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出发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创立了以劳动本体论为基础的劳动哲学体系,实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哲学的革命。马克思劳动哲学将劳动工具纳入人类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发展史进行考察,揭示了劳动工具作为人类物质生产劳动实践手段的本质,认为劳动工具既具有主体性又具有客体性,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阐明了劳动工具的制作与改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创造劳动工具是人类真正属人活动开始的标志,而劳动工具的改进不仅提高劳动生产力,也改变着物质生产劳动组织形式、物质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劳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劳动工具机械化的社会历史影响进行了专门分析,认为劳动工具的机械化是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使资本主义社会物质生产劳动效率快速提高,为社会发展创造了更丰富的物质基础,机械化劳动工具取代强体力劳动,为减轻劳动者劳动强度以及妇女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奠定了技术基础,但机械化劳动工具被资本家垄断,致使劳动主体异化,劳动财富的创造者成了无产阶级。马克思把劳动工具的发展演化与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演进统一起来进行综合分析,阐发了劳动工具发挥社会历史作用的具体路径,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  相似文献   

2.
作为两种社会生产之一的人类再生产既受社会经济的制约,受妇女的文化素养的影响,又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类再生产受社会经济的制约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与生产力的内部矛盾运动状况相联系的。所谓生产力的内部矛盾运动就是指劳动工具与劳动者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发展过程。劳动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有什么样的劳动工具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劳动者与之相适应。在人类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之中的一个构成要素,它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的,在生产力发展的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先导,诚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本文从科学技术发展史四个质的不同阶段,考察了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历史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理论的重要问题。社会生产力发展经历不同的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生产力组成因素在数量素质上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是生产力优化规律作用的表现。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因素是生产力质变的标志,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的关键和决定因素、首位因素是现代生产力的特性。只有从现代生产力因素系统功能、运行层次关系中科学技术所起的作用,才能科学地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社去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首要原则。生产力的发展必须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并与社会关系的发展相还应.生产力是由诸要素构成的,其中科学技术处于支配的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的素质,由此而引起其它因素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受对社会制度的制约,应该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进行改革,以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政治、经济体制.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本文以马恩的有关论述和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o一生产力”理论为指导,就生产力发展的几个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劳动者的经济地位,是指劳动者对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占有方式与支配数量,以及由此决定的经营、择业自主程度和参与管理程度。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的最主要因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决定着劳动者经济地位的变革。历史上劳动者经济地位的每一次变革,必然引起一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的质变或全面调整,从而在总体上直接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从总体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国营企业劳动者目前经济地位的剖析,对变革劳动者经济地位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的分析,阐明我国国营企业劳动者目前经济地位中的矛盾格局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生产关系方面。合乎生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发展史是生产力的发展史。所谓生产力,就是人们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求改变生产关系,改变生产关系是为了促进生产力发展。由此可知,社会的进步是以生产力发展为标准的。生产力作为表现于生产劳动过程的解决社会同自然的矛盾的物质力量,主要地是由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个要素所构成的。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用以发动生产工具的动力和能源以及为运输、储藏等所需要的辅助性的劳动资料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现实生产力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进展,都要求我们对“劳动者”这一范畴做进一步的考察。 纵观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历史,可以把它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古代生产力→近代生产力→现代生产力。在这一过程中,不仅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者及其构成也发生了质的飞跃。第一,就劳动者个体来说,不仅体质大为增强,而且素质(特别是智力)已由体力型转变为专业科技型。第二,特别重要的是,劳动者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传统意义的劳动者即“蓝领工人”,往往只占很小的比例,而所谓的“白领工人”则越来越成为劳动者的主体。就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地位和作用而言,显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劳动者,但就他们与生产资料的关系来说,则与蓝领工人没有区别,他们一般也不占有生产资料,因此  相似文献   

