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宫廷花鸟绘画承袭五代余绪,以"富贵"为特色的黄氏绘画流派为宫廷主流,以"野逸"为风格的徐氏绘画流派主要流行于民间,但两种风格的绘画在宫廷绘画实践中已有妥协互动趋势。活动于北宋中期的长沙艺人易元吉,既是一位优秀的民间画师,又曾征召入宫廷绘画,开创了宫廷花鸟绘画与民间花鸟绘画成功互动的典范。北宋时期我国传统绘画艺术达到极高的艺术成就与这种艺术上的不同流派之间的互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现代格律诗与自由诗共同创造了百年现代汉诗的辉煌.现代格律诗诞生于草创期白话新诗过于散漫随意、放纵情感泛滥而彰显诗艺粗疏的20年代初期,它是自觉从诗的本体出发重新面对诗歌的形式和语言要求的现代性追求和诗艺提升的探索.其产生发展演变的漫长历程,伴随着几代诗人和诗论家的艰辛跋涉和拓殖,他们肩负着新诗艺术建设的责任,提出独到诗观并以卓有成效的艺术实践,使现代格律诗在今天获得广泛认同并在新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何其芳先生创立的中国新格律诗的理论,从探索过程、立论基础、基本观点、影响和缺陷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论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法律语言的功能首先是规范调节作用,其次才是提供信息.法律的规范调节功能与程式化的法律语言关系密切,法律翻译时必须正确处理语言程式化的问题.要实现法律翻译的功能对等,就需要做到源语和译入语之间的三种对等,即法律文本整体框架的形式对等,法律语言语用功能的对等,逻辑结构的对等.不同层面的对等亦涉及用词、句法、篇章结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珂  代绪宇 《南都学坛》2003,23(6):62-69
格律诗能够成为古代汉诗中最重要的定型诗体,其诗体的主导地位维持了千余年.既是因为格律诗本身具有齐言体、音乐美等格律上的诗体优势,也是受到了以科举制度为代表的官方保护的结果,更是因为有词和曲这样的准型诗体作为格律诗最重要的辅助诗体,减轻了定型诗体对诗人的文体自由的抑制。词和曲加速了古代汉诗诗体由定型诗体到非定型诗体的诗体解放进程,促进了汉诗诗体在诗体规范与诗体自由之间的和解,避免了汉诗诗体走上极度律化或极度散文化的极端。由于词与曲的文体调和作用,古代汉诗形成了长期以格律诗为主导诗体,词、曲为辅助诗体的定型诗体与准定型诗体并存的诗体多元格局。在形式和内容上,词和曲与格律诗相比,更具有灵活性和通俗性,有效地纠正了以格律诗为代表的正统诗歌在形式与内容上的严肃性。不仅有利于格律诗的存在,也极大地从诗的体裁和风格上拓展了古代汉诗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斯里兰卡的交往历史悠久,最早可以回溯到汉朝.在中、斯交流史上,两国存在多种形式的联系,包括文化互动、经贸往来和官方外交.佛教文化是连接两国的重要桥梁,这种信仰还促进了两国的经贸和政治交流.两国之间以和平为主旋律的交流与互动,大大促进了亚洲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从全球史的视角来看,中斯两国的交往是印度洋贸易和全球交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往来进一步促进了各地区之间联系的加强,为世界的整体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程式化作为一种伴随白话小说文体日臻成熟而出现的现象,在白话小说中表现得非常充分,但它历来颇受诟病。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认为程式化现象与人的基本认知需求有着紧密联系,它既能传达白话小说作者特定的意图,指导创作符合读者期望视野的作品,又能充当读者的认知引导,减轻其认知负荷。从白话小说产生、发展、成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来看,程式化现象是与白话小说创作、接受、传播相适应的表达形式,它的存在对白话小说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8.
绘画的程式是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归纳总结、独创出的规范化的、类型化的形式技巧,画家艺术个性的形成正是因为自我艺术程式的存在。倪瓒的绘画在树法、石法、构图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程式,这些程式组成了倪瓒画面疏朗清雅、空荡冷寂、超逸萧疏的意境。《渔庄秋霁图》是其很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对作品中树、石、构图、书法落款等程式的分析,可以深入体会倪瓒的绘画艺术程式,有利于对倪瓒的绘画进行更好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纵观北宋后期到清初中国古代小说戏曲诗歌之内在关系 ,三者经历了三个互动阶段 :1 宋元时期戏剧“小说”化 ,改变了自身的内容、性质、体制而真正成熟。 2 明代长篇小说“戏剧”化 ,小说由叙事为主变为写人为主 ,由记事为主变为记言为主 ;又吸纳了戏曲宾白的经验 ,使用方言。 3 明末清初 ,小说戏剧“诗”化 ,《红楼梦》用诗歌创造意境 ,结构小说 ,塑造人物。小说戏剧诗歌互动 ,使三者完美融合 :小说有诗之意境、节奏、韵律和戏剧般人物 ;戏剧有了曲折情节和诗的意境 ,诗歌可以结构小说、塑造人物  相似文献   

