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资本的占有与缺失--兼论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艳 《学术探索》2004,(9):19-22
文字时代的知识分子占据了绝对多数的文化资本,在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获取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处于社会文化生活的中心;随着后文字时代的来临,图像逐渐代替了文字成为媒介的中心,知识分子的文化资本被剥夺,其社会地位亦被"文化新贵"所代替,知识分子从普遍走向了专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中知识分子向来不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的“自序二”中说,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乃吾一切先哲著书立说之宗旨”。在今天,这种说法仍有极大的价值,其道德教化的意义可以淡化,即道德姿态必须放低,不能一切从道德立场出发;而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其对社会责任的自觉,则必须强化。 中国的知识分子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历了一场空前的浩劫。由“反右”而“文革”,对知识分子来说都是灾难性的运动。批胡适可视为前“反右”运动。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班达"知识分子哲学王"理论、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理论"、古尔德纳"知识分子新阶级"理论和萨义德"业余知识分子"理论的阐释与比较,分析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内涵的演变,以促进对知识分子问题的反思,呼吁知识分子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的崛起某种程度上温润着当代乌托邦精神,但与此同时,其又会产生吞没乌托邦维度的同一化机制,其在思想殖民时代经由知识分子的带动,可以作为一种既是支配又是反机械性的文化存在状态,其不仅不会只作为一种可供即时消费的文化形态,也不会演变成一种具有倒退和辩护特性的意识形态。吸纳了乌托邦精神元素的大众文化会重新对新型的文化消费品进行定义,使得原有的理论误判得到恰当的限制。知识分子在文化冷漠时代的抗争是其在寻求精神的突围过程中完成的一种作为公共人的角色存在,以其特有的责任和义务,推动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的普及。  相似文献   

5.
谭先锋 《云梦学刊》2007,28(4):116-119
高校教师要牢记当代知识分子的使命,认真履行人民教师的职责,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高等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再立新功。  相似文献   

6.
李旭 《兰州学刊》2010,(11):173-176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市场经济和消费时代的到来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在此境况下,大众文化兴起,精英文化衰落,人文知识分子开始世俗化转向,文化资本的变迁使话语权逐渐旁落到科技知识分子手上。人文知识分子应该改变依附性的传统身份认同,弱化与民众脱离的精英情结,不断进行自我批判与反思,以边缘的立场来介入中心。  相似文献   

7.
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存在从政治与文化社会学视角出发的两种主要界定方式。通过解析这两种界定及其局限性,并追溯汉语知识分子概念的起源与发展,可以发现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不仅仅是个词源问题,更包含着有别于西方语境的特殊社会历史意蕴。因此,研究需要特别注意明确区分两个视角,即研究者与执政党视角的区分,避免简单地以研究者心目中的知识分子定义,去限定和替换实践中复杂多样的知识分子问题。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中知识分子的职业变化与社会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现代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发展趋势、社会地位和作用 ,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 ,改革开放后 ,上海正在形成一个具有较高文化层次、工作稳定、收入丰实、生活质量较好的自由择业知识分子阶层。这个阶层的现状 ,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接近现代社会职业知识分子的特点。而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拥有专业技能、稳健、理性的中等收入阶层的出现 ,将使中国经济和社会在 2 1世纪更为繁荣和稳定  相似文献   

