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环境中的体现与应用,以及对建筑环境文化与审美意境的分析,阐明了儒家的礼制观念、道家、释家思想文化方面的渊源关系.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中国的建筑环境表现出了与人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为平衡.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以其独特的技术和风格在世界建筑文化之林独树一帜。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内涵反映在技术和风格方面的特色有四个:一是礼制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主题;二是风水术对中国古代建筑影响很大;三是东方大地的农业文化与“浓于伦理”的哲学思想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材料模式和结构“语汇”,而以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也就基本上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技术、结构、空间组合和艺术形象;四是以“诗情画意”为主导思想的自然风景式的中国古典园林。  相似文献   

3.
祭祀文化是儒家礼制文化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祭祀是书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韩两国的书院都有祭祀的建筑以及相应的仪式空间。东亚书院祭祀建筑的布局有着严格的规矩,遵照传统礼制思想中的方位观念。因礼仪交往行为中的宾主位置关系形成了古代建筑(包括书院建筑)中的东西阶制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建筑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本文主要从"礼制"和"风水"两个方面简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毛纪在文化活动中,体验礼制文化,增强对其理解;在宗族生活中,感知宗族文化,努力实现礼制与宗族生活的结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宗族思想。毛纪作为首辅,亲历大礼议,其礼制思想受到冲击,宗族生活观念发生明显变化,由坚持礼制,维护大宗法,保守不灵活,转变为主张礼以义起,不拘泥宗子说,呈现合乎礼制的变通特点。他的宗族思想是士大夫文化对宗族生活经验的总结,映照了士大夫宗族生活理念的嬗变历程,体现出社会教化思想在宗族建设中的实践作用,促进了礼制与宗族生活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泉州传统建筑装饰与中原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中原人民的南迁、文人游学、商贾往来,是泉州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形成的社会基础;移民带来的大量人口和物质财富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繁荣,是泉州传统建筑及其装饰艺术繁荣的经济基础;儒家文化及其礼制思想,包括源于中原的新儒学,是泉州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形成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原始社会文化遗址发掘的考古资料入手,通过对居住建筑布局演变过程的阐述,揭示出传统四合院建筑格局的发生机制不是封建礼制下的伦理序位,而是抽象化的人体图式;提出如果从人体图式是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发生机制的观点出发,那么可对四合院建筑的形式、布局、称谓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做出比较合理和完整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门饰艺术是中国古建筑装饰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文化价值的建筑遗产。中国传统门饰艺术深受中国古代礼制思想的影响,不同身份的人其住宅有着不同的装饰艺术手法。一般而言,门钉、门环等硬装饰象征富贵、祥瑞,门神、对联等软装饰象征辟邪、纳福。人们采用动物谐音、植物借喻、数字引申、文字强调等手法,创造出丰富的门饰图案,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9.
从对中国文化遗存、古老亲属制度及传说和古代文献的考证分析来看,中国婚姻形态与礼制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起源于血亲婚配的乱伦禁忌和嫁娶风俗,历经了群婚制、对偶婚制的演变。到了周代,一夫一妻制婚姻制度和"六礼"婚姻便基本形成。"周礼"中有关婚姻制度、伦理和礼仪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婚姻礼制的基本内容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0.
论儒家礼制文化的生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称礼义之邦,礼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礼起源于上古的宗教仪式,进入阶级社会后成为一种普遍的制度文化。儒家以宏扬礼学为己任,六经之义都贯彻了礼的精神。礼的重要的功能是协调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宗法关系和政治伦理关系,但同时也有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功能。在《周礼》、《礼记》以及上古礼制的记载中,敬天、事天的礼俗蕴含了大量的保护生态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相似文献   

11.
学界一般认为高丽末李穑写的《驱傩行》一诗的后半部描述的是百姓,而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其实不然,它实际是以神道为中心的假面戏,是一种高丽傩戏,并深受中国唐宋宫廷傩礼和西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黎族传统法文化是黎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征是:1.只有习惯法,没有制定法;2.合亩本位;3.只有头人,没有官员;4.处理疑难纠纷采取“鬼判”的方式。黎族传统法文化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3.
礼貌的文化内涵和中西会话语用结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然而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衡量标准以及表达方法。从而赋予“礼貌”一词不同的文化内涵。礼貌本身可以成为成功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礼貌用语常常成为语言学家的研究对象。中西文化相去甚远 ,西方文化常以英美文化为代表。“礼貌”一词在两种不同文化中的含义也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旨在分析中西文化中“礼貌”一词的不同文化内涵以对比研究中西会话语用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礼貌是普遍性现象但其具体内涵以及人们理解和评判礼貌的标准又与特定的文化紧密相连,如果不做任何变通,原文与原文化中的礼貌语言在译文与译语文化中可能与礼貌毫无关联。通过将语用学领域中对礼貌问题的研究成果批判性的运用到分析过程,将礼貌置于文化环境中,并选取日常交际和文学作品中礼貌用语的翻译实例进行探讨,指出礼貌用语的翻译应充分考虑源语与译语的文化差异,以是否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为原则做适当变通,从而完成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礼貌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貌用语在日常交流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对不同语言礼貌习惯的了解,可完善我们日益丰富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本文试图从称谓语(form of addressing)、称赞语(form ofcomplimenting)及禁忌语(form of taboo)三方面入手,重点探究中西方文化礼貌现象的差异,差异形成的原因以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并从经济形态、社会格局、人际关系、宗教渊源的角度,对造成中西方礼貌差异的深层原因进行剖析,以期加深对礼貌现象的认识,有效指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中西礼貌概念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礼貌行为和语言是成功地实现有效而得体交际必不可少的手段和策略.礼貌语言行为是长期历史文化传统的产物,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并与该文化的其他因素有密切的联系.不同的历史渊源、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决定着礼貌原则的合适性.礼貌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其表达方式取决于语境.但是不论是礼貌还是不礼貌,都是相对概念,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礼貌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语用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礼貌是一种语用策略。本文旨在通过探讨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之间的关系、礼貌和言外功能、礼貌原则的准则,揭示礼貌在语言运用中维护和改善人际关系中的功用。  相似文献   

18.
李白文化是由李白的生平事履、李白的作品、有关李白的遗址遗迹及其相关传说、有关李白的接受与传播等综合体系构成,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站在当代人的角度,用当代人的视野去审视李白文化的时代价值,可以得出:李白的作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学遗产,滋养后世万代;李白的精神世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白的历代接受与传播是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的重要内容;李白在各地的遗址遗迹与相关传说,是各地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推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滋养;海外李白的接受与传播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