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阶段,政务诚信建设成为提升政府信任、解决社会信任问题的共识性路径。但在寻求解决信任问题、提出建设政务诚信的方案时,必须意识到的是,西方学术界以社会资本视角理解信任,是资本精神、交换经营意识浸淫到西方社会文化层面、日常生活领域和人的行为模式的结果,极具工具理性特征,不能以拿来主义的做法,直接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因此,中国信任问题的解决和政务诚信的提升,应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避免资本原则和资本精神在政治、文化和日常社会领域的转移,摒弃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信任理解,以资源而非资本为视角理解信任、解析中国政府信任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突破运动式、口号化的政务诚信建设窠臼,在多元社会治理主体的结构化互动关系中开发、培育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资源。  相似文献   

2.
诚信从本质上来讲属于道德范畴,主要应当靠道德教化的方式来解决。但在现代社会,诚信还应当是一种法律范畴,必须将其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从法治的视域看,重建政务诚信,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在政务诚信构建中的作用,深入推进政务诚信的法治化构建。政务诚信作为诚信原则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体现,具体包含行政目的正当、信息真实可靠和信赖保护等基本要求。政务诚信的法治化构建,必须将这些基本要求贯彻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并加以法治化的制度支持和保障。为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民意沟通机制、诚信责任追究机制和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等法治化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中,政务诚信处于核心地位。以政务诚信带动整个社会诚信,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政务诚信建设是项系统工程,当前,要着力加强诚信体制建设、法制建设、制度建设、考评机制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切实提升政务诚信的水平,打造诚信型政府,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政务诚信是政府加强自身建设和赢得公共信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一个社会公平和公正的最基本保障。在对我国目前政务失信的表现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从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制度、加强监督、转变观念四个方面对政务诚信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政务诚信有其内向方面和外向方面。然而,一般人对政务诚信的理解,却往往仅涉及政务诚信的外向方面,即政府对公民的诚信。政务诚信之内向方面即政务系统内部的诚信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与政务诚信的外向方面相比较,政务诚信之内向方面似乎更为基本,政务诚信之内向方面的建设也因此而似乎应当先于或重于其外向方面的建设。政务诚信之内向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根据政务系统之内部运作的特点而具体化的诚信要求,包括政务系统内部的上向诚信、下向诚信及同级诚信。  相似文献   

6.
阮博 《重庆社会科学》2013,(12):109-115
政务诚信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目前,学术界围绕政务诚信的内涵界定、价值维度、现状分析、缺失根源、建设思路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今后学术界应强化问题意识、对话意识、开放意识和实践意识,深化对政务诚信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并注重跨学科研究、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政务诚信作为实施国家治理必须遵循的政治伦理规则,反映了政府的内在道德属性,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政务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由政策失信、权力失信、规则失信、政绩失信等引发的病症有所显现。因此,有必要从依法限权、政务公开、监督整合、信用评估、行政问责、行政伦理培训等方面入手,探索加强政务诚信的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8.
政务诚信不同于政府公信力以及社会信任度,政务诚信是中观或微观层次涉及政府部门行政行为以及工作人员施政行为中的诚信问题.政务活动中的决策思维方式对政务诚信影响深刻,应特别重视决策思维方式所依据的价值观对政务诚信建设的影响.功利主义决策思维模式是导致政务诚信缺失的肇源之一,克服功利主义的思维模式偏向,建立道德价值导向的决策模式,是政务诚信建设以及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合理决策思维路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进入全面、深刻的社会转型期以来,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愈来愈严重的社会诚信缺失的问题.若不及早进行有效治理,将会极大地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而在寻求治理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有效路径之前,我们有必要从传统诚信理念的局限、社会道德失范和制度不健全等三个深层方面探析造成目前社会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政务失信现象在当下中国已经到了较为严重的地步。因为它涉及到中共执政合法性的巩固,涉及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重大问题,因此诚信建设尤其是政务诚信建设,已经成为作为执政党的中共急需破解的难题。而要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一个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弄清楚政务失信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政治学的角度看,造成政务失信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民众怀疑政府是现代政治的一个定律,当代中国政治主体存在的政治行为的偏差,当代中国政治客体存在的政治参与之不足,当代中国政治过程存在的政务公开、公正与透明的程度不够以及经济发展之下存在的政治隐忧。  相似文献   

