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联想”企业并购事件的联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国际企业并购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联想-IBM”并购案例所带出的一些问题及思考,提出了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出路。  相似文献   

2.
刘巳洋 《经理人》2012,(4):60-60
自2002年开始,中国企业并购欧洲中小企业成为了一股潮流;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企业的并购目的也逐渐转移到“拓展全球市场”当中来。2008年以前,中国企业的并购目的多为“规避市场进入壁垒”、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进入区域市场等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以及中国企业在全球运作经验等方面的迅速提升,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企业放弃了“蛇吞象”式的高风险并购,逐渐转为“吃小鱼”,将并购目标转换为中小型的专业化并运营良好的企业。  相似文献   

3.
“走出去”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经之路;跨国并购是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国企业在实行国际化投资与经营的过程中,来自政府层面的政策的支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海外并购的多少与成败。本文针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国际投资制度变化情况和发达国家企业跨国并购的国际经验,旨在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政府政策的支持性措施提出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刊今年第三期刊发库恩先生《全球并购潮冲击中国》,10月号刊发推介“中策公司”和“德隆集团”的另类并购现象,到这一期刊登的《中国入世,库恩欲掀并购潮》,可见本刊以改革的观点关注和推动中国的财富运动是一以贯之的。细读本刊推介的这组文章,读者不难看出,中国的“中策”和“德隆”与7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并购现象殊途同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随着中国跨入WTO之门,如中策和德隆般的以市场为主导的并购将渐成主流,磨刀霍霍的国际大鳄们正虎视耽耽地注视着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家们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5.
《经营管理者》2014,(1):90-91
2013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高度活跃,并购规模再攀新高。而回顾最近5年,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金额稳步攀升的同时,并购交易数量迅速翻倍,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的企业在呈几何级数增长。全球并购领域专业人士纷纷预计,中企今年将有更大作为,并将延续多领域、多主体、多地域投资的“三多”格局。  相似文献   

6.
海外并购的谋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平 《经理人》2010,(5):94-95
金融危机为中国乃至亚洲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了相对理想的“抄底”机会。但海外并购并非都是香甜的“大蛋糕”,相反,它有很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譬如并购后的整合问题、文化的差异,等等。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海外并购:现实与目标的差距》分论坛上,几位中外跨国并购的先行者们,阐述了自己在跨国并购中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海外并购?从战略价值上看,就是想一改“产品优质,但品牌价值低下”的状态,通过并购,实现品牌价值飞跃。这种战略没有错,但问题是,看似有很多海外并购的机会,但真正优质的并购对象的机会不多,中国企业之间的海外并购战,经常要“窝里斗”,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国家究竟要不要干预?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加入WTO三年过渡期已经结束、一些产业全面对外开放背景下,外资掀起了一场对我国行业领航企业并购的浪潮,由过去的“帮贫”到现在的“掐富”。外资大举并购我国行业领航企业,南孚、好孩子等便是典型的代表。在“民族力量”南孚电池被并购后,今年二月份中国童车业内“第一品牌”企业“好孩子”被一个国际私人投资机构——太平洋同盟团体以1.225亿美元收购,成为中国第一起杠杆收购;三月份,G华新公司第二大股东HolchinB.V.通过定向增发方式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是“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实施以来第一个外资按该“办法…  相似文献   

9.
论企业并购中的文化风险及其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静 《管理科学》1999,(5):31-266
文化的不相容性是导致并购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开发的文化风险评估矩阵为基础,揭示了并购中文化风险的基本类型“冲突型”、“模糊型”和“摩擦型”,并进而提出针对不同文化风险类型的控制措施,包括并购前的文化相容性评估、并购后选择适当的文化整合方式以及协调与其它整合工作的关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梁利峥 《经理人》2012,(7):48-52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跨国并购案例越来越多,也面临着并购后“空降”高管如何跨文化管理的难题。弥合文化鸿沟成为“空降,,高管上任后必须迈过的第一道难关。  相似文献   

11.
从真正意义上讲,“市场”才是并购的指挥棒。无论是国内并购还是去海外,中国企业应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擦亮眼睛,明确是否有必要并购,到底为什么而并购。  相似文献   

12.
周军 《管理与财富》2009,(7):180-180
随着我国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开放,近年来,外资并购我国各行业龙头企业的案例不断增加,针对这种“国退洋进”的现状,国内有的学者倡议保护民族企业,有的学者则认为外资并购是市场有效的体现,主张放松对外资并购限制,促进市场效率的提高。作者在本文中提出关于这种“国退洋进”现象的观点,并给出了有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惠普并购康柏,联想入主汉普,神州数码联手鼎新,金蝶并购开思,到比较引人注目的用友并购安易,软件业真是变幻莫测。近几年来,国内软件业并购消息不断,国内软件行业是否也已到了巨头整合的时期。本文通过从我国软件产业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在当前国际软件行业大规模的“巨头并购”的大背景下,中国软件产业的现状和走向。  相似文献   

14.
魏薇 《经理人》2010,(3):102-103
操作并购对中国企业来说早已轻车熟路,金融危机后,国内外的并购高潮迭起,然而,两个企业的“合并”却还是比较新鲜的字眼,尤其是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条件下进行合并。  相似文献   

15.
诸强新  赵民 《经理人》2005,(10):22-23
捷径 并购使中国企业快速拥有国际公司 的品牌、市场、销售渠道、技术、 人才等宝贵资源 TCL与阿尔卡特“分手”还没多久, 海尔竞购美泰,中海油高价竞购尤 尼科等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消息 又不绝于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 业国际化是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企业要 想赶上飞跑的经济列车,跨国并购无疑是 最佳捷径。因为现代企业的竞争是速度与  相似文献   

16.
沈伟民 《经理人》2008,(5):76-78
中国企业收购西方企业的步伐正在加速。根据“清科信息咨询”统计,2007年在中国发生跨国并购事件84起——其中,中国公司并购海外公司37起,较2006年的17起,增幅达117.6%;并购金额方面,共63起披露价格,约186.69亿美元,较上年的90.89亿美元增加105.4%。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战略三脚架”理论模型,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深入解析了2014—2018年的跨国并购案例,明确了制度距离、跨国并购经验、行业相关性与社会责任行为对跨国并购绩效的“联合效应”,识别出跨国企业实现高绩效跨国并购的三种合法化组态,分别为理性趋同型、主动迎合型与嵌入发展型合法化组态,同时总结出跨国企业需要突破非高绩效跨国并购的三大困境。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跨国并购理论,而且有助于推进中国企业的国际经济合作,真正打造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产权主体虚置及中国市场体制和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政府应该在外资并购中扮演重要角色.政府应着力构建支持外资并购的制度体系,促进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同时对外资并购进行引导和监督,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9.
企业并购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开展全球化经营的主要手段,也是获取其他企业技术、市场等资源的重要战略苛具。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强劲的国内需求,给并购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环境,而全球金融危机则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创造了机会。然而,企业仍需谨慎辨识机会背后的风险,以防陷入“并购陷阱”。  相似文献   

20.
在资源配置全球化和中国逐渐融入WTO体系的背景下,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态势日趋明显。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这里,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与“美国制造”、“日本制造”等相对的“中国制造”问题上。其实,在这里对接的中间形态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制造”。最近,这种“在中国制造”又趋于利用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通过在中国上市或跨国并购,直接利用中国国内资本这种方式完成。今年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