10.
宋代国家、礼制与道教的互动关系为:一是国家礼制吸纳道教,如直接纳入礼典、将祖宗神御置入道观、礼仪实施中吸纳道教等;二是国家多方扶植道教,主要表现在政治支持、经济赏赐、大修宫观以及临幸、题画等方面;三是道教参与国家礼制,这一点在吉、嘉、宾、凶等礼上都有所展现;四是道教发挥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娱乐上。不过,道教对国家及国家礼制也有危害,主要表现是扰民惑众、违礼犯分和劳民伤财。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回顾了西藏藏族人口的发展变化,通过普查数据重点分析了拉萨等城镇的人口变化、文化素质构成;同时也回顾和分析了西藏的汉族人口的地理分布、人口特点、职业状况;最后从西藏城乡的民族构成、城市和乡村居民与汉族的接触、城市居住区的格局和民族成分等不同的角度,对西藏人口(包括汉族)的语言使用进行初步的分析,从而可以较系统和客观地了解西藏的人口变化和发展对语言使用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以来,经过不少新格律诗人的共同努力,在中国诗坛上逐步形成了又一个新格律诗派——雅园诗派。这个诗派在格律理论建设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在“雅园诗会”共识的基础上,诗派成员分别提出了泛格律诗观、严格律诗观与格律准格律相结合的诗观,显示了多元与包容的特点。它们相辅相成,和而不同,都为新格律诗理论的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语言的深层基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漫画以其丰富活泼的用词、简约多变的形式、风格多样的语言、底蕴深厚的文化,越来越受到广大英语学习者的青睐。文章将首先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英文漫画作品的语言特点及语言风格;其次文章将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英文漫画作为文化载体的作用,进而分析不同题材的英文漫画所体现出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4.
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及程式化语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仙镇木版年画有着强烈的个性和艺术特色,其构图饱满、线条粗犷、色彩强烈、造型古拙、木版套印、不描不绘.民间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的程式法则,制作出的朱仙镇木版年画蕴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格律诗能够成为汉诗自唐代后经久不衰的主流诗体,既是因为格律诗本身具有其他汉诗诗体没有的优点,也是因为词和曲作为格律诗最重要的辅助诗体,加速了汉诗诗体由定型诗体到非定型诗体的诗体解放进程,促进了汉诗诗体在诗体规范与诗体自由之间的和解,避免了汉诗诗体走上极度律化或极度散文化的极端。从唐代开始,汉诗便形成了以格律诗为主导诗体,词、曲为辅助诗体的定型诗体与准定型诗体并存的诗体多元格局,宋、元、明、清是齐言体的律诗与长短句的词并驾齐驱的时代,也是格律严谨的格律诗与格律松散的曲并存的时代。在形式和内容上,词和曲与格律诗相比,更具灵活性和通俗性,有效地纠正了以格律诗为代表的正统诗歌"高度严肃性"。  相似文献   

16.
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为观察解读对象,借用中国画以抽象的符号表现程式这一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对其进行文化阐释。认为恩施土家族傩愿戏在三段式表演中运用程式化符号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语言特点,对其艺术语言研究有利于它的保护、传承及创新。  相似文献   

17.
京剧程式是京剧表演的语言,也是规训京剧演员的内容和方式。京剧样板戏通过程式建立了一套权力机制,用于规训民众的身体,从而规训民众的革命身份。民间表演对程式的解构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权力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18.
治理作为一种互动行为过程,在古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中突出地表现为君士互动。在先秦以前,国家治理中的互动表现为“君士共治”,从舜、禹、武王等的问政,以及最初的巫、觋与王权的积极互动,都表现为“共治”的互动。但是,大一统体制建立之后,君士互动的模式中,重心明显偏向了君权一方,而又由于对君权无法制约,“以吏为师”的结果就是“士贱君肆”。两千多年的大一统政治构架,士人在君权之下总是惴惴不安,当然也不乏谏政、议政之士人,但能善终者并不多见。即便如此,中国古代士人的“入仕”与“入世”情怀,永远是为维护和巩固君王权力效劳。当古老帝国遭遇西方列强侵略之后,士人的政治目标第一次发生了“位移”,即从维护君王的政权转变为挽救国家的救亡图存。这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过程,也表明了中国古代士人的转型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它缔造了很多的优秀绘画大师,从这些大师的作品当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绘画那优美的线条给人们以美好的享受。不管是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二件帛画和晋代大师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及唐、宋、元、明、清历代大师作品中,他们通过自己的情感,把那优秀线条的力度感、节奏感展示在人们面前,为后人更好的继承传统、发扬传统文化做出了他们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艺术史是情感与程式矛盾运动的历史。中国艺术所表现的情感是带有政治伦理色彩的、以"中和"为审美特征的情感。中国艺术还具有"程式"特征,就是艺术表现中的种类、类型、材质、风格、形式或笔法等所体现出的深植于集体无意识深层,成为无法摆脱的具有稳定传承的定式。程式是用来装情感的,程式又是消极的,它有惰性,但情感有时受它的驱使,有时是反抗它的驱使的。当情感以一个时代为整体普遍发生变迁的时候,程式却固守不变,此时艺术走入末流;当最适合表现新情感的程式终于找到,艺术的发展也进入到一个大发展的新时期。这中间的流动构成中国艺术的历史。"中和"之情与惰性"程式"的本质特征、"师资传授"和"传移模写"的尚古创造传统,导致中国艺术的历史具有轻微、静态、缓慢的变化性,独立于世界艺术史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