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劳动密集型产业淡出与产业"空洞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后台湾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淡出,有关台湾“产业空洞化”问题引起了政界和学者的关注。通过分析有关台湾产业空洞化问题的由来,以及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的关系,驳斥了部分学者把台湾“产业空洞化”和失业问题归结为产业外移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崛起,是产业分工国际化的产物。本文通过对其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分析,重点阐述台湾半导体产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祖国大陆将是台湾半导体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问题研究——基于产业梯度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分析福建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问题。根据该理论,当经济与技术发展存在区域梯度差并且产业技术形成从高梯度向低梯度地区扩散的趋势时才发生产业转移。福建省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与台湾的产业发展存在梯度差,生产要素具有比较优势,这使得福建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具有优势。文中根据推拉力模型讨论了福建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中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福建省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引资的技术含量,着重引入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龙头企业,优化投资软环境,加强海西品牌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台湾经济的危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经过四十多年的迅猛发展,已在亚洲乃至全球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源于其发展的路径,台湾经济存在着重重危机。这种危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台湾经济中占据核心的电子产业严重依赖Wintelism的生产模式,形成路径依赖,当这种模式行将崩溃或者被取代时,台湾电子产业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危机;其二,在寻求电子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台湾根据既有优势选择了LCD和半导体产业上游的制造业,但是由于没有实现进口替代,原料和生产设备仍然受制于国际垄断企业,这不但减少了企业利润,而且需要大规模进口原料和设备以满足规模扩张需求。这种产业经济上的危机将导致台湾外贸状况的恶化,加上台湾一直存在的财政赤字,可能形成财政和贸易的双赤字。台湾的出路在于成功实现产业升级,而大陆政府则可以帮助台湾实现产业升级,增强台湾对大陆的依赖,为两岸统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台湾的工艺产业律属于其创意产业范畴之内。 2005年6月,据台湾出版的《2004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报》相关数据显示,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自2002年推动以来,至2003年,产值(附加价值)已经提高为2,635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630亿元),较2002年大幅增长14.01%,就业人数增长3.1%。  相似文献   

6.
通讯产业是台湾的“十大新兴工业”之一。近十多年来,在因特网蓬勃发展和台湾电信自由化两大趋势下,台湾通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获得了较快发展。本文在分析台湾通讯产业格局变迁的基础上,认为促成台湾通讯产业结构转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多媒体时代的来临、因特网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带动了通讯产品市场需求。如果从台湾通讯产业自身因素看,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企业并购,以及强化产业聚集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政策制定与实施、重点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科学园区与风险投资业发展四个方面分析了李国鼎对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贡献,指出李国鼎是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规划者、决策者和推动者之一。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作为中国LED产业发展的一大支柱,以其特定的地理与政策优势,长期保持着与台湾LED企业的对接与合作,成为LED产业链国际分工中的一环.产业链国际分工促进了福建省内LED产业的升级,也带来了可能产生低端锁定效应、可能导致加剧技术逆向行走困境、可能阻碍本地上游企业的发展三方面的风险.产业价值链分工下福建LED产业与台湾对接的三个发展路径: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培育本土专业人才、大力扶持本土上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国次级房贷所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对台湾产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台湾学术界着重围绕金融风暴的成因及持续性,金融风暴对台湾产业的影响及相应对策等方面展开了相关探讨,现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月11日,继祖国的主体部分-大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台湾作为一个单独的关税区也成为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国际自由经济体系的重要会员体。加入WTO,将使得台湾资源配置更具效率,从而提升其经济发展的速度,企业也将获得更佳的产业发展机会。然而,短期之间,将无可避免地冲击到弱势产业的生存;但长期而言,加入WTO为以出口为导向的台湾厂商创造较为透明化与开放的国际经营环境,台湾厂商将可分离回合谈判达成协议之贸易成果,其中,以外销为主或具外销潜力之产业,例如电子、纺织、塑料、机械、冷冻食品等,将因世界各国关税降低及市场更开放而受益。但对个别产业而言,由于台湾部分产业项目仍维持着较高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因此其市场开放压力及受到的影响和冲击比较大。  相似文献   

