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学生平时接触少,文言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而文言词语教学则是难点之中的难点。不少人反映,文言词语教学用功甚多,收效甚微。怎样提高文言词语教学的效率呢?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进行种种纵横联系,使学生融会贯通,是文言词语教学的有效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这里分四点逐一阐述,敬请行家和同好指正。纵向联系之一:联系现代汉语中的成语。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一般都已接触过大量的成语,并掌握了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成  相似文献   

2.
一、中学要不要教文言文 目前这个问题有两种意见。一种不主张中学教文言文,理由是:中学生要学的东西多,没有多少时间学文言文;学一点点,将来工作中用不上;弄得不好,会造成学生作文文白夹杂;至于将来工作需要阅读文言文的,可以在大学里学,或者中学文理分科,文科学生学;等等。另一种意见,主张中学教一点文言文。理由是:为了批判承古代文化遗产;工作中有时需要阅读近代现代的国内外文言资料;日常生活中有时也要接触文言材料;文言中有些词语现在还用得上,学文言文对现代汉语也要好处;等等。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一般不重视(或者说不主张)向学生讲解文言语法,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文言语法现象,仅就具体语言环境予以解释,学生只要作机械性的记忆即可.这样做可能是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其实,这种单个零碎的没有系统的知识传授,不能促进学生有效地掌握文言文知识,相反增加了学生的记忆负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高考中,导致学生文言文意译的直接原因,主要是考生不理解得分点上的某个或某些词语、句式等,只能胡乱猜想其大意,而猜想的这个意义又不能和其他的自己可以理解的字词协调理解,只能改变能够理解的字词意义。怎样才能避免考生意译,本文从广泛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重视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学会依据语境和语法推断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对一句话逐字理解,对不理解的予以推断理解,对某些词语可以做多方面理解;反观文言翻译的规范性潜要求,看是否合乎答题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5.
于在春先生的《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以下简称《翻译》),分初编、续编两册,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1978年、1979年先后出版了。“由于这个译文结集的目的是提供文言文跟普通话对照比较的语文教学参考资料,也由于这些文言散文绝大部分是解放后被选作教材或者读物的”(见该书《出版说明》,以下引文凡不注明出处者同此),《翻译》出版后,一些大学文科的学生拿它作为学习文言文的自学读物,某些中学语文教师拿它作为文言文教材的教学参考书,还有个别语文教师,在讲授文言文的时候,干脆拿书中的译文到课堂上去宣  相似文献   

6.
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转移文言文教学的重心.转移文言文教学的重心,就是针对文言文的特点----半门外语,把教学的重心从翻译课文、分析思想内客和写作特点转移到字、词、句的学习上来(学习字词句,也是新教材文言文教学的训练重点).这样讲,也许有人会说,翻译课文的过程不就进行了字、词、句的学习了吗?不一样.这里说的字词句,主要是指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不同的实词,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句子的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高中生应“能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文言时代毕竟距今天的现实生活遥远,文言形式不易为今天的中学生所接受,所以,一般的文言文教学大多采用教师先逐字逐句翻译,再分析归纳等常用做法。教师费了不少劲,学生还是学得不起劲。这是长期以来为适应应试教育的一套教法,与素质教育很不适应。 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呢?近年来,笔者作了一些尝试,概括起来就是“预、启、译、订、结”五步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  相似文献   

8.
基于当下文言文教学的弊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科学定位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提高文言文学习的实用性,采用回译与硬读这些喜闻乐见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发现学习文言的趣处,感受到学习文言的妙处,然后亲近文本,迁移明理,并逐渐为其所化,品性得以涵养,心灵得以濡染,从而改变文言文教学举步维艰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古文翻译的方法 ,也就是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语句所使用的各种具体方法。怎样用现代汉语的语言来译写文言语句 ,要视文言语句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为此学者们总结翻译古文的实践经验 ,提出了“对”、“换”、“调”、“留”、“增”、“删”六种翻译古文的具体方法。这六个字对古文翻译方法的概括 ,应该说是比较全面的 ,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的文言语句 ,谈谈这些翻译古文常用的方法。一、对译法对译法就是把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相对应的词语和句式 ,这是古文今译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对译法从性质上说是直译 ,要求翻译过来…  相似文献   

