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之一。高校贫困生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容易产生自卑、受挫、抑郁、畸形自尊、盲目攀比、缺乏安全感、反社会等严重心理问题。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有家庭的影响、学生群体的影响、社会的影响等多种方面。有效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采取多种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学生问题是人们现在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家、社会和高校纷纷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去帮助、解决贫困生的生活问题。但是,我们在关注贫困生经济困难的同时,对他们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主要针对高校贫困生因经济贫困导致的心理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让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文章试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入手,通过分析其成因及心理特点,探求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薛静 《云梦学刊》2010,31(2):136-138
我国高校助学济困模式存在贫困生认定机制缺乏,助困资金来源不平衡、贫困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和贫困生诚信缺失等重大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标准、规范高校助学济困资金来源、加强高校贫困生心理助困途径、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5.
对高校贫困生自卑自闭心理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贫困生人数的增加,在社会给予他们物质资助的同时,高校贫困生的精神贫困也逐渐凸现出来。自卑自闭心理是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的表现。经济方面的差距,社会定位的错位,应对方式的不当以及学校社会在救助时对贫困生心理考虑的不周全,加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贫困生在精神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解决这些问题要从经济的角度下手,完善救助制度,深入贫困生心理,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人生定位和合理的发泄方式,将社会资助与贫困生的自助结合起来,同时鼓励引导贫困生自我调节,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最终使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王丽 《南方论刊》2012,(10):51-52,20
民族地区高校贫困生是社会各界颇为关注的一个群体。文章以伊犁州高校贫困生为研究对象,从民族地方经济发展、低收入群体、父辈的教育程度与职业、物价水平、劳动生产率、交易成本与社会资本等六个角度分析了经济因素对民族地区高校贫困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对琼州学院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作进一步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诚信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贫困生是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诚信教育对其成长成才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高校贫困生诚信缺失的表现,找到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软硬兼施、大小兼顾"的有效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毕会东 《南方论刊》2010,(10):100-101,110
民办高校的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当前的心理状况让人担忧,这直接影响着贫困生能够正常的在大学中进行学习、生活,及高校稳定。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贫困生当前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出一系列心理干预方案,力求重建贫困生大学生活学习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贫困生日益增多,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贫困生既需要经济上的帮助,同时也需要学校、老师对他们精神上的关爱,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建立健全的人格,是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期盼全社会都对贫困生给予关心、关爱,共同关心这一群体,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社会和各高校在不断采取措施扶助高校贫困生"物质贫困"的同时,逐渐忽略了他们的另一种贫困——心理贫困。在贫困生中产生的一系列不良的心理表现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而如何帮助贫困生摆脱沉重的思想负担,解决异常的心理问题,已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大学生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现状及成因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了贫困大学生群体所具有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并从学校、政府和社会的角度探讨了贫困大学生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郭雪梅 《阴山学刊》2011,(3):125-127
贫困生是我国高校的一大主要群体,贫困生问题是高等教育的重大问题。多年来,我国对贫困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奖、贷、助、补、减、勤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在我国构建广泛有效的贫困生救助体系要结合我国高校和财政的具体情况,多方拓展贫困救助资金的来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完善的心理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14.
束仁龙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0):75-77,10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高校农村籍贫困生群体迅速增大。从教育公平的视角来考察,高校农村籍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与他人相比处于劣势,不公平现象较为明显。为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保障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最现实最有效的措施便是对高校农村籍贫困生实施教育救助。当前,高校农村籍贫困生教育救助在救助观念、救助政策、救助内容、救助方式和救助资金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转变救助观念、完善救助政策、拓展救助内容、改革救助方式和筹措救助资金不失为提升高校农村籍贫困生教育救助效果、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生的人数已经形形成一定的群体 ,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影响到其个体的发展 ,进而有可能影响大学生群体的发展。心理学工作者和教育管理人员给与了一定的关注 ,并就其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进行了研究 ,本文对近年来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思辨性地指出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一定的研究意见。  相似文献   

16.
罗洁 《理论界》2010,(5):203-204
贫困生作为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从高校资助体系现状入手,分析了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科学完善的资助体系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7.
隐形人口在2018年是一个扎心的热词,它的网络定义是指"那些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但实际上非常穷的人"[1]。同样,在高校存在这么一群隐形人口,他们由于各种原因未被纳入贫困生行列但实际贫困,称之为隐形贫困生。隐形贫困生作为高校特殊的群体,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研究其解决对策,才能突破高校教育扶贫资助工作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关于农科院校贫困生心理援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科院校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 ,除去经济生活贫困外 ,还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 ,有种种心理问题。从客观环境和主观心理两方面深入分析其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建议通过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完善“奖、贷、助、减、免”的物质资助体系 ,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等措施 ,努力建构贫困生心理援助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9.
贫困大学生在高校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承受着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也是各种思想和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从当前高校贫困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深刻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应对措施,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但缺乏行之有效的贫困生认定办法影响了贫困生资助的效果。要分析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现状,对贫困生认定进行新的构想,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