化态势的新的需要,成为各国政府、学术界、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正处在国际产业结构大调整和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而言,如何利用既有优势,正视和剖析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其在未来几十…  相似文献   

16.
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的挑战下,通过建立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是辽宁装备制造业振兴与发展的核心战略。在装备制造业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实施差异化发展,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国际竞争,是辽宁装备制造业振兴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经济制度是产业集聚形成与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2004—2016年相关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经济制度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制造业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某省市制造业集聚水平的变化会对其他省市制造业集聚水平产生显著影响;规范的经济法律制度、开放的贸易政策会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制造业集聚,紧缩的财政政策以及政府干预的加强则不利于制造业集聚发展。因此,沿江省市需结合实际情况,创新系列经济制度安排,促进制造业集聚,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安同信  范跃进  张环 《东岳论丛》2012,33(6):122-126
山东省制造业在整个山东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富裕群众、促进城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其发展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在由经济大省向强省的转变过程中,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本文借助SWOT分析法,明晰山东制造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得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山东经济再发展的关键.具体的对策建议是:借鉴日本经验,完善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及产业布局,推进制造业科技的自主创新,完善招商引资方式,合理利用市场机制,健全制造业生产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区位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建立医药制造业区位优势评价的模型和指标体系,借助因子分析对其进行简化和结构梳理,最终给出了全国28个地区的医药制造业区位优势先后排名,并对结果进行了相应的解释.以定量分析的结果为基础,结合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导向提出了当前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的区位战略,即发展特色医药经济,打造产业发展增长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地区医药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与胶东半岛旅游业发展战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旅游业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世界旅游业发展新特点:世界旅游市场出现新格局;度假旅游呈持续增长之势;休闲度假与旅游体验逐步迈入大众化轨道;经济型酒店迅猛发展和旅游市场供求内容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世界旅游业发展主流趋势:度假旅游将成为世界旅游业的主流产品和重要支柱;旅游产品市场将更加细分化;"银色市场"不断扩大;区域旅游势头不减和旅游目的将更加注重切身体验和感受.根据胶东半岛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以及度假产品的发展现状,胶东半岛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定位,确立建设独具东方滨海特色的世界性旅游度假胜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