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中的学科特性、历史分期、体系结构、范畴概念、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中国经济思想史是有悠久历史的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应按社会制度的发展顺序,按照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来划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发展阶段。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是丰富而成体系的。中国经济思想史是一门交叉学科,研究中既要注重传统经济思想的范畴概念,也不能排斥新的范畴概念。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需要多种方法。研究中既要克服将古人思想拔高的倾向,也要克服抹掉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历史理论价值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发展上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古琴艺术丰富的人文和精神内涵,使之超越了音乐文化的范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琴入选非遗后,中国古琴文化出现了复兴的势头。但在古琴文化复兴的背后,中国古琴文化传承与传播面临的表面化和肤浅化、古琴艺术多样化风格流失的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对商品拜物教的含义问题,国内外经济学界历来有三种说法:一说商品拜物教是产生于商品经济社会生产关系的一种崇拜商品的迷信观念,权且称为观念派。二说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社会生产关系基本特征的理论抽象,即物人格化、生产关系物化这种经济现象的形象概括,且叫作生产关系特征派。三说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社会生产关系物化的经济现象和由此产生的崇拜商品的迷信观念的统一,可称作综合派。第二种意见过去有过,去年又有同志撰文重申,我赞同这种观点。下面主要针对观念派说一点粗浅的看法。拜物教这个范畴,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他是怎样提出这个范畴的呢?我们不妨重温一下《资本论》第一篇第一章的内容结构。该章共分四节,马克思从商品出发,第一节分析商品的两因素,第二节分析决定两因素的劳动二重性,第三节分析价值形式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 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形成之初,先哲们就有了对美的理论探索。而说它年轻,是因为:其一,作为学科名称的“美学(Aesthetics)”一词,是十八世纪的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才首先使用的,因而美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的历史只不过有二百多年;其二,美学至今还没有建立起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甚至对学科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确定也还存  相似文献   

5.
文章揭示了在传统儒家道德范畴下弘扬信任文化的时代意义.指出文化精神的继承性是中国历史文化中文化思想发扬光大的传统.在肯定道德文化的传统继承性基础上,阐释了儒家作用于人的内心善性的道德文化,探讨作用于人的内心善性的道德文化与影响人的社会合作行为的信任文化的关系,强调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建设需要建立道德文化基础,在道德文化的精神范畴内发展信任文化.  相似文献   

6.
一曾经有人提出,意象这个范畴,是我国古代美学固有的,并不只是外来语image的译名。这样说有一定道理,不过问题还有另一方面。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与认识能力的深入,思维的范畴,包括美学的文艺学的范畴,其实都在发展变化之中。有时候,范畴名称一沿其旧,但其内涵外延已不同于历史上的情况。意象这个范畴也是如此。说得更确切些,今天我们所谓的“意象”,实际上是我国传统美学概念与西方二十世纪观念的结合与互补。我们既站在自己的美学与文学的遗产上接受与解释了image这个外来词,同时又从当代的审美水准出发理解与阐述着古老的意  相似文献   

7.
船山道论     
王船山作为宋明理学的批判总结者,对道范畴作了大量的论述,既把这一古老范畴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又通过道与其他范畴的联结构筑了他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一道在传统哲学中具有本体、规律、过程、道德原则等内涵,王船山对道范畴的规定虽未超出这些范围,却比以往的理论要深刻得多。船山以前,道的本体规定大要有四派。  相似文献   

8.
论"道"与中国文化自然观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既是从自然中来,又体现为自然本身.可以说,道就是自然,自然就是道.道和自然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因为道是中国文化的最核心范畴和命脉所在,而道又等同于自然,这样,从内在逻辑上,"自然"就顺理成章地过渡为中国文化的最根本的特色和最基本的构成.所以,从自然观入手研究中国文化就等于直指关键和要害,就可以抓住中国文化的命脉所在.从这个逻辑认识的背景下,我们不仅可以说道是中国文化自然观的逻辑起点,而且,甚至可以说道还是全部中国传统文化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随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随想冯天瑜一今日我们所面临的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青的题目,它既与运作已久的“古今之辨”一脉相承,同时又包蕴着丰富的新内涵。简言之,所谓“文化转型”,是指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整体性变革。如果说,历史的多数时...  相似文献   

10.
孝文化的历史透视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十分丰富而复杂。只有对传统文化的每项具体内容进行历史剖析,并研究其现实意义,才能真正区分精华与糟粕,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弘扬。为此,笔者选择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最基础的部分──孝文化,进行一番简要的历史透视,并对其现实价值进行评论。一、孝文化与古代宗法制度中国孝文化很古老。商代有问卜的习惯,问卜的对象不仅有上帝和鬼神,也有祖先;在殷人看来,祖宗的灵魂能告诉问卜者的吉凶祸福。问卜于祖宗,已包含对祖宗的崇敬之心。在商代的卜辞中已有“孝”字,一说是老人扶子的形象,一说是孝字上面是“交”…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内蕴丰富,气象万千,但从某种特质意义上说,可称为是道德人格一元的文化。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类文化,都可以在这种一元的格局面前与古老的华夏民族、古老的中国文化区别开来。以道德人格为指归的儒学,流贯在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漫长历史之中,常被人称之为静态的、超稳定的文化,然而,如果我们认真考察一下这脉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上的不同内涵与历史特征,便会较为清晰地看到儒学在历史发展中所发生的明显的自身演变,看到这种演变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及其人格精神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看到眼前我们通向现代…  相似文献   

