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米瑞华  杨昕 《西北人口》2017,(6):93-103
人口空间分异可充分反映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和市场自由竞争结果.采用Moran's Ⅰ指数、空间分异指数、空间插值等方法,研究了关中城市群人口空间分异格局.研究发现关天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及次核心城市劳动人口聚集,文化程度高且劳动报酬高,但少子化问题非常突出;农村等较不发达地区仍具有温和的子女数量和性别偏好,且农村地区的贫困老龄化特征非常明显.家庭成员在收入和公共服务差异等推拉力作用下,基于迁移成本和预期收益作出迁移决策,最终导致了经济区内能力依存的迁移行为和人口空间分异的加剧.研究认为应密切关注大城市超少子化现象和农村贫困老龄化现象,大城市政府应研究和预案人口快速集聚可能带来的潜在经济风险,向被动承担人口负外部性的农村和中小城镇以合理的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2.
户口迁移与户籍人口城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户口迁移是真正意义上的迁移,并与城镇化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2013年全年户口迁移业务的数据分析,系统考察中国人口的户口迁移现象以及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研究结果显示:户籍制度改革无法惠及所有人群,需要利用公共服务的全覆盖来弥补政策的不足;三类大城市城镇户口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并呈现出精英化倾向,大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的方向应当在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前提下,向中低文化程度的劳动者有序、适当开放;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口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严重不足,为促进户籍人口城镇化,应该将一批有潜力的中小城市做大、做强;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关键环节在于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妥善安排,在此过程中要防止“半城镇化”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中西部地区15个省市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社会认同度为研究视角,构建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西部地区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特征差异性对中西部不同地区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影响显著;中西部不同地区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认同度与其就近城镇化意愿显著正相关,且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受到的影响作用更明显.东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更注重职业升迁机会、职业技能水平、子女教育状况、工资待遇水平、工作环境、工作时长的满意度.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则更关注其与市民的关系、城市社会关系网络、户籍状况、基本公共服务、城市物价水平及居住条件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4.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首要任务.基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大样本调查数据,采用biprobit模型对农业转移人口留城意愿和住房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联立分析,并计算不同代际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可能性及其抑制程度.研究发现:个人因素(稳定的职业、 受教育程度、 高收入)、 社会融合因素(社保、 人际关系)、 区域因素(跨省流动、 流入地)直接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经计算,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程度为6.4%,以"80后"最高,"90后"最低;其市民化抑制程度为89.9%,以"90后"最高,"80后"最低.最后提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劳动力迁移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二元经济结构是中国不可回避的国情,对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研究较多。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非农业劳动力在空间上的迁移也越来越普遍。文章通过对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重庆市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描述了非农劳动力迁移的人口特征,同时基于LOGISTIC回归方程方法,研究了非农业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非农劳动力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单位性质对迁移意愿都有显著的影响,并且与农业劳动力的迁移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引导人口合理有序转移,解决农村人口农转非的制度性障碍,缓解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贫困,开县开展了人口梯度转移实践。人口梯度转移通过搭建城乡联动机制,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实现农转非,同时鼓励条件差的山区人口向条件较好的坝区迁移。文章对开县人口转移的条件,转移人口的权益、转移人口资产处理方式及其权益的补偿等做了进一步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农业转移人口健康状况关系着中国劳动力质量和生产效率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本文采用CLDS(2014)调查数据探讨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健康效应,考虑市民化与健康水平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关系,使用IV Ordered Probit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显著提升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健康水平。市民化水平的提高代表农业转移人口可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及社会福利的增加,对健康有促进作用。从健康方面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了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活力、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和躯体活动功能。从产业角度看,对比第二产业从业的农业转移人口,第三产业从业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健康效应更显著,说明对产业工人的职业健康保护力度不够,应加快产业升级,减少或避免劳动者的危险或重复劳动。个体差异是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康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个体差异的起点(教育程度)和个体差异的终点(收入水平)看,教育程度高、收入水平高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健康效应更显著。户籍制度(尤其是隐藏其背后的社会福利差异)极大地削弱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健康效应。基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程度和自身的健康状况的正相关关系,要想改善转移人口的健康状况,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应该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水平;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持续对农村地区及偏远地区加大教育投资,改善教育质量,提高农村地区人口的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并存,2011年全市户籍人口3329.81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1.63%。近年来,重庆市切实加大乡村人口计生专干队伍建设力度,通过稳定机构队伍,大力拓展服务职能,认真落实报酬待遇,加快乡村人口计生专干职业化建没进程。一、现状分析1.总体情况。重庆市现辖1265个乡镇(街道),全部没有人口计生办,  相似文献   

9.
"坚持走以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成都的实践证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口问题的核心,也是提升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迁移流动人口在空间上表现出了不同特征,山东省处于中国的东部沿海,而且是一个人口大省,在人口的迁移流动上表现出了自己特有的方式。本文主要是以“五普”数据为资料,对山东省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分布、构成、迁移决策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目前山东省人口迁移特征作了近一步的社会背景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论人口城乡迁移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 ,分析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和人口迁移决策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就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如何影响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作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以期为个人理性迁移和人口合理流动提供理论依据和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2.
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农业人口的产业转移和农村人口的地域转移既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又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对于这两种人口转移,发展经济学和人口迁移学都曾进行过不少有价值的研究。雷文斯坦迁移法则(Ravenstein's Laws of Migration)、李氏迁移理论(Lee's Theory of Migration)、刘易斯-费-拉尼斯发展模型(The Lewis-Fei-Ranis  相似文献   

