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冷战后国际体系的两个突出特征是美国霸权主导的单极世界与中国的迅速发展。中美两国在当前的国际体系中既存在着结构上的战略矛盾,但由于美国霸权自身的局限性以及中国在迅速发展过程中国内面临的种种困难,特别是中国经济很强的对外依赖性,又使得两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至于演变成为无法控制的大规模冲突。由于中美关系之间这种矛盾与合作并存的复杂性,两国关系近年来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周期性的起伏不定的突出特点。从近期来看,中美两国在各自的核心利益上并不存在根本冲突;从长远来看,中美两国避免冲突、加强合作符合各自的国家利益;同时,国际政治中权力本质的变化也将改变国际体系中权力分配的变动必然导致大国之间发生冲突的传统认识;另外,外交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以和平方式促进两国各自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战略共识。它力图打破历史上"国强必霸"和对抗冲突的定式,探索世界大国和谐共处的新路径。在中美建交35年的历史中,中美关系曾有过"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建设性合作关系"等不同定位,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则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思维和新模式。亚太地区是中美国家利益高度汇聚、交往最密切的地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将有助于加强中美战略互信,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亚太地区的发展与繁荣,实现中美两个大国的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越南山水相连,利益与共,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两国发展新型“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关系,对于解决南海争端、消减反台独斗争的后顾之忧、淡化东盟国家的“中国威胁论”、打破美国对我遏制的战略图谋以及拓展社会主义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巩固我国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和维护有利的战略机遇期,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推进中越“四好”关系发展,必须淡化大国意识,确立平等理念;要以长远的战略眼光,从现实出发,和平化解南海争端;加强两国全面、多边的合作,特别是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合作;密切两党之间高层交往,深化治党治国经验交流,共同构建睦邻友好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揭示了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实质是为军国主义“招魂”,是对人类良知和国际正义的挑战;进而从客观和自身两个方面分析了日本否定侵略战争历史的原因;指出中日两国都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使两国关系沿着正常轨道发展,以促进亚太地区的安全、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日在东海划界问题上僵持不下,已成为困扰中日两国关系的一大难题。东海问题表面上是划界问题,但深层次上则反映出中日两国在能源、安全战略等领域的竞争性。东海问题因素复杂,从理论和两国的现实国情来看,中日两国只有以互信为基础、经相互妥协和让步后的合作,才能真正解决东海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美作为全球性贸易大国,具有深厚的互补性基础。两国贸易互利双赢,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美国是发达经济体,制造业长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高技术资源禀赋丰富;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处于传统产业结构向现代化产业的深度转型进程中。大国贸易的互补性是中美贸易战略合作的重要支撑。当前,全球经贸复苏曲折,两国可进一步发挥产品贸易结构互补潜力,拓展市场合作空间,破解经贸“脱钩”论,共同增进两国和世界人民福利。  相似文献   

7.
巴列维时期伊朗与以色列的关系经历了磨合确立、繁荣发展和盛极而竭三个阶段;共同应对苏联威胁和激进阿拉伯国家挑战的地缘政治因素为两国战略合作打下了基础,军事和经济及安全合作推动了两国关系全面发展,以美特殊关系和伊美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伊以关系;与此同时,伊朗国内宗教保守势力和阿拉伯国家的反对也制约了伊以关系向外交上公开承认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的邦交正常化并不等同于关系的正常化。关系的正常与否不但决定着邦交的质量,而且影响着邦交的走向。中日复交35年来,两国关系始终处于动荡不稳的状态。造成这种状态的深层次原因是,日本自明治以来确定并实施其大国战略的历史过程中,其对华关系的本质立场始终都不能说是友好的。二战前是武力侵华,二战结束后,则把中国看作是冷战对手,冷战结束后,又把中国看作是安全威胁。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发展目标、国家利益、政治制度以及价值观取向均不相同的大国、邻国,要构建长期稳定的关系,基础应该是战略平衡。所谓战略平衡,说到底,就是超越一切障碍,在国家的根本利益这一点上统一起来,达成共识,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9.
朱丽 《阴山学刊》2006,19(4):92-96
中美两国各自的国家利益、国内因素和世界各主要力量影响中美双边外交。冷战后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和“9.11”之后中美双边外交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战略竞争与合作关系取代了中美安全战略合作关系,美对华政策正向着一种基调积极的方向转变,经济贸易外交成为巩固两国关系的基础,反恐外交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美国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的人权外交。美中关系总的趋势是向着良好方向发展的,中国的发展不必然伴随着美国的衰落,中美各自的国家利益也不必然具有对抗性。对中国来说,在对美外交中处于被动反映的模式仍将存在。  相似文献   

10.
中美之间的战略结构性矛盾,注定两国的关系,特别是合作关系,是脆弱的,而两国的博弈也注定是趋于零和的。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使得两国间威胁认知进一步复杂化,这不可避免地加大了冲突危险的可能性。中国的和平发展、中美关系的乐观预期,不仅是目前官方所宣称的中国国家战略,更应成为国内相关学者自觉秉持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