12.
斧钺释义     
早已拜读了《斧钺的文化释义》(李笑野先生著,《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五期)深受启益.文章对斧钺文化从产生到发展作了精辟的论述,从而使人们对斧钺这古老的文化物化有个深刻的形象感.斧钺登上历史舞台后,作为人类的精神的物化形态,它的内涵却在不断地推衍变迁,最后终于涵盖着一个意蕴深沉的中国人特有的精神文明的历史轨迹.斧钺也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作为劳动工具和武器.在中华大地上的古老岁月里记录着人们征服自然,求取生存的艰辛历程,也记录着人们想要主宰自然的渴望和豪迈气概.斧钺文化聚结着人类的正义和王权的象征.不过文章对斧钺自身的产生、发展和相互关系的轨迹并未述及.其实这个轨迹才是斧钺文化的物化基础,斧钺后来的一切光辉都是由此为起点.斧钺即是同族又是先后不同的两代.斧产生很早,这种古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共同体既是文化共同体,又是政治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历史的选择,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领和主线,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共同性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等构成共同体意识产生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文化认同是核心和关键。本文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文化认同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进行分析,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文化认同的实践路径,以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有一定拓展。  相似文献   

14.
相对于中国学术界而言,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文化语义学”是个新提法。既然为新学科,自然有诸多基本理论问题需要研究和说明。从研究对象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是以基本文化概念形式表现出来的意向世界及其历史;从研究目的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是话语的正本清源和话语权的拨乱反正,在逐步确立起传统文化方法论原则的同时,为传统文化研究确立起社会历史本体论;从名称含义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是探究历史的文化意蕴和文化的历史源头;从思想资源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悠长而丰厚,它包括历史线索、个案范例和核心人物三个方面;从研究方法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是历史和逻辑的有机统一。这些,构成了历史文化语义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5.
社会文化心理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徐禾让我们先从历史上已发生过的事情来谈这个问题。在中国,有很长的时间人们曾把各种国家级的建筑物视为权力的象征,又因为当时实行的是个人集权的专制政体,因而这些建筑物便又成为个人权力的象征,也就是成了一家一姓权力的标志。在...  相似文献   

16.
一、“善”被理解为人的实践 善,是个既古老而又常具新意的思想范畴。说它是古老的,这是因为,自古就有许多贤人智者对它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如苏格拉底“美德(善)即知识”和孟子的“性本善”。说它常具新意,这又是因为,一方面,不同时代要赋予“善”以不同的新的含义。另一方面,古代甚至近代的探索者总是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它的实质直到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才真正暴露出来,因而有许多问题至今仍然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李宗桂 《学术界》2002,(2):256-267
5 .文化哲学的研究到八十年代后期 ,出现了一些综合论述、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著作。这些著作 ,由于是从思想的层面进行的文化探讨 ,而且以中国哲学为重心 ,因而被学术界看作文化哲学研究的范畴。就史的层面而言 ,有不少从论的角度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著作。其中 ,《中国文化概论》〔1〕是中国大陆自 1 949年以后出版的第一部从宏观上、总体上对中国文化进行系统探讨的论著 ,也是第一部高校中国文化概论教材。该书对于中国文化的流变和分期 ,中国文明发展的特殊道路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核心…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人类社会文化历史的诸多学科中,考古学可以说是最年轻又最富有活力的一门学科。虽然说传统考古学在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有金石学的基础,但真正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形成和诞生也只是近百年来的事。上世纪初叶,随着国门被打开,日、俄、德、法、英、瑞典等欧洲各国的许多文人、学者、传教士、探险家、盗宝者纷至沓来,在攫取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物的同时,也相应地把西方一些先进的考古学理论和方法传入中国。而我国则在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和继承传统金石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考古学体系。1922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成立考古学研究室,1924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不仅大大丰富了现代地理学的内容,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学科的发展。如今,中国历史地理学已成为历史学研究中一个蔚为壮观的分支,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抚今追昔、展望未来,中国历史地理学应该如何在继承优良传统中规范自身、旁摄他学,在新的世纪达到新的发展境界?带着这些问题,本期特邀葛剑雄、侯甬坚、满志敏、王振忠、张伟然、华林甫六位教授结合自身专业所长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新趋势畅言所感,各陈所见,以期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在诸如学风净化、学科建设等方面有所助益。编者希望并欢迎广大历史地理学者能够积极参与这一讨论。  相似文献   

20.
历史自然地理学发展和前沿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不仅大大丰富了现代地理学的内容,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学科的发展。如今,中国历史地理学已成为历史学研究中一个蔚为壮观的分支,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抚今追昔、展望未来,中国历史地理学应该如何在继承优良传统中规范自身、旁摄他学,在新的世纪达到新的发展境界?带着这些问题,本期特邀葛剑雄、侯甬坚、满志敏、王振忠、张伟然、华林甫六位教授结合自身专业所长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新趋势畅言所感,各陈所见,以期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在诸如学风净化、学科建设等方面有所助益。编者希望并欢迎广大历史地理学者能够积极参与这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