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其早年的思想性格有着深厚的渊源。笔者认为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思想跃变对其一生的活动趋向和思想发展轨迹都产生了至为深刻的影响。毛泽东早年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强调通过改造人心进而重铸民族精神的意义与价值 ,实现最高的自我价值就是改造国民精神和社会状况理想的实现 ,因而他的着眼点是改造哲学、伦理学。毛泽东早期伦理观的核心是“实现自我”的思想。他提出该思想的根本目的是想从伦理道德变革入手来改变社会 ,实现的途径是强调自我道德的提升 ,即道德主体性的发挥。其思想的实质就是企图从个人道德的完善走向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求实精神,是他的早期思想中颇具特色的一部分,在他的早期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早年毛泽东求实精神的理论源泉第一、早年毛泽东的求实精神继承和吸收了中国经世致用思想传统的“实事求是”的学风。早年毛泽东最初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他的早期思想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作为早期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求实精神,就继承和吸收了中国经世致用思想传统的“实事求是之学”的精神。早年毛泽东对顾炎武、王船山、颜习斋等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想大师十分推崇。从少年时代起,毛泽东就开始阅读…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毛泽东晚期思想研究中有一种倾向:人们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于毛泽东晚年思想的失误,或谈失误的教训,或谈失误的原因。有的甚至把毛泽东晚年期内的思想归结为“空想主义”。“斗争哲学”。这种研究视角及其所得出的结论显然是有失偏颇的。诚然,毛泽东晚年思想的失误是比较严重的,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很大灾难。但是,即便如此,毛泽东晚年的思想也并非都是错误的,其中亦有很多富有远见的正确思想。我们切不可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就把他晚年的思想说成“一无是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是一个真诚的理想主义政治家。早年就创办新民学会,进行新村试验,尝试建构理想社会。在22年的军事共产主义生活中,毛泽东通过思想改造成功打造了一个坚强的军事共产主义共同体。革命胜利后,他决心把理想付诸现实,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五七”指示》展现了毛泽东建构理想社会的不懈努力。临终前的几年,他还在为革命理想可能被遗弃而忧心忡忡。尽管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但是这是一个真诚的理想主义者所犯的错误。其出发点是为了建设一个美好的新社会,其动机是无可指责的。毛泽东的理想主义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对于世界现代化进程来说也是一味清醒剂。毛泽东理想主义的魅力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5.
“新国”先“新民”──浅析早年毛泽东强调思想启蒙的思想万重山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的宝贵财富。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时候.重温早年毛泽东强调思想启蒙为万事之首的思想,对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6.
<正> 王船山晚年的民族观到底怎样?船山晚年对清朝政府的态度到底怎样?本文就此发表几点看法。宫哲兵同志在《试论王船山晚年民族观的变化》一文中提出:“在船山‘夷夏之防论’中,民族自强自卫的思想是其积极的内容,大汉族主义思想与种族主义偏见是其消极成分,这种消极成分在他早年表现得很突出,而在其晚年已不再占主导地位。”意谓船山的民族观,在晚年有本质的变化,因而“晚年对清朝政府的态度有所改变”。特别在文章的结尾,宫哲兵同志更作出结论:船山“能顺应历史潮流,把早年汉族的爱国主  相似文献   

7.
思想改造与文化革命,是毛泽东一生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思想主题,是他早年及晚年文化哲学的主要内容。它的精神实质是试图通过持久性的社会价值革命,重建近代以来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中所崩溃了的中国价值秩序与意义世界,为现代中国的各项社会变革造就崭新的价值框架与价值主体。本文试图围绕毛泽东对近现代中国价值危机的反应,对毛泽东文化哲学的基本精神及其社会影响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要讲好“文化大革命”这段复杂而敏感的历史,应注意处理好彻底否定与充分估计成绩的关系和认识毛泽东晚年错误与自觉维护毛泽东历史形象的关系,这样才能起到思想理论的教育作用,避免引起思想混乱。  相似文献   