9.
知识分子的话语权与社会结构的变迁是高度相关的.纵观西方社会史,知识分子的话语权对社会变迁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在18世纪之前的前现代社会,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中复兴的知识分子独立的话语权,协助资产阶级打破了封建社会的金字塔型社会等级结构,推动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18世纪至20世纪60年代,知识分子开始由自为的革命的话语旗手转化为自觉的社会良知的话语捍卫者,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向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转型;20世纪60年代以来,虽然知识分子的批判话语有失落的危险,但他们依然承担着防止中产阶级社会异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与历史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吉 《学术界》2001,(6):7-21
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社会主义国家始终没有正确处理好知识分子问题.这正是苏联亡党亡国的基本教训之一.中国共产党正是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建立的.虽然知识分子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在反左和反右之后,知识分子被当作异己的力量,党不再把知识分子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邓小平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的正确思想.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将邓小平理论推向新的高度,科学地指明知识分子是无产阶级首先掌握先进文化的阶层.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这一最根本任务要求全社会都要向往做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1.
鲍德里亚认为,物品成为某种文化符号从而使消费预期使用价值相分离乃是消费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其实在古代(例如中国西周时期的贵族社会)物品也同样具有"文化符号"的意义,只不过那是政治权力的产物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看上去"在消费面前人人平等"的消费社会较之任何一种物品都确证着使用者政治身份的古代社会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在处处离不开金钱的消费社会,一个有着精神追求的知识分子如何自处呢?中国古代文化可以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旨在知识经济和国际化的全球化新语境中考察知识分子的发展生态。在知识经济和国际化的推动下,作为文化的代理人和知识代言人的知识分子也步入两难的境遇。他们努力坚守文化传统,面对知识和文化的转型却力不从心;他们试图挖掘文化的潜在经济价值,却又遭受良心的文化谴责。通过运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叙事来考量知识分子发展中所面临的这些瓶颈问题,分析其发展的机遇,并探讨一种可行的特色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3.
"(公共)知识分子/无知大众"的对峙,不过是"哲学王/平民、救世主/被救者"对立的现代翻版,它继承了"知识精英为了拯救世界而统治世界"的专制神话,既违背知识史和政治史的实情,也违逆"公众民意高于精英真理"宪政原则,拙文倡议"人人都是公共知识分子"有助于推进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4.
朱振林 《理论界》2005,(4):190-191
知识分子可以从政治社会学和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加以界定,而人文化的价值目标仍然应当成为知识分子的价值选择取向。由于社会经济变革和知识分子的自身原因,使知识分子处于分裂状态。因此,知识分子的重要使命就是使自身和社会实现知识分子化,以普遍的知识分子化的形式重建知识分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施萍 《社会科学》2005,16(11):99-104
林语堂与"革命"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他所坚守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立场,以及他对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期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的理解.林语堂从"语丝"时期激进的社会批判转化为"论语"时期社会批评和文化建设并重,其态度的变化标志着评判知识分子价值体系的重建,他在原有的道德-政治尺度之外,又增加了文化的尺度,社会角色也由单一变为双重.在这双重角色中,林语堂更看重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创造功能.  相似文献   

16.
张炜的知识分子批判是一种社会批判,也是一种思想批判.张炜以“业余者”与“流亡者”的知识分子身份,对历史生活和现实生活中的丑陋现象进行了批判;批判的对象主要是“土野蛮”与“洋野蛮”,他清醒地洞察到封建专制思想与商业资本主义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两大阻碍力量;张炜以知识分子的道德良心,关注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批评,这是一种为天地立心、为民请命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在现时代具有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东荪在 2 0世纪 4 0年代前后对知识分子自身角色与使命问题进行了集中讨论与深入的剖析 ,他既肯定了中国传统的士阶层在社会各个层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指出了这一阶层自身存在的弊端 ,认为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 ,知识分子应根据时代要求 ,既要保持传统士的品节 ,本着自己的信念与良心 ,发出知识分子应有的独立的、强有力的声音 ,同时也要与时俱进 ,服务于整个社会与整个文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历史、逻辑和价值的统一中分析知识分子与先进文化的关系。首先,概述不同时期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探寻其始终引领先进文化发展的历史主线;其次,通过分析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文化自觉的内涵和意义,揭示知识分子与先进文化的内在逻辑联系;再次,从知识分子是先进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基本承载者和有力传播者入手,评述知识分子作为先进文化中坚力量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明军 《齐鲁学刊》2012,(2):141-14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期。在精神领域,大众文艺的发展不断地消解社会的精英文化情结,这导致了知识分子话语的失落和知识分子角色的边缘化,甚至使知识精英成为市场经济时代的"多余人"。1990年代以来大众文艺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大都以世俗化、平民化的面目出现,其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情感趣味、思想趣味日趋向大众看齐,曾经以"化大众"为己任的知识分子精英成为生活中的孤独者或沉沦者。世纪转型期大众文艺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已处于深刻的危机之中,他们精神上营养不良,人格萎缩困顿,趣味世俗粗劣,已然丧失了对个人、人类和世界的存在意义的把握,知识精英群体集体陷入沉默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下现实境遇中知识分子角色的尴尬处境。这种状况值得我们深入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文学中知识分子的二难处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学中存在着一个悲剧人物形象系列 ,他们大多是受“五四”新思潮洗礼过的知识分子 ,但都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传统伦理道德的两难抉择中选择了后者。这一现象实质上表现的是“五四”以后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理矛盾和文化冲突 ,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知识分子人格中的深厚积淀 ,同时与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现实处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