11.
公民国家认同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公民国家认同需要一定文化条件的支持, 政府的公共信任奠定公民认同国家的道德基础,政务诚信作为政府信任的核心价值是公民国家认同的重要伦理条件,而政务失信则是公民国家认同危机形成的文化原因之一。政治制度的改革创新是政府诚信形象重塑的第一步,也是公民国家认同信念增强的重要一步。促进公民国家认同,政府还要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坚持诚信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诚信是一种个人修养和社会规范,社会诚信是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风尚。社会诚信建设是时代的呼唤,是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诚信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内在联系,将社会诚信建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215-220
在社会有机体中,诚信具有道德性和制度性两种特性,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独特价值。运用社会有机体理论解读诚信缺失现象,不难发现我国当前诚信呈现"空心化"状态,即传统诚信缺失,现代诚信缺位,传统与现代诚信文化出现断裂。加强诚信建设需要增强整体意识,促进诚信系统的开放与发展,发挥人的能动性,更为根本地是要采用超越问题的解决策略,走整体、平衡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契约关系与诚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道德传统中的诚信本于“天人关系” ,以天赋良知为基础 ,所展开的语境是纵向的义务服从关系。现代诚信本于“契约关系” ,所指向者是人、他人 ,所展开的语境是横向的权利平等关系。现代诚信以社会权利为基础 ,不是天赋良知的发现和实现 ,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利益 ,是个人利益的实现。现代诚信建设的基础是观念的变革和建设 ,核心是信用制度的建设 ,关键是公信建设。所以 ,现代诚信建设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公民的平等的社会权利建构起相应的社会制度 ,并努力促进所有的社会公共机构在尊重公民社会权利的基础上实践其保障公民社会权利的公共职能。  相似文献   

15.
沈超 《南方论刊》2012,(12):30-31,8
诚信缺失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忧虑。诚信缺失现象的出现是由多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构建诚信社会对于塑造个人、社会乃至国家形象意义都很重大。我们应从完善诚信制度、加强诚信教育和打造诚信政府三方面入手夯实诚信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诚信危机及其原因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契约关系基础上的信用经济 ,诚实守信是合格市场主体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中国当前市场活动中大量的不讲信用、欺骗欺诈行为 ,已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完善。本文就诚信危机的表现及其原因作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政务微博是党政机关和官员以信息发布、沟通交流为目的而开设的微博。党政机构和官员的政治属性、信息发布内容的政务性和明确的政治目的性指向共同决定了政务微博的政治性。政务微博的政治主体性是党政机构和官员在政务信息发布中表现出的政治自主、政治敏感、政治自觉甚至政治创造性。中国政务微博缺乏政治主体性有诸多表现:信息发布主动性差、信息发布的内容目的性不强、缺乏互动。政务微博具有传播信息、提升政府公信力、舆论监督和政治社会化等功能,这些功能都必须围绕"提供政治服务和公共服务"的功能理念来发挥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洛克的政治合法性理论是西方政治合法性理论发展链条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政治合法性源于民众同意。政府的公共权力源于人民在订立社会契约时的委托式授权,公共权力政治合法性的根源在于民众自愿的结合和人们自由地选择他们的统治者和政府形式;政治合法性奠基于保护权利。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是人最基本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不可侵犯,保护个体权利尤其是保护财产权是公共权力赖以存在的基础。国家是人民自由契约的产物,统治者也是缔约方,其统治合法性的维持依赖于对人民生命、自由和财产权的有效保护;政治合法性依赖于分权制衡。理想的政体形式是国家权力的各部分相互制约的政治共同体,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和对外权,但立法权本身也必须受到有效制约。  相似文献   

19.
休谟的政治社会理论包含人性论、政治德性和正义规则三个方面,其中人性论是政治社会产生的基础,政治德性主要是正义的德性问题,正义规则主要是正义的制度问题.体谟认为政治社会产生的外部条件是自然资源的相对匮乏,政治社会产生的人性论基础是人的自私与有限的慷慨;休谟在其情感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德性理论,在休谟看来德性分为自然之德和人为之德即人为正义,人为德性建立在苦乐感的基础之上,它不是由自然德性直接导出的,而是在社会中人为创造的.休谟认为政治社会的正义规则包括:稳定的财产权占有规则、基于同意基础之上的财产转移规则以及履行许诺的规则.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 ,诚信的含义是人与人相处应当诚实无欺、言行一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优化社会法制环境 ,完善市场竞争制度 ,公仆的榜样示范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道德建设是建构现代“诚信社会”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