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环妙联乾隆与纪晓岚第四次下江南巡游时,因怕马吃庄稼,便给马嘴套上了马笼,不料行至一农家时马笼松脱,马儿跑去饮水,乾隆随口说道: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跑。纪晓岚正无言以对,忽见农家院内一只鸡从鸡罩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由于橡胶市场持续向好,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曼芽村的经济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布朗族村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传承也遭受了显著冲击:在传承方式上,传统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寺庙教育让位于现代学校教育和市场以及新媒体教育。这样的变化,在拉近了布朗族与现代性关系的同时,优秀文化传统特别是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传承面临着被中断的挑战。为此,应努力发掘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布朗族优秀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使之融入到现代学校教育中,并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宣传,增强布朗族的民族文化自信,使布朗族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布朗族分布在祖国云南省西南部边境一带,共约五万二千多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山区,此外临沧专区各县和思茅专区的墨江县和澜沧县也有少数分布。解放前,布朗族社会发展不平衡,居住在临沧专区各县及墨江县者基本上已发展到封建社会阶段,而聚居在西双版纳山区和澜沧糯福区者尚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布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在汉代以后的史书上记载有“濮”、“扑子蛮”、“蒲蛮”、“蒲人”等,实际上都是布朗族在历史上不同的称呼。解放后,为尊重本民族人民的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族没有文字。布朗语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布朗语支。解放前这里生产非常落后,特别是西  相似文献   

4.
方未 《社区》2001,(11):36-37
“五户为邻、五邻为里”;弄,则是小巷子,作为市民居住之所,18世纪末里弄已出现在上海。上海市由里弄组成的住宅群体,由弄连通的居民组织形式是受东西方建筑文化掺和的产物。如石库门建筑就是江南传统居民建筑形式,在上海地区表现得十分典型。异彩纷呈的里弄为上海保留着久远年代的写真集……  相似文献   

5.
五更鸡     
“五更鸡“,说的不是鸡,而是一种室内炊具。过去,广州中上人家多购置此物备用。“五更鸡“外套铁罩,内放泥炉,用木炭作燃料,可控制炉门,调整火候,最适合在冬天炖汤焖饭之用。一般用来煮孕妇分娩前后的“五更饭“,故名“五更鸡“。北方亦有此物,各地叫法不同。杭州称为“鸡钟“,杭州在十二月初一起,即有地保沿街呼喊“奉宪传谕,寒冬腊月,楼上楼下,灶前灶后,鸡钟焙笼,一街两岸,家家户户,火烛小心“(见钟毓龙《说杭州》),由此可知“鸡钟“即“五更鸡“,因其外形像金钟,故名。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 :“公、廉”既是官箴的核心 ,也是古今社会衡量循吏的重要标尺 :“为政之道 ,莫若至公” ,“廉者 ,政之本也” ;进而论述了与“公”、“廉”密切相关的“正”与“私”以及“俭”与“贪” ,以便当代社会能更多地汲取古人行政理论的精华 ,从而使传统文化中的官箴为今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布朗族至今还没有完全摆脱贫困,人民的生活还十分困难。西双版纳布朗族在反贫困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两山”脱贫模式和以村民跨境劳务输出为主的脱贫模式,两种脱贫模式都对西双版纳布朗族的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开展,把两种行之有效的脱贫模式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行整合,将有助于尽快改变西双版纳布朗族的贫困状况。  相似文献   

8.
竜神是布朗族的村寨保护神,竜神崇拜和祭竜仪式是布朗族社会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民间信仰,影响着布朗族群众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一方面满足了布朗族群众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和心理诉求,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维护村寨的道德秩序、凝聚民族向心力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在现代化进程中,曾经被视为"封建迷信"而遭到批判和禁止的布朗族祭竜仪式在经过短暂的断裂之后迅速复兴,并逐步参与到国家的活动中,充分展示了民间信仰面对社会变迁和国家力量所表现出来的极强的适应性.这种传统的复兴与再造实质上是国家权力、民间精英以及民众生活动力等多种因素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论《金瓶梅》“廿公跋”的作者当为鲁重民或其友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瓶梅》“廿公跋”,无论对于理解“崇祯本”系统《金瓶梅》各版本之间的关系,“崇祯本”与“词话本”之间的关系,还是对于《金瓶梅》作者研究等重大问题,都是关键之一。作者认为,“廿公跋”的矛头是指向“弄珠客”序的,最早见于内阁文库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廿公跋”写于崇祯末年;作者当为鲁重民或其友人。  相似文献   

10.
道德观念属于文化范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统道德观念得到不断挖掘,显现了令人夺目的光彩.通过对传统道德观念内涵的阐述,分析了传统道德价值观念“仁爱”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公”、“忠”精神以及伦理关系的价值与应用,并从两个方面就如何加强现代道德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