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努力避免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消极因素,与市场经济的新理念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本文从十个方面对这垫冲突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只有正视这些矛盾冲突,重视并研究解决它,才能真正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顺利建设和运行.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从反理性主义、反基础主义、反中心主义以及反进化主义这四个方面揭示和论述了西方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共通之处 ,并从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的“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这一辩证关系出发 ,认为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不仅意味着西方哲学文化的一种自我深化、自我反思 ,而且也预示着中西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由其隔阂对立走向理解和沟通 ,预示着文化上的“万里长城”的坍塌瓦解、文化上的“原教旨主义”业将成为地球上绝迹的文化恐龙。文章最后认为 ,人类现代化向后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不仅带给人类的是资金、技术、资源、信息的共享 ,而且也必将使人类各种文化传统共存共荣 ,必将使人类文化跨越民族而走向真正的世界大同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时,中国各地教案迭起,民教纠纷不断发生,引发强烈的政治冲突;西方传教士热衷在中国办学,传播宗教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与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四书五经大相径庭,引发文化教育上的冲突;民间涌现反洋教宣传,抨击基督教为"异端邪说",表现出中国传统儒学与基督教两种异质文化在观念形态上的冲突.这些冲突之所以出现,与19世纪基督教的传教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有直接关系,更与基督教教义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天然差异、基督教的侵略性、中国民众保护传统文化的民族意识等有深刻关系.这些冲突的客观结果是促进了中西文化的融合,改变了民众的传统观念,也促进了基督教内部爱国自立运动的兴起乃至中国基督教自身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6.
崔婷 《东岳论丛》2006,27(2):192-193
中西文化交流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题中应有之意,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产生、发展、完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交流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理清中西文化交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对于进一步搞好中西文化交流,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教师的期望也在日益提高。教师在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社会责任重压下,引发的心理冲突越来越多。这些冲突集中表现在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与现代社会民主开放意识之间、以教师为中心的习惯势力与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观念变革之间和“听话就是好学生”的定论与大力培养创新人才之间。作为现代教师,只有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才能有效化解矛盾冲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教师的期望也在日益提高.教师在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社会责任重压下,引发的心理冲突越来越多.这些冲突集中表现在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与现代社会民主开放意识之间、以教师为中心的习惯势力与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观念变革之间和"听话就是好学生"的定论与大力培养创新人才之间.作为现代教师,只有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才能有效化解矛盾冲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就是中华民族文化上的自我认同性,具有被建构的特点,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整个中华文化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其建设必然占据着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建构工程极重要的位置。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存在定位不够清晰、重点不够突出,儒释道三大支柱的当下意义未被充分挖掘,其建设推进力度不够,且有严重异化等问题。为此需要采取加强研究、理顺关系,重点突破、多途推进,积极引导,消解异化等措施,使中国传统文化建设不但满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需要,同时契合于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建构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遇到了文化普遍性与文化特殊性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表现为全球化的体验与本土化的抗争、同质化的隐忧与文化安全意识的觉醒、文化结构的等级化与去中心化、文化价值的蔓延与冲突的普遍化等形式。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对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进程和模式起着直接的促进和影响作用。一方面,它促进了鸦片战争之后陷入困境的中西文化交融进程,不仅身体力行学习西方文化,且把清政府也逼上了学习西方文化的轨道;另一方面,它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背叛,使传统文化面临的危机凸显出来,激发了近代文化保守思潮,从而使中西文化交融在保守的文化氛围中,严守着“中体西用”的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12.
文化碰撞是文化交流的伴生物.关注文化碰撞必须强调文化自觉.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交流的速度、频率前所未有,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也是空前的.抵制消极文化的侵蚀,强化文化安全意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倡导强化文化批判意识的同时,更需要国人建构文化自觉.中西文化碰撞由来已久,但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自觉.当代文化自觉的核心内容是,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在文化多元化的世界上找到“安身立命”之本.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文化两大传统的差异应当从存在论层面给予阐释。西方文化传统的一神论、超验传统、自我意识、知识论、逻各斯中心主义以及普遍主义,本质性地根源于其存在论及其解释系统。中国文化传统的存在论是不同于西方的样式,或可称之为整体性的、生成性的和人伦化的存在论结构,是融道、天、地、人等多样性的元素于一体而成就的自然主义。存在论的差异也展开了中西方文化两种不同的超越方式:对象性的超越和非对象性的超越。开展中西文化的交流应该正视两大文化传统的存在论差异,一方面要重视中国存在论传统,开掘其当代意义,另一方面要克服对存在论的本质主义化,并发掘堪与西方存在论传统相提并论的西方生成论传统,从中寻求两大文化传统的交汇。  相似文献   

14.
唐健禾 《天府新论》2007,(4):109-111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身份证,一个国家的文化地位与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息息相关。文化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展示着人类共同的精神价值,而文化的差异存在着互赏价值。中国文化在传播中应该崇尚文化差异,并从中争取中国文化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或是进入非本民族文化的生活环境中,文化差异都会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产生一定的文化冲突。根据跨文化交际有关理论,经历从文化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一)蜜月阶段:刚刚接触到第二文化或进入第二文化的环境,对看到、听到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惊讶、有趣、处于兴奋、激动、满足的状态,一切都觉得美好。(二)挫折阶段:新鲜的感觉过去就出  相似文献   

16.
绚丽之美是美的一种特殊的形态,它既不属于优美,也不属于壮美,而是一种独立的美学形态。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刚柔观念的影响,现代美学研究只承认美的两种形态,而贬抑甚至排斥这种美的独立的地位和价值。这是因为受到儒、道、墨、法等思想派别影响的结果。对绚丽之美的追求,渗透在宗教、伦理和日常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心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7.
中立、平等、透明、公正、高效、独立、文明是现代司法的基本理念.由于现代司法理念的许多原则和内容都直接来源于西方,不是由我国本土意识和本土诉讼文化为土壤构建起来的,导致中国传统诉讼文化与现代司法理念之间产生了一系列冲突,解决这些冲突有待于我国诉讼文化、司法体制与司法人员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梁文 《理论界》2007,8(11):145-146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9.
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越过其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而成功地实现现代化。一国的现代化必然要扎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 ,受传统文化的制约。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要求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陈绪石 《理论界》2008,(4):169-170
从传统文化角度看王琦瑶,她有儒家女性的依附性、道家的自然而为、隐逸人格,她几乎没有佛教文化人格。传统文化人格是她做人的芯子,它的失落导致了王琦瑶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