10.
讲点词义的时代性──中学文言词语教学札记张志达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对词义的古今不同历来是比较重视的,强调得比较多。相比起来,词义的时代性问题就讲得比较少,甚至往往被忽视了。其实,仅仅强调词义的古今不同是不够的。众所周知,今和古是相对而言的,而我们所说...  相似文献   

11.
要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必须掌握“词类活用”。文言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在“词类活用”中又较为复杂,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是一个难点。本文试就文言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2.
时代要求中学文言文教学必须选择弱语感教学法。其要点为 :1 .学生阅读一定量文言文代表作 ;2 .品味性背诵少量文言文代表作 ;3.能正确释读文言文 ;4.掌握最基本的文言工具书使用法  相似文献   

13.
优秀文言作品是汉民族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的载体和结晶。但长期以来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 ,对文言文的教学重视不够 ,效果不佳 ,究其原因 :一是对培养目标的理解发生偏差 ,认为文言文的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基本功 ,能翻译课文就行 ,教给学生是支离破碎的知识和有限的几篇文章 ;二是教学方法陈旧 ,以串讲为主 ,满堂灌 ,偏重知识的讲授 ,而忽视能力的培养。要改变这种状况 ,首先要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培养目标 ,根据 2 0 0 0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试行 )》制定的文言文教学目标是 :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  相似文献   

14.
《木兰诗》是中学课文中脍灸人口的传统名篇,研究讨论《木兰诗》教学的文章也比较多。这里,我就谈谈自己讲授这首诗的体会。《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的一首古体叙事性民歌。教学时,把诗句的意思弄懂是学习掌握这首诗的前提,也就是说首先要帮助学生“翻译文言。”刚升入初一的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文言文,在文言知识之页上,可以说,他们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他们学习文言文只好以记、背为主,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经过一年的学习,升入初二后,学生有了一点文言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总是立足于记、背,而  相似文献   

15.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这个能力是提高除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外,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复句知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概括地讲,文言文复句在其类别、结构上与现代汉语大同小异,复句的各个分句常用不同的关联词语连接起来,这些关联词语,既有连词,也有起关联作用的副词。根据组成复句的各个分句的主次地位,首先可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根据分句之间的不同意义和使用什么样的关联词语,进一步可分为并列、连贯、选择、递进、总分、假设、条件、因果、目…  相似文献   

16.
要读懂一篇文言文,对学生来说,诚然对其平时积累的文言文知识来讲是一个考验,但是这也是对教师平时教法成功与否的一个检验,毕竟教与学是息息相关的,而且笔者从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感到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程度,很重要的一点取决于教师的教法是否得当,然而,关于文言虚词的教学,就目前一些农村中学的教学现状看,多数教师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将在某篇课文中出现的虚词,依照其所处的语言环境进行讲解,或者只抓住单元和课文后练习题中涉及的有关虚词予以训练其用法,或者只抓住单元和课文后练习题中涉及的有关虚词进行…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选文的注释,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注释的多少、好坏,可以说直接影响着文言文教学的得失成败。教材中文言选文的注释与一般文言文选本、普及读物中的注释应当有别,它必须满足这样两个前提条件,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益于学生的学。有利于教,那么,对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有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内容就要尽量少注乃至不注;有利于学,那么,对一些学生自能动手获得或稍作揣摩可以理解的内容也要尽量少注乃至不注。总之,要留有余地。否则,注满注足,既削弱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容易滋长部…  相似文献   

18.
我系学生在实习期间,让中学生搞了一次《方腊起义》的翻译练习。有的中学生错把“漆、楮、竹、木耳”中的“木耳”当作了食用的“木耳”,没有想到这里的“木耳”是两个词。木,指木材;耳,是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罢了”。由此看来,在进行中学文言文词汇教学时,应当注意古今同形异义词语的教学。要引导学生遇到这类词语时,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细心体察,辨别异同,作出恰当的解释。这里选录了一些中学文言文里古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准确理解文言文字义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借以提高阅读文言史料的广度;研求古文句段论点,提高阅读文言史料的深度;使阅读古文能力得以提高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学生阅读文言史料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掌握动词使动用法对阅读文言文的作用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国家之一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将近四千年。四千年来 ,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典文献 ,这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极为宝贵的财富。我国的古典文献都是用文言文写的。为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 ,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就等于有了一把钥匙。只有掌握了这把钥匙 ,才能进入我国的古代科学文化宝库的大门。要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文言句法和文言虚词用法的知识以外 ,还必须掌握大量的实词。然而 ,在掌握文言实词的过程中 ,经常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