13.
赵军  刘琳  符海月 《西北人口》2006,(2):35-36,40
采用人口重心模型,以5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建国以来甘肃省人口重心的迁移轨迹。结果显示,甘肃省人口重心向省会兰州市迁移的趋势明显,人口重心移动轨迹呈现出一定的曲折和波动。甘肃省人口重心迁移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规模快速增长,社会经济状况逐渐分化,阶层结构由较为单一走向多元。利用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将制度性因素纳入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分层框架,探究中国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分层过程及动因,并构建标准化的分层指数。结果表明:在市场性因素的基础上,将制度性因素维度纳入分层框架,更适合中国语境,可更综合反映中国社会治理结构下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经济状况;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分层重心靠下,呈“士”字形结构,底部出现收缩特征,而此前相关研究均认为社会分层底部人数最多;农业转移人口可划分为特征鲜明的四大阶层,制度性因素在区隔三个技能阶层中起到重要作用;纵向追踪,2012—2018年间农业转移人口社会经济状况显著提升;横向分城市类型比较,三类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分层结构呈现阶梯式,其中超大城市分层结构最为健康,这种差异是在宏观城市因素和微观个体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前者影响更大。据此,文章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实施“鼓励雇主阶层引领、扩大高技能阶层占比、提升占主体的中技能阶层、扶持引导低技能阶层”的差异化策略,以全面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社会经济地位整体上移,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破除制度壁...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为重庆市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文章分析了重庆市人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重庆市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的特点,介绍了重庆市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转型的实践及探索,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宁波市为例,基于宁波市“六普”与“五普”数据,首先利用年龄别死亡率对同批次队列人口进行年龄移算,即人口留存分析,对比2010年的实际人口数和无迁移模式下的封闭人口数之差,进一步测算两次普查期间分性别、年龄别人口的净迁移量和净迁移率。然后,将迁移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整合,构建多要素随机人口预测模型,预测宁波市未来人口变化趋势,并评估迁移、死亡、出生三要素对人口变动的弹性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人口净迁入对宁波市人口总量变化影响最大,而低死亡率和低出生率是未来50年加剧宁波市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未来50年内,劳动力人口净迁入对降低宁波市人口老年负担系数的作用有限。鼓励夫妇生育二孩,优化人才引进与落户机制,尽快建立起应对高龄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尤其是长期照护体系,应是宁波市人口政策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新疆人口的省际迁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人口总数中。省际迁移人口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分析了建国以来新疆人口迁移特点,结果表明:新疆人口迁移活动主要表征为国家有计划的迁移和人口自发迁移。迁移过程具明显的时间阶段性;迁入人口以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村男性青壮年为主:人口迁入地区主要为开发程度高、经济发展快、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迁入主因是国家政策及大量土地资源的吸引.人口迁出主因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祖籍亲缘关系、户籍管制的放松;省际人口迁移促进了新疆的经济发展以及新疆与其他省区的交流,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刺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人口数据仓库与决策咨询系统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远 《南方人口》2005,20(4):46-51
作者提出用ICT技术改革传统人口统计,建立人口数据仓库,为中长期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和人口综合调控提供数据支持,并促进人口与发展决策咨询系统的逐步建立。作者论述了建设人口数据仓库和决策咨询系统的背景、意义、功能和基本结构,呼唤通过人口信息化和人口综合统计改革,推进人口部门综合调控职能,促进人口管理现代化,并加强人口与发展的综合决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6年和2018年两期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运用Order Pr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考察户籍转变对18~59岁农业转移人口超重肥胖、抑郁倾向和自评健康的影响,利用倾向值匹配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发现户籍转变降低了农业转移人口BMI偏瘦和正常的概率,提高了其BMI超重和肥胖的概率;户籍转变在10%的显著水平上降低了农业转移人口抑郁倾向的概率,对自评健康无显著影响;稳健性检验显示结果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户籍转变对高年龄、低受教育程度和低收入农业转移人口超重肥胖的正向效应更强,对低受教育程度人口抑郁倾向的负向效应更强。影响机制初步分析发现户籍转变会通过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生活满意度和收入提高其超重肥胖风险,会通过提高其收入降低抑郁风险。基于此,政府推动城镇化过程中应当注重户籍转变带来的健康负面影响,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健康素养,加强健康教育,缩小城乡居民的健康差距。  相似文献   

20.
边境地区农村人口流出根源在于地区发展的相对落后。新经济迁移理论等认为影响人口流动决策的因素有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迁移流动可以改善个人和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但是人口流出给边境地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利用黑龙江省三个边境县人口流出的调查,分析流出人口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人口流出的因素。结果表明,年龄、有无外出经历、婚姻、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口规模和户籍等对人口流出有显著影响。应提高边境地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社会福利与保障体系,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解边境人口流出的问题,维护边境地区人口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