9.
编者的话     
“内圣外王”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重要的哲学命题,是研究人生的价值理想与实现这一理想的途径和方法。毛泽东青年时代受到“内圣外王”思想的熏陶,之后又接受西方各种哲学思想的影响,这些对他早期和晚年思想的形成,起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是很可贵的,然而这一思想却被他晚年的错误所掩盖,或与他晚年错误思想交织在一起,往往使人们不易分辨出其“合理内核”来,于是一些人把毛泽东看作是一位搞闭关锁国,不愿改革开放的伟人。这是对毛泽东的一种误解。既然毛泽东的改革思想与其错误思想交织在一起,这就需要我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把毛泽东的改革思想从其错误思想中剥离出来,这件工作做好了,对于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11.
巴赫金认为,狂欢节所形成的狂欢式思维对文学艺术思维有巨大的影响。狂欢式思维有别于抽象思维而接近于艺术思维,有别于独白思维而接近于对话思维。在狂欢式思维的影响下形成的复调思维使得陀思妥耶夫斯基进入思想的对话领域和生活的对话领域,揭示出多元和矛盾的资本主义世界。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在“统合与分裂”中进行,“支配与共生”成为当今的时代课题。在近代西方帝国主义侵略亚洲过程中,日本同时扮演帝国主义和原住民两种角色。当代日本在建构东亚共同体中,要以世界市民的观点,追求“普遍性”文明中的共生,参与全球文明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民主思想从什么时候出现的,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农民平均主义思想与民主思想有无本质区别?本文对此进行了历时性考察并认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两千余年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和进步意义,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民主主义思想的问世。民主思想的显现,应该说是从启蒙主义思想家黄宗羲开始的。  相似文献   

14.
雪莱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借诗歌创作歌颂自然、歌唱理想,表现对光明、自由、幸福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给人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和无尽的艺术享受。透过雪莱的诗歌创作可以体味其作品的思想与寓意,以及作品体现的民主平等思想、反抗精神及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钟祥财 《江汉论坛》2006,3(12):82-86
本文把民众意识作为经济思想史研究对象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两份重要农业思想资料的分析,作者认为:从根本上来说,我国的农业发展有赖于市场经济的完善,它同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培育农民的市场经济理性、建立健全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制度密不可分。这些重要的思想因素,在这两份资料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显示。对民众经济思想的忽略和压制,是计划经济时期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这给后人留下的有益启示是:在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具体政策时,必须重视经济行为主体的意愿和利益。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20世纪文艺思想发展史上,1942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界碑。这一年,抗日战争进入关键时刻,然而坚守着独立思想的解放区文艺界的现代知识分子却放弃了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权利,从而放逐了思想。如果我们超越具体的历史环境站在整个20世纪文化发展史的制高点上来看,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是现代知识分子和传统知识分子的最大区别,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赋予现代知识分子的灵魂。因此,我们应当向解放区文艺界的现代知识分子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前对独立思想的坚守表示敬意,而对之后他们由于特定战争环境而不得不对独立思想的放逐表示惋惜和理解。但是,我们又必须历史地看问题。我们应当看到,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那个关系到民族危亡的时刻,“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救亡图存的民族信念支撑着他们,他们对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放逐为的是抗战的胜利和民族的解放,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历史,毕竟那不是历史的错误,而是历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吉登斯和他的现代性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性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当今西方社会思想领域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以其深刻的分析、完整的体系和独到的观点而倍受人们瞩目。在本文中 ,笔者总结了现代性的含义 ,并着重分析、介绍了他的“非连续性的现代史观”和他关于现代性的四个维度的理论。在此基础上 ,笔者把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放在现代社会学理论的背景之中 ,将这种思想与利奥塔的“后现代”思想、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等当代研究现代社会的主要理论流派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还结合哈贝马斯与利奥塔关于“现代性”的论争总结了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特点 ,明确了这些理论研究现代社会的不同侧重点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8.
卢梭以两个基本原理即两个自然情感自爱心和怜悯心为基础,构建了其“人性善”的人性论思想,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独特的自然法理论,进而通过其自然法思想,揭示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竞争”在学校及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很大 ,但我们不能忽视“竞争”的贡献。笔者在庄子思想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思想 ,考虑现今我们的问题。其中代表的主张是“共同体论”和“相生论”。  相似文献   

20.
遗民词人群体形成于宋末元初。由于与僧侣的密切交往,对佛教思想的接受和深入研究,他们的词作中,蕴含着深刻的悲苦情怀体验和"四大皆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明显地体现出佛教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