9.
试论社会心理的双向直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心理作用的主要特点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上层建筑、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等基本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社会的运动和发展是在生产力起最终决定作用基础上上述基本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社会心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个组成因素和整个社会结构系统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因素,以其自身的特点,对社会生活及其历史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生产力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大系统.它不仅包括物的因素如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等,还包括所谓"软件"因素如教育、科学技术、管理等.生产力各因素按照一定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生产力作为一个整体要发挥最大的作用,获得最佳效果,其各组成要素之间必须有某种最佳的配比和最优的结合.生产力经济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探求这种关系,以合理地有效地组织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从当代生产系统出发考察,科技和劳动者都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们从理论到实践,充分肯定了人(劳动者)在生产力系统中的决定作用,甚至有时把这种决定作用绝对化,夸大成不受客观规律和物质条件限制的程度。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重申了科技是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1988年,他又进一步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科学技术与劳动者是什么关系?当今,在理论分析和实际工作中,有人仍片面强调劳动者的主导决定作用;有人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起着主导作用,却忽视了科技与劳动者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笔者认为,科学技术和劳动者在生产力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不同,而又密切相关,功能互补,绝不是简单地相互替代的关系。了解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上对生产力规律的探讨,而且在实践上,也会给我们制定生产力发展对策以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生产力中,劳动工具是重要的因素,马克思把它看作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也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在生产力的研究中,劳动工具的研究也应放在重要的位置。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否认生产力的能动性,只是从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去说明生产力,忽视了生产力包含的社会属性,因而也否认了劳动工具自身的系统性及其内在联系。只强调人对劳动工具的使用和创造,而看不到工具对人的生产活动的制约。因此,必须重视对劳动工具的社会性质的认识。搞清楚这一问题对于正确地理解生产力标准,发展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意想就劳动工具自身包含的二重性质及其发展过程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妇女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这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一个重要内容。历史的和现实的妇女解放运动实践都证明,这个论断是完全正确的。本文就此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把妇女排除在社会劳动之外,是妇女受压迫的根本原因。 首先,从历史上看,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男女共同劳动,共同消费,不论男女老少,其地位和待遇是平等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工具的改进,两性开始分  相似文献   

14.
劳动者在先进生产力构成要素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劳动者在先进生产力中的地位,分析了如何通过教育创新、制度创新,来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从五十年代初期直到现在,我国哲学界、经济学界对于生产力的构成及其定义的问题争论不休,最激烈的是二要素和三要索之争。二要素论认为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三要素论认为除了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之外,生产力的构成还应包括劳动对象。最近几年,又发展到四要素、五要素、多要素之争。生产力的构成之争自然涉及到生产力定义的争  相似文献   

16.
李志荣在《创造力 :生产力之魂》一文中指出 ,创造力是作为生产力主体和创造发明主体的劳动者想出新方法、制出新物品、创立新理论的能力 ,它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 ,是生产力的本质属性。在生产力由古代体力型为主转变为智体结合型再转变为现代智力型为主的嬗变过程中 ,劳动者的创造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人类的创造力、科学智能不断实现的历史 ,是人类的科技智能为基础的创造力及其效应大幅度增长的历史。劳动者的创造力是生产力发展之本源、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创造力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经济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代农产量的扩大和赋役制度及学术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人类社会是处在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运动的泉源,归根结底是决定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周秦以来二千多年,在我国历史上生产领域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农业生产,认为二千多年来的农业生产力是在不断的发展着,是每个学习历史的人都能同意的;但是二千多年来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说在某一定的历史阶段上发展到某种程度——是怎  相似文献   

18.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世纪断言包含着意义深远的预见,即人类走向以科学技术发展为驱动力或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社会。 1.人类社会发展史即是生产力进化史 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生产力进化史,是走向知识经济的演进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但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如何发展生产力?在这方面,就不见得形成了一致看法.这是哲学理论面对时代的缺憾.对于生产力发展动力的探究,如果我们以哲学教科书所阐释的相关理论内容作为参照系的话,明显地可以看到其认识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不自觉的探索阶段.哲学教科书大多采取了两条思路,一是从生产力构成的三要素出发即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出发,从“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的比较中去探讨生产力发展之动力,认为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其中最积极,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这无疑意味着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重视劳动者这一主体因素.这一观点是有一定  相似文献   

2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目的,是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而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功能。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对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功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1科技是生产力三要素形成的基础众所周知,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其中,劳动者是人的因素,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物的因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在任何生产形式下,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