11.
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产业合作和产业分工体系正在形成。大陆产业发展阶段的重叠性、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经济结构的多层次性,使大陆可以承接世界上来自不同层次、不同技术水平的产业转移。随着大陆加入WTO,大陆将更加开放地参与到东亚的产业结构变动之中。台湾的产业结构调整同样离不开与大陆的合作。本文通过对海峡两岸产业分工和投资结构的时政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海峡两岸产业分工对台湾的重要性,并对台湾对大陆的投资结构变动有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台湾的传统产业在岛内遭受生产、筹资。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发展瓶颈,加之受岛内高科技产业的排挤,以及当局产业政策的不平等待遇,纷纷西进大陆投资发展,以寻找产业发展的第二春。同时,受大陆投资环境的诱因及企业比转利益的驱动,台湾高科技产业也积极迈开了投资大陆的步伐。几年来,非但台湾的传统产业几乎全部都来大陆投资,不少高科技产业也  相似文献   

13.
三、台湾未来主要五大新兴产业 l、台湾软性电子产业 (1)全球和台湾软性电子产业的发展目标 软性显示器将成为未来随身娱乐装置的主流,根据NanoMarkets预测,软性电子产业产值到2009年为58亿美元,预估2010年市场开始起飞,将成长至97亿美元,预料2012年,软性电子的产值更可望达235亿美元,将成为全世界下一阶段显示器技术的发展方向。现有软性显示产品主要有两项,分别为软性液晶显示器,  相似文献   

14.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是台“行政院”《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的重点计划。计划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不同类型之文化创意产业,就人才培育、研究发展、信息整合、财务资助、空间提供、产学合作接口、营销推广、租税减免等不同面向提出整合机制,配合地方政府、专业人士、民间和企业之协作,共同推动。本文拟就台湾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和分类、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和面临的不足、以及台湾各界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所提出的建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梳理台湾逻辑IC产业实现后发优势、存储IC产业落入后发优势陷阱的重要因素,证实了后发优势需要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才能成立。通过比较分析大陆培育IC产业面临的严峻、复杂环境,总结出集约发展、企业家及知识产权、政策引导等从台湾IC产业发展中获得的重要启示。归纳两岸IC产业合作的三种模式,即垂直分工、直接投资与两岸合作,并对未来趋势进行研判。  相似文献   

16.
因应于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文化创意产业崛起的社会历史语境,我国台湾地区于新世纪之初将文化创意产业列入政策范畴,并纳入地区总体发展框架,藉由文化经济、美学经济、体验经济的推动,谋求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国际文化形象的提升。其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发展,随着外部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的变动和文创产业发展的实际而不断的调适、整合,既有延续又有突破。台湾文创政策发展的过程,也是台湾对文创产业认识逐步深化、扩展和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的产业结构由农业为主发展到轻工业、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及服务业为主。进入21世纪,台湾产业转型面临发展瓶颈。在国际金融危机、大陆区域经济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台商投资开始向环渤海经济区转移,环渤海地区必须抓住机遇,立足互补,优化结构,提升渤-台两地产业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构建海峡两岸风险投资合作平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风险投资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不仅成为成效斐然的投资事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科学园区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台湾产业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目前在岛内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现阶段,大陆风险投资总体上处于初期阶段,迅速发展的高科技产业还面临着投融资的困扰,因此,必须优化大陆风险投资的宏观环境,以高科技园区为载体,积极构建两岸风险投资的合作平台,推进两岸风险投资的互动双赢。  相似文献   

19.
台湾资源化产业发展概况资源化产业是以资源永续循环为主轴,提高产业回收再利用再生资源,追求工业生产零排放的目标。台湾资源化产业类别主要包括资源再生制造业、共同清除处理机构与公民营清理机构之工业废弃物再利用业;其产品型态包括再生材料、资源再生产品;其技术范畴包括再生材料开发与评  相似文献   

20.
(续上期) 4、台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自2002年之后的几年,台当局的“文建会”、“经济部”、“台北故宫”和“工业局”等部门针对不同类型之文化创意产业,就人才培育、研究发展、信息整合、财务资助、空间提供、产学合作接口、营销推广、租税减免等,陆续推出了整合机制和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植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